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2—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1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诞生,当时仅在马车上装发动机,解决动力问题,设计师全力以赴解决动力、传动装置和操纵机构。1908~1921年,开始提出车身的年代。1908年,美国威尔工程师在福特T型车上首次采用了轻合金桁架式框架,配上了当时最现代化的门、窗等→现代车身开始出现。1912年,福特对T型汽车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极大的改进,从此,汽车车身完全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可。此时,车身的造价已超过底盘,如何改进车身制造的问题被提到了首位。而大量生产的结果,造成了生产过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要求汽车美化的运动。1928年,汽车车身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美国首先对车身制造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规划和改革——运用大型冲压件组成带门洞的全金属车身。3钢板冲压车身所有构件——各部分组焊。结果:①减少了零件和连接件数量;②减少了昂贵的手工工序;成本↓↓③降低了劳动量。20年代末30年代初:接触点焊技术开始用于车身连接,从而改进了车身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劳动量,消除了以往薄板焊接变形现象。——一直沿用至今。50年代:出现了承载式车身与无车架结构相结合的汽车——车身的制造和用途发生了根本改变:既是底座,又是汽车的骨架和主要构件。优点:刚度高,零件数目比非承载式少,工艺性好。重量轻,各零件寿命得到平衡,经济性改善。60年代:探索和采用新型的车身材料。特点:①出现了生产批量不大的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成的车身;②车身内部装饰广泛应用了人造材料;③外表覆盖层开始采用具有弹性和高度光泽的合成漆;④在客车和部分专用车车身中开始采用铝合金材料。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解决车身问题开始采用如下技术:①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结构分析、性能预测,技术文件管理,自动绘图;②开始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③经济适用的结构。80年代以来:①重空气动力性,降低风阻;②乘坐舒适、人机协调;③具有风格和个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④车身中大量采用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出现了全塑料车身——使整车重量↓↓→↑经济性,↑载重量。⑤保护乘员安全——乘客室有足够刚性——保护撞车时安全;前后部有一定的挠性——吸能、缓冲。⑥CAD、CAM、CAT在车身设计、制造与试验中得到大量采用。4——大大缩短了设计、制造和换型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1-2我国客车车身发展概况1、20~40年代,直接将货车的货箱去掉,加装密封型的木质车箱。2、50年代,借鉴国外客车结构,开始制造去掉货车驾驶室,将发动机罩在车厢内的客车。3、60年代,利用国产CA10底盘,将车架加长,改动变速系统,组织开发了真正的国产客车。如:JT660—长途客车,SK660—城市客车。特点:①平头式;②全金属式非承载式车身结构;③整体水平接近国外50年代中期;④改装考虑了中国的道路及使用特点。4、70年代,交通和城建系统组织开发了661系列客车。特点:①基本结构与660系列相同;②外形更合理,动感更强;③加大了前风窗和侧窗;④进一步改进了底盘——前轴加强、悬架变软,改进制动。5、80年代~90年代——客车工业大发展:①产量、品种大幅度增加,基本满足了我国公路客运需要1980全国大、中、轻、微型客车产量10000辆;1993全国产量39.04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2.31万辆;轻型客车19.77万辆。②生产厂家增多1980全国客车生产厂家不足40家;1993全国有200余家客车生产厂。③集中度加大——集团化趋势加快5全国出现了几家大的客车集团公司,如:中通集团、亚星公司、宇通公司、中国客车工业公司等。④技改资金投入加大,生产工艺、水平提高很快“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全行业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了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的客车生产线,促进了产品品种增加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⑤国家集中资金组织开发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推动了行业水平的提高如:“六五”期间组织开发的JT1118H客车;“七五”期间组织开发的JT6120客车;“九五”期间组织开发的JT6110W、JT6110客车;天津客车厂开发的:三峰牌轻型客车等。⑥加快了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步伐,使我国客车工业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公路客运事业的发展和高速客运的需求如:江苏亚星:德国奔驰客车技术;安徽淝河:德国凯斯鲍尔客车技术;西安飞机公司:瑞典Volvo客车技术等。⑦国产客车车身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化10、由单一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全承载式(无车架);20、蒙皮装配由铆→点焊;30、结构由冲压式→型材骨架式;40、更加注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造型;50、将舒适安全放在首位;60、现代设计、试验方法开始在车身设计中全面采用;70、大量采用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Volvo全铝车身。