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范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遵义会议精神研究
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孙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s2012013004摘要: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都有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党内外都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是,遵义会议到底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表述遵义会议精神?目前官方和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研究遵义会议精神,既要尊重历史,也要体现时代特征,使之成为激发民族创造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催人奋进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关键字: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1对“遵义会议”的理解研究遵义会议精神,当然对遵义会议就要有一个全面认识和理解,也就要对其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当前学术界对遵义会议的界定有不同的观点。一是普通意义上的“遵义会议”,孤且称为狭义的“遵义会议”,是特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会议作出了4项决定:“(1)毛泽东增选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洛甫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以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大遵义会议”,孤且称为广义的“遵义会议”。包括在“遵义会议”召开前起推动作用的三个会议(即预备会议)和“遵义会议”召开后对会议成果起落实、巩固和完善作用的三个后续会议。七个会议共同构成“大遵义会议”,按时间空间顺序排列是: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的“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的“黎平会议”;1935年1月1日在贵州瓮安县召开的“猴场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顺利召开,这是“大遵义会议”的核心会议。1935年2月5日至9日中央政治局在云南威信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等地(川滇黔交界的鸡鸣三省之地)连续召开的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1935年3月10日中央政治2局在遵义枫香镇苟坝村召开扩大会议,即“苟坝会议”;1935年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会理县城郊铁厂召开扩大会议,即“会理会议”。从1934年12月12日的通道会议起到1935年5月12日的会理会议止,“大遵义会议”历时5个月结束。三是“遵义会议”三个阶段论。即分为“酝酿准备、会议转折、延续完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酝酿准备阶段,是指“从1934年11月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这一阶从时间上来看,涵盖了这期间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三个会议;第二阶段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转折);第三阶段称为遵义会议的延续完善阶段。“时间是1935年1月19日至3月12日”,这段时间涵盖了两次会议,即扎西会议和苟坝会议,这和“大遵义会议”的观点有些区别。根据上述几种观点,笔者比较认同“大遵义会议”这种观点对遵义会议的理解。“大遵义会议”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遵义会议召开历史背景和过程,全面准确的概括遵义会议的内容和精神实质。2对遵义会议精神的分析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开始了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飞跃的起点。遵义会议,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提供了多方面启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视角深入研究遵义会议精神,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1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的典范。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左”倾教条主义完全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苏联经验,把共产国际指示奉为经典.致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被迫撤离苏区进行长征。而遵义会议正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中出现的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正是由于她能够始终坚持3真理,不断修正错误.“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可以说,遵义会议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实事求是,一切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是我们党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法宝。在党的历史的重大关头,正是遵义会议坚持了实事求是,作出正确抉择,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正确路线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危难时刻挽救了红军和党。这是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的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而遵义会议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的重要标志。遵义会议顺应了党和红军对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调整的呼声,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为红军指出了正确的出路,使中国共产党真正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就是要坚持革命的辩证法,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在复杂局面下抓住工作的重点,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做到勇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2.2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彻底摆脱了国际这个“老子党”的遥控干预和瞎指挥,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遵义会议精神告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弘扬依靠自己力量战胜艰难险阻的独立自主精神,是当代中国解决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惟一选择。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中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要想指导中国革命,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新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是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精神的理4论升华,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实际行动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是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党的领导人的任免首先得向共产国际请示,而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外力干预的前提下召开的,会议从酝酿、组织准备到组织领导,都把共产国际顾问李德排除在外,使党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组织问题。遵义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恢复了过去在毛泽东领导下作战的正确原则,“我们的战略应该是决战防御(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以各个击破敌人,以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在革命紧要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在一时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要问题的成功尝试。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向成熟的党。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一定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坚持自力更生,适当争取外援,特别要正确处理好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2.3坚定信仰、敢为人先、听党指挥,是遵义会议精神的主旋律我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旗帜,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我们才能历经磨难,走到今天。遵义会议前,党和红军陷入了极度危难之中,人数锐减、敌军堵截、环境险恶,随时都会全军覆没。但是,我们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大家遇难不馁,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最终,遵义会议得以召开,错误路线得以纠正,正确路线得以确立,转危为安,长征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史实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存绝境,只要有崇高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什么艰难险阻都能战胜。核心价值观是道德的指向和道德的高地,一个政治集团要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非此不足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1927年春夏之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多达31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生死抉择和严峻的考验。但广大共产党员没有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高举起义的大旗,实行武装斗争。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秀的思想和一种为了理想敢于牺牲的核心价值和优良品质。经过战争的锻炼和考验,虽然大多数人牺牲了或失散了,但保留下来的余部却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会议召开前5夕,正是红军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在冲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撤离时候的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与伟大的工农红军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坚定着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着务必求胜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个人生命与利益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相结合,使得战争时期广大军民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敢于牺牲。《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和《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发出之后,红军各级政治机关遵照中央的指示和政策,在遵义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斗争。2.4民主团结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标志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民主团结精神。在遵义会议上.对犯了路线错误的同志没有采取残酷斗争的错误方法。在危急关头避免了党的分裂,维护了党的团结。在延安整风中,这种民主团结精神得到了发扬,并凝练为“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建国后,又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在没有共产国际直接指导的情况下,遵义会议能通过党内的合法程序,让犯了错误的党的最高负责人体面下台,顺利交权。这说明当年我党在探索党内民主方面,已具备相当高的政治智慧。这是一次真正民主团结的会议,表明我党即使在幼年时期,对民主原则的奉行就是那么虔诚认真;讲团结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经过明辨是非后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团结统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使少数服从多数,解决党中央领导层出现的问题,这是遵义会议所体现出的高超领导艺术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党内就存在着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斗争。而唯有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开展正常的党内思想斗争,才能达到党内思想的统一,实现党的团结。可是,在遵义会议前的许多年中,党内民主集中制很不健全,一方面是党内严重缺乏民主,无条件地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的家长制、一言堂、宗派主义等思想作风盛行;另一方面是不能做到有效集中,毛泽东同志及其代表的正确路线遭到排斥和打击,正确意见不能进入中央决策,致使革命陷入严重危机。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但在会议前毛泽东同志就做了大量工作,主要采取/个别酝酿0的方式,分析当时的敌我情势,批判错误路线所造成的危害,探寻摆脱危机的出路,使会议的召开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在会议过程中,又严格按照先民主后集中的程
本文标题:(范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遵义会议精神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5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