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2011新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2010-11-5修订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评估判断意识环境安全:操作者展开双手看天看地,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同时看表,记录抢救时间。病人情况:伤情评估轻拍患者双肩,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左右两个耳朵大声呼喊。呼救无意识,立即呼叫救援,指定某人打“120”急救电话后回来帮忙,另一人在现场维持秩序。病人取仰卧位,置于硬板或平地上。判断循环颈动脉触摸方法:用食指、中指置颈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判断时间:<10秒(6秒后边触摸边抬头观察病人四肢活动情况。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下1/2段,剑突上2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方式:双手掌根重叠,双臂垂直按压胸骨。按压深度:4-5cm。按压频率:100次/分。(18秒完成30次压按,平均每次按压0.6秒)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方法:压额举颌法、下鄂推前法(疑颈椎损伤,双下颌上提法)人工呼吸呼吸断续或停止:口对口人工呼吸:连续吹气两次,每次通气时间>1秒。同时观察胸廓起伏(低潮气量通气400-700ml,6-8ml/kg)CPR轮回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直到电击或监测:需电击一次,不检查:连续5个轮回后重新评估呼吸、循环体征,若无,继续CPA,每5个轮回(2分钟)检查一次。自主循环恢复协助病人取复苏后体位,头偏向一侧,实施进一步救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2010-11-5修订注:1、压额举颌法:无外伤:下鄂推前法:疑有头部或颈部外作。2.判断数数1001、1002――1010。3.按压时数数01、02――10、11――15。4.数数1001、1002――1006――1010,1006时抬头望四肢及全身,看有无循环体征。5、心脏按压每2分钟换人。6、安放除颤电极位置:右:右锁骨下胸骨右缘第2肋间处:左:左乳头下方心尖处,电极板中心在腋前线第5肋间。7、循环体征(能触及颈、股动脉搏动:脸色、甲床变红润:呼吸改善;呻吟;自主或不自主动作;血压80/50mmHg)8、复苏后体位:将病人置于侧卧位,以维持头部后仰及防止面部朝下,(超过30分钟,应将患者转向相反的一侧。)表2各年龄群体复苏技术差异比较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成人和较大的儿童1-8岁儿童婴儿(<1岁=新生儿开放气道压额举颌法(如有外伤,则使用下鄂推前法)压额举颌法(如有外伤,则使用下鄂推前法)压额举颌法(如有外伤,则使用下鄂推前法)压额举颌法(如有外伤,则使用下鄂推前法)给予2次呼吸每次>1秒,12次/分每次1-1.5秒,20次/分每次1-1.5秒,20次/分每次1-1.5秒,20次/分气道异物梗阻腹部快速按压腹部快速按压背部叩击及胸部快速按压(勿做腹部快速按压)背部叩击及胸部快速按压(勿做腹部快速按压)检查脉搏颈动脉颈动脉肱动脉颈动脉按压位置胸骨的下半部胸骨的下半部胸骨的下半部胸骨的下半部按压方式一只手的掌根,另一手在上面。用一只手的掌根2指或有2位受过训练的施救者时以环绕的双手的2拇指2指或有2位受过训练的施救者时以环绕的双手的2拇指按压深度约4-5厘米约1/3-1/2胸腔深度约1/3-1/2胸腔深度约1/3胸腔深度按压频率约100次/分约100次/分每分钟≥100次/分约120次/分(90次按压/30次呼吸)按压通气比例30:230:230:23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2010-11-5修订徒手心肺复苏注意事项1、判断环境安全要听考官题目。2、打开气道标准:下颌、耳垂、地面成一直线。3、低潮气量通气,400—700ml,6—8ml/kg,吹气时间为胸廓起伏维持在1秒左右即可(在没有人工气道时进行人工呼吸经常会出现胃膨胀,从而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同时使膈肌提高,限制肺运动降低呼吸右应性),吹气间隔为1.5秒。4、按压5个轮回,按压:呼吸比为30:2,替换人员按压应在5秒钟内,持续不间断的动力给予目的是提高肺主动脉的平均动脉压,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提高复苏成功率。5、岁以上按成人心肺复苏进行,8岁以下比例可为15:2或30:2,心跳呼吸骤停成人多为心脏引起,小孩大多因为呼吸道原因。呼吸气囊组成:1单项阀,2球体,3进气阀组,4氧气储气阀袋组成人球囊容量为1—2L按氧气要求:氧浓度为40%,最大流量10—12L理想球囊应连接一个贮氧袋,可以提供100%的氧气,氧气存贮袋,能保证提高氧浓度,具有非重吸排气活瓣,而且不能异物被梗阻。按压球囊,如果气道开放且没有漏气,每次挤压容量,在1L的球囊为1/2—2/3,在2L在球囊为1/3。
本文标题:2011新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6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