80、更加注意和重视细部设计;90、车窗由铝型材推拉式→粘接全密封式;100、中、高档客车全部采用后置发动机布置型式。进入21世纪,我国的客车工业又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外6先进技术,建立起了一批合作或合资的客车企业,形成以郑州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为龙头企业的中国客车业。目前,我国客车的年产值达300亿元,年销量在10万辆以上,占世界客车产量的1/3。2007年,中国出口客车26876辆,同比增量16081辆,增长149.09%,这个幅度是客车行业销量增长幅度的7倍;出口金额达到66.72亿元,同比增量36.76亿元,增长122.7%,出口企业31家。我国客车能够出口国外,说明我国客车的设计、制造、安全性能等已经跟国际接轨。在车身设计制造技术成熟的同时,各客车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形成了不同设计理念,如宇通客车推崇的“耐用是金”、苏州金龙的“安全为本”等,这将更加促进我国客车产品的多元化,促进我国客车技术的不断发展。2001~2006年我国客车出口数量具有现代造型特点的客车§1-3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决定整车装载质量的大小——运输能力的高低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7客车、轿车——车室大小、座数多少;货车——驾驶室大小(单、双排座)货箱大小或容积。2、决定整车的整备质量Go(自重)和造价据统计:小客车:车身约占Go和造价的40~60%;大中型客车:车身约占Go和造价的60~70%;厢式汽车:车身约占Go和造价的40~50%。↓车身重量→↑装载重,↑运输效益↘↓运输成本、售价→↑竞争能力。3、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①Go身↓→G装↑→单位装载量油耗↓②G装不变,Go身↓→动力性↑③G装不变,G0身↓→改善发动机工作状态。4、车身形状与汽车的气动阻力密切相关由:F=15.21aDAVC(N),可知:①流线型系数GD对F有绝对性的影响:迎风面积A不变,CD↓→F↓↓。一般通过道路、风洞试验,计算机摸拟等,最大限度地↓CD。②F与Va密切相关Va<50km/hF较小;Va>50km/h→F↑↑—汽车动力的绝大部分消耗于F→Qe。↑↑5、车身形状影响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①车身形状决定汽车的侧向几何中心10、当重心点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前:前轮侧偏角1>后轮侧偏角2→不足转向。20、重心点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后:1<2→过多转向特性。30、重心点与中性转向点重合:1=2→中性转向特性。②车身形状决定汽车迎风风压中心8若设计使风压中心不在迎风面的对称线上,→影响直线行驶。6、影响客车的乘卧舒适性、操纵舒适性①若车轮采用独立悬架→舒适性取决于车身;②车身总体设计的座椅及其布置车身隔热性能的好坏→乘卧舒适性通风及空气调节→操纵舒适性密封性的好坏、上下车是否方便③仪表、开关及操纵按钮布置是否便于操纵;④驾驶区布置是否合理;⑤视野是否良好→观光、采光等。7、与行驶安全密切相关①车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确保发生交通事故时尽可能减少乘员伤亡:撞车吸能装置;→翻车时保证乘员有最小生存空间→↑刚性;尽量不给乘员造成二次伤害→软化,无尖角。②驾驶视野良好:不因视野不足(盲区过大)而造成交通事故→行车安全。③驾驶操作舒适、方便:按人机工程要求设计驾驶区、座椅、仪表等→↓驾驶疲劳,↓交通事故。8、与整车宜人性密切相关(除舒适性外)①影响人们是否乐于接受——外形、色彩、车内布置、内装饰等;②影响环境的美化。9、影响整车的通过能力——裙边离地高、前后保险杠离地高等。车身(特别是客车车身)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随着换型的加快,对车身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身设计的地位在汽车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底盘——基础、骨架9车身——风格、个性、对人的关爱§1-4车身的范围与“三化一、车身的几种称谓及所包括的范围1、白车身(白皮车身)——已装焊好,但未喷漆的车身。包括:车身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前后钣制件,车门——乘客、司机门、安全门、行李舱门等。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件——空调、座椅、灯具等。2、成品车身——喷好漆等待往底盘上装配的车身。与白车身相比,增加了漆前处理,喷漆等。3、车身——汽车上除底盘、发动机外其它部分的总称。在成品车身上装配了各种附件、装饰件等。4、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钣件。客车多采用有骨架车身,其内外蒙皮统称覆盖件。5、车身结构件——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的总称。如:车身骨架、支承梁、柱等。6、车身焊接总成——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在一起的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可划分为:轿车、货车驾驶室: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档泥板、发动机罩等(图1-8、1-9)。大客车:前围骨架总成,后围骨架总成,顶盖骨架总成,左、右侧围骨架总成(图1-10)。二、车身的“三化”1、原因简化生产设计上应进行详细技术经济分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实现“三化”。2、何为“三化”10指: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零件设计制造的标准化。实行“三化”→收到很大经济效益;工业产品设计、制造的必然方向。3、“三化”的实质①产品系列化——将产品合理分档,组成系列并考虑变型
本文标题: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