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统编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大家一定很好奇,这本新教材“新”在哪里?是怎么编排的?有哪些特点?教学上要注意什么呢?一、教材的结构体系通过目录页,我们可以看到五年级上册教材共编排了8个单元。包括21篇精读课文,6篇略读课文和2篇习作例文。8个单元中,6个是普通阅读单元,单元主题分别是“万物有灵”“民间故事”爱国情怀“舐犊情深”自然之趣和读书明智。另两个是特殊单元,分别是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学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这是教材总体的结构。接下来我们来看单元内部是如何编排的。五年级上册基本延续了中年级教材的结构体例每个单元以导语页开篇,明示这个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两条,第一条是针对阅读提出的,第二条是针对习作提出的。每个单元安排3~4篇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略读课文只在文前安排了阅读提示,没有课后题,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部分课后还会灵活安排小练笔、选做、阅读链接和资料袋栏目。“小练笔”引导学生由读学写,读写结合;“选做”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阅读链接”由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资料袋”提供阅读的补充材料,丰富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每个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口语交际穿插安排,全册共出现4次。语文园地中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栏目,“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梳理、总结。“词句段运用”安排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书写提示”穿插安排,全册共出现2次,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开始欣赏楷书书法作品。“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词、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第三单元后面还安排快乐读书吧栏目,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相比于中年级,高年级教材体例上也有几处小变化,一是语文园地不再安排识字加油站栏目,二是除课文中的生字和见面字注音外,练习系统和助读系统中的生字不再注音,对学生自主识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总体编排特点1.选文以名家名作为主,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五年级上册教材既有传诵千百年的经典古诗文,如《论语》、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也有外国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如布封的《松鼠》、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此外,教材还选取了包括巴金、郭沫若、闻一多、等众多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这些选文语言典范,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感染,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除了重视选文价值的经典性,五年级上册教材选文的广度也进一步拓展,不仅安排学生阅读历史故事、抒情散文等体裁丰富的文学作品,还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让学生学习民间故事、学习说明文。相比于中低年级的选文,高年级的选文也更加有深度。比如第六单元的选文情思细腻、含蓄,学生需要细细品读文本描写的场景、细节,才能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第四单元的选文,情思则更加厚重。如果说低中年级,我们让学生享受的是生活的阳光和灿烂,感受到那些积极、明亮的正向情感,从高年级开始,我们也让学生逐步开始感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圆明园的毁灭》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经历的伤痛和劫难展示给孩子,因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不仅仅来自他的光荣,也来自他的苦难。2.根据年段特点,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五年级上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次,比中年级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为了防止学习的阶段性断层现象,教材也十分强调中高年级能力培养目标的有序提升。比如,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逐渐由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渡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四年级上册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到四年级下册则开始过渡,让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到五年级上册,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就完全过渡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4单元让学生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6单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节、场景中蕴含的感情。再来看一个表达的例子。在习作方面,五年级上册的要求由写清楚变成写具体,由写段落变成写篇章。比如同样是介绍类的习作,在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的是,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中要求把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都还是停留在写清楚、写段落的层次。到了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则要求介绍事物要“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写具体等要求都是高年段的整体教学目标,学生刚刚升入五年级,处于中高年段的过渡期,在起步阶段时要求不宜过高,要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练习设计活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级上册教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加强了练习设计的活动性。如第三单元让学生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设计连环画,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的课后题让学生做一份关于百年来强国人物的手抄报,第七单元的词句段运用让学生设计元旦联欢会的海报。通过创建这些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这类实践性与开放性很强的练习活动时,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去完成任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三、阅读编排特点本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在第二单元专门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第二个重点是在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学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其中第四单元重在学习结合资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第六单元则重点关注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第三个重点是在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学习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其中第一单元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七单元学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教材的阅读板块是如何围绕这三个重点进行编排的。