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小学老师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在寻找完美的路上小学老师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几年的教师生涯,我收获了很多,但我知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属于我的空间就是这小学讲台,属于我的道路永远在不远的前方。肖川教授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并不完美的人,带领一个或者一群并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教育没有终点,我们始终走在路上。今天,我所要汇报的就是《在寻找完美的路上》。◎追问生命,研究之路从责任开始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我更认为“责任是教师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承载起教育的责任,就要无条件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就必须让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放心。第一次踏上讲台,我突然发现我面对的竟然是如此朝气蓬勃的一群孩子,活泼喜悦、个性鲜明、充满期待。从那一天起,我一直以一颗年轻的心呵护、关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并一直感觉自己做得很好。然而,一次公开课却给我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我范读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赢得了同学们自发的掌声。掌声刚落,刘峥举手说:“老师,你读错了一个字!”我平时一直鼓励学生要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于是笑着问他:“哪儿错了!”“‘轻烟袅袅’应该读‘nǎo、nǎo’,你读成了‘niǎo、niǎo’……”说到这儿,同学们哄堂大笑,很明显是这个学生指正错了。此时我并没有多想,冷冷地甩下一句:“以后看拼音要仔细。”就又开始了正常的教学。下课了,同事们都在祝贺我这节课的成功,我也陶醉在喜悦中。然而在这些笑脸之后我却发现了刘峥一双含泪的眼睛,但我此时却没有在意。接下来的几天,刘峥在语文课上一直情绪低落,举手发言明显减少了,眼睛始终不敢正视老师。我的心被刺痛了,我曾以为那一句“以后看拼音要仔细”只是一时的疏忽,然而这样的疏忽对学生来说却是如此残酷。是啊,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上的关爱,但他们娇嫩、善感的心却时时需要尊重与关怀。课堂教学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价值内涵?我陷入了沉思。从此,我开始思考、我开始研究,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的一句话,我曾深深珍藏:“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却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形,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就叫今天。”是的,教学是有责任的,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开始追寻教学的真谛。教学研究成了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里,我阅读了几百万字的教育理论书籍,撰写了数十本教学日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了“生态教学理论”。什么是生态教学?这是我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中提出来的,传统的课堂缺少太多东西:缺“人”,即学生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学习主体被控制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缺“氧”,课堂环境单调、沉闷,在这种压抑的空间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缺少“水分”,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学,“大一统”的课堂内缺乏一种动态的、天然流动的激情与灵性;缺少“阳光”,课堂上缺少情感的交融,缺少师生之间生命价值的体认。教师日夜操劳、声音嘶哑、焦头烂额,换来的却是学生学习的被动、知识的贫乏,逃离学校、厌学情绪的充斥不是我们教学的尴尬吗?一位教育家尖刻地说:“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决不收场”。我只是一位一线的教师,我改变不了教育的大环境,但我有责任使我的课堂变得生动、走向完美。我来自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我羡慕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物竞天择、新老交替,那时刻演绎着的生态平衡的神奇与美丽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流呢?于是,我以“生态教学理论”为前导,开始了艰苦的教育科研工作。教学任务重,还兼有辅导青年教师等工作,教学研究被挤到了课余时间。读书、查阅资料、课题论证、撰写科研日记、分析数据、总结成果……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我在书桌前一坐就到天亮。家中没电脑,在纸上写了改、改了写,稿纸堆了一摞又一摞,睡意袭来,喝浓茶、喝咖啡,再不行,就用冷水洗脸,但还是一次次在桌前睡着。终于,我稚嫩的成果诞生了,在教学与研究中,我探索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理论,提出课堂教学生态的三大特征是:课堂情境的和谐自然、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这三个特征概述了生态教学在实践上的基本追求。后来,在张厅长的指导下,确立了:“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态的源泉,真实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生命,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真谛,平衡是课堂教学生态的标志”这一理论。这使我找到了师爱的源泉,这也是教育的智慧源泉。几年来,我在《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十余篇论文来阐述“生态教学理论”,2002年12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工作会议”上,我以“生态教学理论”为进行了主题发言,得到了肯定。虽然一种教学理论的提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生态教学还面临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上路了,我和我罗庄中心小学的同事们将继续探索下去,为了自己的理想,更是为了学生的需要。正是有了对学生的责任,正是有了这样的事业依托,我才能一次次拒绝更好的工作岗位的邀请;我才能一次次向事业的顶点攀登;我才能付出,无怨无悔。◎读书实践,成功来自崇高的教育理想“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是的“历史不会怜悯无所作为的人。”我始终认为,拥有教育理想、拥有师德素养是一位教师的核心素质。坚守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我每时每刻的追求,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探索与拼搏中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读书是我众多的业余爱好之一,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与文学功底的薄弱。因此,我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理论典籍,更关注其它书籍的阅读。2003年5月31日,我买回了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两年时间,已经读完。记得在读《居里夫人传》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星期天上午,一坐就是4个多小时。