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21题逐题特训第13题题组二表格判断型
题组二表格判断型[答题模板]表格判断型试题的答题模板答题模板分析思路(要点)(1)明确目的及原理审清题中每个选项所给实验目的,分析其实验原理或化学反应的正确性(2)分析所选试剂及添加顺序分析所选试剂及添加顺序能否达到实验目的(3)分析仪器的选用及使用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达到实验目的或仪器的操作是否正确(4)分析现象及结论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或原理是否匹配[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仪器药品实验目的A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B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液证明非金属性:ClCSiC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D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NaCl溶液蒸发溶液得到晶体2.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序号物质杂质除去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①KNO3溶液KOH加入适量FeCl3溶液,并过滤②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③H2CO2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Na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4B用铂丝蘸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Y中含Na+,不含K+C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4.(2015·徐州高三模拟)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非金属性:ClSiB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熔点:氧化铝铝C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D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5.下列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A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存在AlO-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碳酸溶液B在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氯水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拌,氯水的漂白性增强增大C用蒸馏法能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因为碘易升华,先分离出来D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则溶液变为黄色氧化性:H2O2Fe3+6.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A将0.1mol·L-1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10.6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B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的pH常温下水解程度:CO2-3HCO-3C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D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同温下溶解度:CaSO4CaCO37.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NO-3被还原为NO2B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在锌的作用下,铜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甲烷和氯气混合后置于光照下,颜色逐渐褪去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合反应D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有H+和HClO8.(2015·盐城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3CH2Br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取上层溶液,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C验证氧化性:Fe3+>I2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液体是否变成紫色D检验乙醇与浓硫酸共热是否产生乙烯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所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答案精析题组二[挑战满分]1.D[A项中需要过滤,用NaOH还会引入Na+杂质;B项中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比较;C项中缺少锥形瓶和酸碱指示剂、碱式滴定管。]2.C[加入氯化铁会引入杂质Cl-,故①不正确;加入铁粉置换出铜,通过过滤除去铜及过量的铁粉,故②正确;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③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NaNO3,故④正确。]3.CD[A项中如含有SO2-3、HSO-3等,也能被稀硝酸氧化为SO2-4;B项中黄色火焰可以掩盖钾的浅紫色焰色。]4.AC[A项,盐酸是无氧酸,只能说明盐酸的酸性比硅酸强,不正确;C项是铁发生钝化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5.B[A项中的白色胶状沉淀不一定是Al(OH)3,还可能是H2SiO3;B项中氯水存在Cl2+H2+HClO平衡,碳酸钙与HCl反应,使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C项中CCl4易挥发,先蒸出的是CCl4;D项中NO-3在酸性条件下也具有氧化性。]6.AC[A项,加水稀释,c(OH-)没变为原来的110,说明平衡右移,A正确;B项,Na2CO3和NaHCO3的浓度不同;D项,沉淀溶解度大的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7.D[A项,硝酸根在氢离子存在下表现强氧化性,将二价铁离子氧化,硝酸根被还原为NO,NO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错误;B项,所产生现象的原因是构成了原电池,结论不正确,错误;C项,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错误;氯水中含有H+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O有漂白性,可使红色褪去,故D项正确。]8.C[卤代烃中检验卤离子时,在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要中和碱,该实验中没有加入硝酸中和NaOH,所以不产生淡黄色沉淀,A错误;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铁离子,B错误;同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正确;乙醇的消去反应中,还可能产生少量二氧化硫,D错误。]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21题逐题特训第13题题组二表格判断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5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