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_3)-β-_D-葡聚糖检测项目的局限性__韩立中
(1,3)-β-D-葡聚糖检测项目的局限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韩立中试验的局限性1.如何确定试验的折点2.试验的特异性问题3.试验的假阳性问题4.试验的重复性问题判断折点的确定对葡聚糖检测折点判断的困难存在多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检测结果可比性差。对存活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的确切诊断存在困难(目前的评价指标多为患者死亡后的病理切片分析)有关葡聚糖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研究成果(41cases)Cutoffvaluesensitivityspecificity30pg/ml95.1%85.7%60pg/ml85.4%95.2%80pg/ml78.0%98.4%如何确定CUTOFF?CID2008:46(15June)检测的特异性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组分1.革兰阴性菌的主要细胞组分:外膜(脂多糖等)2.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1-3)--D-葡聚糖、甲质壳和纤维素。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肽聚糖(通过对肽聚糖的定量测定来检测G+菌感染和严重程度。试剂目前还需要进口,未能国产化,检测受到一定的限制)真菌细胞壁结构示意图(1-3)-ß-D-Glucan诊断意义1.深部真菌感染:是指侵犯机体皮下组织,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性疾病.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迅速清除1-3--β-D葡聚糖。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有研究报道葡聚糖在念珠菌血症时明显升高,将其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3-4]。2.曲霉病:常见疾病包括孢子丝菌病、隐珠菌病、曲霉病、毛霉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组织孢浆菌病以及球孢子、副球孢子菌病等临床病症.3.隐球菌感染:?据文献报道,检测葡聚糖含量不能用于隐球菌感染的诊断[1],可能因为隐球菌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并形成厚荚膜。有体外实验表明,新生隐球菌产生的1-3-β-D葡聚糖量比念珠菌和曲霉菌少。但也有文献报道新生隐球菌感染后血清葡聚糖升高也十分明显[5]。所以,有关隐球菌感染后葡聚糖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病例1患者乙,男,41岁,因双下肢关节疼痛1月余,发热、咳嗽、痰血10余天于2006年9月12日入院.入院前曾予以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无好转,随后出发现,体温在39度左右波动,并有咳痰,痰中血丝症状.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阴影入院后9月18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作病理活检,显示肺左上方叶管口真菌感染.诊断为侵袭性肺曲菌病.实验室检查:入院当天化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71%,淋巴细胞18.2%,单核细胞9.3%).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均升高.9月14日痰培养结果为阴性.9月22日再一次进行痰培养和血浆(1,3)-β-葡聚糖检测,培养结果依然为阴性但血浆(1,3)-β-葡聚糖检测为阳性(1806pg/ml).治疗入院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西米替丁作抗菌治疗,高热未有好转,随后9月21日给予氟康唑静点,高热好转,体温在37度左右波动,以后继续予以抗真菌治疗,情况逐渐好转,9月30日出院.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CID2008:46(15June)病历2患者甲,男21岁,再生障碍性贫血.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感染性改变,右中肺病灶呈圆形,周围有毛刺状改变,内见空洞,提示霉菌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多次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平均为1.2*109/L,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9月16日进行血培养和痰培养,分别提示有产碱菌杆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月22日再一次进行痰培养,并同时检测血浆(1,3)-β-葡聚糖水平,痰培养结果阴性而(1,3)-β-葡聚糖检测结果为阳性(25.28pg/ml).治疗:入院后立刻予以安维、球孢A及头孢他啶、依替米星和美多培南等抗感染治疗,仍出现反复发热.9月21日开始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体温渐渐下降至正常,经25天治疗后出院.检测的假阳性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问题1.血制品2.静注丙种球蛋白3.白蛋白4.血透/分离术5.纱布6.某些抗菌药物高浓度时:如多粘菌素E、头孢唑啉、厄他培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等7.革兰阳性菌菌血症8.香菇多糖9.某些化疗药物:试验的重复性
本文标题:(1_3)-β-_D-葡聚糖检测项目的局限性__韩立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2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