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1北京电大网上作业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
-1-2011北京电大网上作业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专业——姓名——学号——实践地点——首都图书馆5楼工具书阅览室1、请利用《汉语大词典》查找“校刊”义项。2、查找《中国美术大辞典》中“漏窗”辞条。3、查找《中国教育年鉴》(2003)《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一文,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请摘录其中五条措施。4、查找《英汉缩略语大词典》GFGMS的英文全称及中文意义。5、查找《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日甲午战争”辞条“马关条约的签订”的解释。6、查找《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复调音乐”的辞条。7、查找《中国经济年鉴》2003年卷“企业发展概况”栏目,摘录毛元斌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概况》一文的大标题、小标题及要点。8、查找《法学大辞典》关于“刑法谦抑主义”的内容。9、查找《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关于“扒粪运动”的辞条。10、查找《现代临床医学辞典》关于“人格解体神经症”的辞条。-2-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作业(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专业——姓名——学号——实践地点——首都图书馆6楼光盘电子阅览室利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实践基地——首都图书馆的相关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万方数据库》、《资治法典》或者《书生之家》等,选择自己毕业论文的相关选题,查找5-10篇专业学术论文。要求1、列出下载论文的基本情况。最后再根据所下载论文2、写一篇10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说明】1、我们推荐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人大复印资料》,因为这两个数据库资料比较全。2、所谓论文的基本情况,即数据库中标识的论文基本信息,如:[数据库]……[文献号]……[原文出处]……[原刊期号]……[原刊页号]……[分类号]……[分类名]……[作者]……[复印期号]……[标题]……3、大家在确定论文选题的时候最好明确,这样查找数据库的时候命中率比较高。我们要求查找的是5-10篇专业学术论文。当然,如果大家学有余力的话,查找论文当然是多多益善,这样便于大家今后撰写毕业论文。而且,查到的论文越多,文献综述也越好做。4、禁止抄袭。大家在查找选题时尽量避免撞车,最好有自己独特的选题;如果在批改作业或者审核作业时,发现有抄袭作业的现象,那么平时成绩计为零分。切记!我们严格要求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同时帮助大家准备一些毕业论文的写作资料。5、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参见附录一和附录二。-3-附录一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4-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三、注意事项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5-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附录二超边际经济学近期文献综述杨小凯在「电子商务与网络决策国际会议」上的发言(2001年7月)摘要此文对快速成长的分工网络超边际分析文献提供一个最新的评述并勾勒对该文献的评审过程中对该文献核心命题的主要挑战。除评述基础理论研究外,此文还对此类文献的应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进行评述,并结合中国的情况分析全球化和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目的有二。第一,对快速成长的分工网络超边际分析文献提供一个最新的评述。第二,勾勒对该领域文献核心命题的主要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对该文献的评审过程。这些批评,有些已被满意地吸收,有些则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本文第一部分描述此类文献区别于其它研究的特征。第二部分对此类文献的基础理论研究进行评述。第三部分对此类文献的应用理论研究进行评述。第四部分评述此类文献的经验研究,以及经济学界对此类文献的主要评价和批评。一、快速兴起和发展的文献以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71,1683)和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为代表的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是关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虽然古典主流经济学家并不知道网络效应这个名词,但斯密却非常理解分工与专业化好处的网络效应特性。他提出了著名的斯密定理,即分工受限于市场的大小。用现代经济学语言,这个定理就意味着,个体选择其专业化水平的决策由分工的好处所决定,而后者又依赖于分工网络参与者的数目(市场的大小)。这就正象电话的使用,一部电话机的价值依赖于所有使用电话机的人的数量。AllynYoung(1928)将其发展为杨格定理,即不仅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大小,而且市场的大小也同样依赖分工的水平。这种因果循环正是网络效应的一个共同特征,就象一部电话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在使用的电话数量,同时电话的使用数量又依赖于每部电话的使用价值一样。这种因果循环就是一般均衡概念和不动点定理的典型特征。在通常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最优需求和供给数量取决于市场价格,而均衡价格又取决于所有个体的数量决策。按照斯密和杨格的观点,每个个体的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决策(或其是否参加分工网络的决策),取决于分工网络中参与者的数量;而参与者的数量,又取决于所有个体的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决策。因此,斯密-杨格定理揭示了一般均衡概念、不动点定理、网络效应和分工的内在关系。-6-正如杨小凯(Yang,2001)所示,个体网络决策的超边际分析对于分工网络效应的古典经济思想是至关重要的。由BuchananandStubblebine(1962)提出的超边际分析的概念,就是对每个角点解进行边际分析,再在不同角点之间进行总的收益-成本分析。如果一个决策变量的最优值取其上限或下限值,则最优决策就是一个角点解。如果最优值取其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值,则它就是一个内点解。形式上,超边际分析同非线性规划、混合整数规划、动态规划、控制论,以及其它非古典数学规划有关,而边际分析则同局限于内点解的古典数学规划有关。一个大学新生的第一步决策是选择专业。如果她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则她就不会去上化学和物理课,但她会选择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我们称这样一个决策为超边际决策,因为当这个学生在不同的专业之间转换时,决策变量的值就非连续地在零和内点值之间进行跳跃。超边际分析是一种关于是或否的决策。它也被称作网络决策,因为它决定哪种专业(或职业)和哪一类人(一个特定专业中的专业化的老师和学生)相联通,同哪一类人不相联通。当她对某一专业说是而对其他专业说否时,她就会将她有限的时间在她说是的专业进行分配。这种对一个给定专业(或职业)进行资源分配的决策被称为边际决策,因为标准的边际分析适应于这类决策。边际决策是在一个人已经选择一个是-否模式后关于多少的决策。一所大学中所有学生选择专业的总合结果,就产生了学生在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上的分工,它同社会中的分工网络模式类似。所有关于超边际决策(或关于任意一对参与者是否相联通)的信息,被称为组织的拓扑性质,它可以由一个由顶(或节点、点)和边(或线、曲线)组成的图来代表。所有关于资源分配边际决策的信息都同商品流量大小有关,它是组织的非拓扑性质,且能由代表
本文标题:2011北京电大网上作业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6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