我们先来看阅读编排的第一个特点,关注阅读速度提升的策略学习和方法实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3-6年级上册各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编排的是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编排的是提问单元;五年级上册编排的是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编排的是有目的阅读单元。本单元教授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目的在于理解,而非专注于速度本身,更不是要让学生以后读书就全部“一目十行”,从而失去了享受阅读的乐趣,失去了精读课文的技能。这种是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阅读,关于带着什么问题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阅读之前,看到课文题目自己产生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有没有提高阅读的速度。阅读后再说一说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有没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哪些问题有助于自己更快地关注到课文的关键信息,哪些问题能帮助自己更快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将方法训练引向深入。在学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后,“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第一个学习伙伴总结了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和不回读的方法。第二个学习伙伴总结了带着问题读(寻读)和跳读的方法。第三个学习伙伴总结要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关键词句。(鉴别阅读)第四个学习伙伴提示要不断练习才能将方法熟练运用。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还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概括句意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在阅读中要概括和整合信息,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同样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达成。本单元的教学需要注意如下的问题:第一点:教学时,要少“概念”多“实践”。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学了方法就能运用自如的,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所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仅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落实,还要鼓励学生将方法运用到自己平常的阅读实践中去。老师在选择阅读的补充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难易适度的选文,从而激发学生使用方法的积极性,感受提高阅读速度带来的效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点:通过本单元练习设计的安排,我们能感受到,理解是速度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理解的阅读速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课堂上也不建议采取竞赛的方式强化速度意识,教学中一定要防止学生为追求速度而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要引导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以便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现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训练,切实提高阅读的效率。第三点:在这个单元,不建议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识字也要尽量提前集中学习,以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保证阅读方法训练的流畅性。再者,本单元的课文都要求精读,既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要达成阅读理解的目标。所以在讲完策略之后,还要让学生研读课文,完成课文学习的要求。但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还是深入研读课文,阅读都要讲求速度。阅读编排的第二个特点是循序渐进地学习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进入五年级上册,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一方面这是课程标准针对高年级语文学习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步入高年级,选文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含蓄,学生要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辅助。五年级上册教材书共有两个单元涉及“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学习,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确定单元教学的起点与生长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那个单元的课文相对简单,在方法学习上的要求也不高。进入五年级上册,随着课文难度的提升,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指导。教材在阅读方法的编排上,一方面是将阅读教学向课文外部拓展,在第四单元重在学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是将阅读教学向课文内部深入,在第六单元则重点关注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清楚了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时,就知道可以本单元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总之,教学这个单元时,查找资料、使用资料一定要有针对性。查找资料要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要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资料来促进感悟和理解。使用资料要避免喧宾夺主,不能因此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减少。阅读编排的第三个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从高年级开始,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五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落实这一要求,即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四、习作的编排特点1,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非常丰富。有写人的,如漫画老师;写想象的,如二十年后的家乡;有说明类的,如介绍一种事物;有评论类的,如推荐一本书。2,同时,习作的要求也比中年段有所提升,如写人要求写出特点,记事要求重点突出,写景要求写出变化,介绍事物能够用上恰当的方法,还要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五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的一个基本面貌。3,在这里还要跟各位老师强调的一点是,统编语文教材采取了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的编排方式。阅读和习作各拉出一条训练线索。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不能将同一单元的习作和阅读生拉硬拽,强行建立联系。那么,五年级上册习作的编排特点是什么呢?一、逐步培养学生写篇章、写具体的能力进入到高年段,习作的要求由写段落过渡到写篇章,从写清楚过渡到写具体。五年级上册教材将列提纲、分段叙述、具体表达的要求分批分次落实在本册的习作中,培养学生将语篇内容进行结构和铺展的能力。因此教材要求学生仿照提纲样例规划自己的习作,想一想,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内容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顺序怎样安排,开头和结尾写什么。在此基础上,达成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习作目标。教材在其他单元的习作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如在第五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中,要求学生“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本文标题:统编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0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