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1-2012期中考题目卷
高一年级语文科题目卷第1页(共8页)福州文博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题目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2)、自李唐来,。(周敦颐《爱莲说》)(3)、,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5)、,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6)、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8)、,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李翱《杨烈妇传》)页脚高一年级语文科题目卷第2页(共8页)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将掠.其玉帛掠:抢劫。B、侃率之以乘.城乘:登上。C、不如亟.去亟:赶快。D、则人谁肯固.矣固:坚固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3分)①力不足,死焉,职也。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的俘虏。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3分)(2)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1)诗歌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2)在全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3分)高一年级语文科题目卷第3页(共8页)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9分)(一)文学名著阅读题(12分)7、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贾元春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为了不使偌大的园子寥落,便想让家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搬进去居住;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怕其感到冷清,遂命他也随进去读书,于是,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B、林黛玉听得贾母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C、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宝玉因得罪了黛玉,心中正自后悔,因而推病不去,黛玉也因后悔自己剪了宝玉玉上的穗子而不出门。贾母急得抱怨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黛二人竟然因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不觉潸然泪下。虽不曾会面,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可谓人居两地,情发一心。D、宝玉挨打后,袭人被叫到王夫人处回话。袭人建议王夫人想个办法让宝玉搬出大观园,以免生出男女事端,引发流言碎语。一番话触动了王夫人。王夫人对袭人大加赞赏,并流露出让袭人给宝玉做妾的念头。E、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云还席,大家又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有幸参与了这些活动。首先是在稻香村,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惹得众人大笑;接着在潇湘馆不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又滑了一跤,幸无大碍。在秋爽斋吃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史无前例的大笑。8、填空题(2分)《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和的“还泪之说”。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宝玉挨打的情节。(2)请简述探春改革大观园的情节。答第()题:高一年级语文科题目卷第4页(共8页)(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3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许倬云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高一年级语文科题目卷第5页(共8页)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劫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蠢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选自《观世变》,有改动)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B.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C.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D.变化即是常念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12、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盼“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天不变,道亦不变。C、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13、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3分)高一年级语文科题目卷第6页(共8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5分)雨中谒梁任公墓夏辉映一个多星期的绵绵阴雨,似为今天的谒梁任公墓作了铺垫。雨中的北京植物园非常安静。老邱刚从美国回来,感慨道,这几天看长城、故宫和天坛,都是宏观,今天小雨人稀,难得的一个安静下午的微观。雨中游园自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迷蒙的混沌掺和着幽远和苍茫,湖水渟渟,蒹葭苍苍。我们是在游园指示牌上偶然发现梁启超墓的,真没想到这个雨中的午后竟还有这么慷慨的相赠。老邱是学人,历史是他的嗜好,我对历史虽算不上有多少兴趣,但雨中看景,添上那么一点思古幽情,就像淡淡的茉莉花茶就着几粒冰糖小啜,别有一番滋味。路边的关公庙蜷缩在高大的槐树下,显得如此渺小可怜,不是吗?在这种宜于生长思想的空间里,只有高大的油松,匐钉的丁香树,湖畔的芦苇,闭合的花苞,氤氲的薄雾,安静的湖面才是感观的主角,关公那点武功算得了什么?山脚下,沿着苍松翠柏间的小径走进墓地,心立即被一种幽雅的寂寞攫住了。最先看见的是一座用沙岩砌成的八角凉亭,据说这是任公的长子思成亲手设计,古朴自然,与周围苍松翠柏浑然一体,再往前左拐就是梁启超墓了。这是梁启超与夫人的合葬墓,墓寝坐北向南,北望群山叠翠,南望一马平川,选址在此,应该是象征着任公一生学问的厚重和视野的开阔,抑或为其生前所企慕的造境:“江山重叠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墓碑阳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个阳文
本文标题:2011-2012期中考题目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4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