读书是一种准备,更是一种生命存在的乐趣。读书与实践的结合就是教学研究的必由之路。在一年级的教学与听课中,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每一节课上,老师都要提问大量的问题,可是,提问过后,我们都习惯于让学生集体回答,学生往往都能回答正确。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真正在教师提问之后马上回答的只是一部分大脑反映较快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需要稍加思考,也能一起回答,但是,有一小部分智力并不低、学习并不差的学生,只是因为反应慢一些,就失去了思考的时机,只能随口附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便一次次丧失了思考的权利,也就没有了思考的能力。一般认为,小学三、四年级是后进生产生的年级,是这样吗?于是我开始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最终我发现,后进生成绩的掉队,是我们从一年级就播下的苦果,由此,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在培养后进生》,以此反思并修正着自己的教学。这就是我的研究成果,这就是教育科研。同样的,我的研究始终伴随着教学的实践。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一次市里讲课比赛在我校举行,正好要用到我班30个学生连上两节课,(比赛时青年组、中年组两位教师合讲一课)领导明确规定,挑选30个学习好、思维灵活、发言积极的学生去。我班有58个学生,剩余的28个学生似乎成了学习不好、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的学生。的确,这28个学生相比之下是差得多。我想,这些学生成绩差,就先学一遍吧,于是,我与这一半学生共同学习了新课《军神》,课堂效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举手发言积极,观点鲜明,读书时感情充沛,几个平时木讷、胆小的学生不但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而且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第二节课,我将实验进行到底,虽然学生连续上两节语文课有点累,但学生的学习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参与和收获。这件事给了我深刻的体验,我对已习惯了的“强弱”搭配式课堂教学分组问题进行了观察、反思,这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与优秀学生一组时,他们无形中受到榜样压力,在发言、评判等过程中自卑、观望、退缩,成了小组学习的客人。是的,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是否只是一个发表见解的避风港,而他们只能是优秀学生永远的、痛苦的陪衬,可是,一旦这种压力消除,他们的内在动机被调动起来,同样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这就是我的教育科研成果,它来自于对学生的关注,来自于我焦灼的思考。是的,只有对于教学的真爱,我的教育科研才真正是一个过程,一个带领学生追求完美的过程。我所发表的40余篇省级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会议10余次交流的成果,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得来的。进入2004年,我的四部教育学著作《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活动建构教学论》《小学社会学科教与学》分别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和泰山出版社出版。其中,我自己完成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教学设计》和《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两本书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培训教材,以行政行为面向全国发行。这背后的秘密就是读书、实践、思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再加上每个夜晚不到四个小时的睡眠。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因工作需要负责学校的音、体、美教研。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辅导一节音乐课,我听完了所有的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与我校两位音乐教师一起设计了近二十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课;为了研究一节美术课,我和张春峰老师刻完了两大箱的透明皂。在年轻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节节激情飞扬的音乐、美术课,并屡屡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时,我觉得,我的教育理想正在变为现实。2004年春节刚过,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东北师范大学的六位教授,带着他们的博士生,为山东教师撰写一套教师培训用的丛书。但是,他们所给出的提纲省教育厅领导不满意,受省教育厅的委托,今年二月,我四次到济南,与教授们讨论,最后,我执笔将张厅长等领导的意见转化为这套书的提纲,转达给这些教授。他们很不以为然,说:“我们的学生都是教高中、教大学的。”言外之意是我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教师,有什么资格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说:“如果讲多元智能、讲建构主义、讲外国教育史,我的确不行。但是,在给你们提供这个提纲的时候,我是从我们山东省的教师需要出发的,我心里装着的是我的学生们的需要。”最终,在张厅长的决定下,他们采用了我所设计的提纲。这套书已经出版。我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教书10年,我从来没有伤心、没有过泪水,教育是我最为阳光的职业。教育科研让我学会了用事实说话,让我的教学实践涌动着神气的魅力。居里夫人说:“我对一切都好奇。”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我牢记不忘,这是我最大的财富。◎挑战自我,做自己现在还做不了的事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做自己现在还做不了的事”是我始终坚守的科研信念,在几年的教育科研及语文教学中,从课堂教学生态理论的探索,到在全国会议上与专家对话,再到彻夜撰写著作,还有与众多名声在外的教师竞逐“齐鲁名师”,都是远远超过我的能力的。回望几年来的探索,靠得就是那种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劲。记得2004年7月,我带着一大包的课题研究成果只身来到济南申请专家鉴定,在经历了与王坦、亓殿强所长组成的专家组的严格的答辩、评审之后,我所主持的省级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建构”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顺利结题。2004年8月20日,我参加了山东省“齐鲁名师”评选,经过层层筛选,从全省70万中小学教师中选拔了150人参加最后评审。面对来自全省先进地市众多优秀教师的挑战,面对接近三分之二的淘汰率(全省上报了500人,初选150人,最后说课评出了62人),我的确心里没底,但我知道,我只能迎难而上。(那段时间,正好工作特别忙,暑假里从7月19日到8月10日,我为省教研室张茂聪老师写材料,一个人关在济南宾馆里30多天,另外,为迎接11月的全国创新教育工作会议,我在这段时间还紧着为山东教育出版社改书稿)可以说,在许多人在精心准备时,留给我准备评比的时间总共不到两天了。凭着多年的积累,在烟台师范学院,经历了8月19日的彻夜未眠,8月20日20分钟的说课、答辩,我终于如愿进入了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被评为“齐鲁名师”。我又一次来到了奋斗的起点,这不是我成功的彼岸,而是我汗水与心血的源泉。拥有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人是幸福的,能以崇高的教
本文标题:小学老师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0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