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郑)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郑士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和方针•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矛盾•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何为文化?何为文化?何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何为文化?物质文化:人类为了克服自然或适应自然,创造了物质文化,简单说就是指工具、衣食住行所必须的东西,以及现代高科技创造出来的机器等等。人类借助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获取生存所必须的东西制度文化:为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类创造出制度文化,即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典章律法等。人类借助这些社群与文化行动,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人类创造了精神文化。比如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宗教信仰等。人类借助这些表达方式获得满足于安慰,维持自我的平衡与完整。何为文化?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文化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世界之流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一)文化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世界之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化范围内的流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一)现代传媒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二)适应全球化趋势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悄然兴起。(三)全球化进程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消解作用,但是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又具有很深的根基和持久性。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国家出口有三种层次:产品;标准和规则;价值观和文化国家间博弈有三种形态:政治博弈、利益博弈、价值观和文化博弈“不出口价值观和文化的国家不叫大国”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备者必有文事。”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Inter、苹果、甲骨文、微软)的产品,已深度渗透至我国电信、金融、能源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思科占据了中国电信163骨干网络的73%份额,把持了所有核心节点;占据了金融行业的70%份额;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交流广泛。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同时,各国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处于相对弱势。除《红楼梦》外,其他三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动漫知识产权被日本注册。宗教渗透与意识形态的争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化语境1.文化认同危机对意识形态的冲击2.文化冲突加剧对价值观念的扭曲3.文化安全问题对中国文化的启示(二)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和方针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矛盾1、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2、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3、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冲突4、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1.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并存,突出的问题是社会精神支柱有所倾斜,“信仰缺失”加重。●中宣部第四次“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信仰的比例:66.6%●调查还显示,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思想活动越复杂,价值观念越多元。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大师”刘志军的“靠山石”胡建学,因缺桥,改国道穿水库建桥求神拜佛,大有人在2、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理想主义缺失与现实主义泛滥3、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冲突•(1)大众文化:变着法地讨人喜欢•(2)精英文化:追寻失落的深度4、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1)当今中国文化的传承难题•(2)当今中国文化的创新困境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打牢内功练好外功铸魂固本强根健体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1.铸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根本上取决于其主导文化核心价值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打牢内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2.强根——传承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体系,概括出由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构成的文化经典,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汇集成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1)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3)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敬德保民”、“重民轻神”、“恤民为德”、“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4)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契合之处一是唯物论。《史记》引用了管仲的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二是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已成为人们的常识。《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更精粹更深邃的辩证观点。三是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儒家学者所撰写的《礼运》篇中,宣扬了“大同”的理想。大同社会的原则是“天下为公”。3.健体——大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当年,一部《坦泰尼克号》拿走了中国3.2亿元的票房,而那一年中国的票房总收入只有14.4亿元,美国的一部片子就拿走了近1/5的票房。而这些年随处可见的麦当劳文化、星巴克文化,甚至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样的书籍都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畅销书。反观中国的文化产品对美国的影响,我们输出产品的种类、获取的厚利又有多少呢?答案并非只是花费巨资在美国时报广场上循环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首映日当天在全国狂扫近4亿元人民币。外媒:没想到《速激7》票房在中国最疯狂。•中国在文化领域发展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今世界的文化市场上,美国占了43%,欧盟占了34%,日本大概占了10%,韩国占了5%,中国仅占了不到4%。《文化软实力蓝皮书》我国尚未出现能在国际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或媒体集团,“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例如,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设备、技术以及手段、方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从文化发展不平衡状况来看,表现为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中,政府长期处于管理者的角色,对文化发展干预过多,使文化企业缺乏创造力和竞争力。我国文化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盗版、侵权现象严重。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2014年上半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包括视觉艺术品、视听媒介、印刷品、声像制品和中国特色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98亿美元,仅占同期货物贸易总额的0.5%。而文化服务出口的金额更低,仅能占到文化出口的1/5。一是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体制创新需要加强文化立法。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决定中提出要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靠文化政策推动,更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作用。从我国目前文化立法现状来看,“现有的立法内容少、层级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立法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三部,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对文化法制建设基本范围的要求”。为与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相适应,我们亟需大力加强文化立法。二是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比赛、体育娱乐、文学艺术、传媒广告、旅游休闲、影视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等。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文化工作者更应“走转改”。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4.固体——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优秀的国民素质,没有优秀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文化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未来的竞争,已经从科技、经济、军事逐步转移到国民素质上。我国开始尝到道德伦丧的恶果!2014年5月11日开始在韩国举办了第28届“首尔国际食展”,非常痛心的是占据60多个展位的中国展区连日来几乎无人问津,与周围的TW、日本、及美国等展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文与故事无关2015年4月18日,跟团到北京旅游的周妈妈,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摔倒,倒地10分钟无人上前扶起,窒息身亡。据介绍,周妈妈死因是摔倒时失去意识,面部朝下,嘴和鼻子贴地致使无法呼吸,脑重度缺氧,最终导致死亡。(二)练好外功1.讲好“中国故事”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通过“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让世界理解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以及中国力量等。2.发出“中国声音”当代中国的“弱话语权”是导致西方国家和民众误解中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显示:44.4%的国外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是“国际知名媒体(如CNN、BBC)”;39.5%的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是“本国的电视”;27.5%的受访者通过“中国在本国举办的文化商贸活动”了解中国信息。相比而言,仅12.1%的受访者通过“中国媒体在本国的传播”了解中国相关信息。有人问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什么新加坡人对中国的态度那么消极,李显龙的回答是,因为现在新加坡年轻人都不看中文,只通过英文来了解中国,所以对中国的印象就很片面。用世人听得懂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慎用:古文、
本文标题:(郑)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6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