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3),将往观乎四荒。(屈原《离骚》)(4),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5)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6),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7)吾师道也,?(韩愈《师说》)(8),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①之奇。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后诩为庄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诩曰:“不如从曹公。”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注】①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和陈平。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间.行归乡里间:抄小路B、典.选举典:主管C、诩阴.结绣阴:阴谋D、太祖比.征之比:接连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贾诩有“良、平之奇”的一组是(3分)()①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②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③促更追之,更战必胜④兵势有变,亟往必利⑤人战,果以胜还⑥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煨在表面上对贾诩很恭敬,但内心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贾诩看出后,感到不安,后来离开了段煨。B、曹操征讨张绣,不料兵败,只得撤军。张绣欲追击,贾诩认为穷寇莫追。但张绣不听,结果人败而归。C、贾诩一生数易其主,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傕、段煨、张绣等,后说服张绣一起归附曹操,辅佐曹氏政权直至去世。D、本文以“贾诩有良、平之奇”为主线,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贾诩的远见卓识。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若不济,走未后也。(3分)译文:(2)傕等欲以功候之,固辞不受。(3分)译文:(3)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6、阅读下列唐诗,回答问题。(4分)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这首诗颔、颈二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答:(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7、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书记官念完起诉书,大家都愉快地感到现在就要开始审讯,正义就要伸张了。只有聂赫留朵夫想到十年前他所认识的天真可爱的玛丝洛娃竟会犯下这样的罪行,不由得大惊失色。(第一部)B、聂赫留朵夫看出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玛丝洛娃。他惊奇于玛丝洛娃非但不觉得自己妓女的身份可耻,甚至好像感到满意,几乎为此自豪。(第一部)C、玛丝洛娃因与一个医生调情而被主任医师打发走。聂赫留朵夫得知后,首先觉得羞愧和可笑,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终于决定改变决心,玛丝洛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再也不管了。(第二部)D、玛丝洛娃与政治犯队伍的相处,内心渐渐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在外貌上表现出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聂赫留朵夫对她的变化感到惊讶,开始有点厌恶这么不修边幅的玛丝洛娃。(第三部)E、得到西蒙松要与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解脱了自愿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他意志脆弱时,总是使他感到沉重而古怪。可是现在,他的心情非但有些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第三部)8、下列各项中,对《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欧也妮同情堂弟的破产,把自己部分积蓄3000法郎送给他作去印度的盘缠,查理回赠给他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守财奴葛朗台看到金子就发狂。B、“这才是牌局里最妙的一着呢,”神父说。“赢了个大满贯,”公证人说。各有各的说法,人人妙语双关,看到女继承人像登上宝座的活神仙,高踞于百万家私之上。九年前开演的大戏今天才有结局。当着全索漠人的面,单单叫庭长留下,这不等于宣告要嫁给庭长吗?庄严格讲究体统的小城市里,这类出格的举动就是最庄严的许诺。选段中“这最庄严的许诺”指的是欧也妮与蓬风的婚姻问题。C、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钱。”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D、“欧也妮把葛朗台收起来的糖碟重新拿出来放到桌上,镇静自若地望着父亲。真的,巴黎女人为了帮情人逃跑,用纤纤玉手抓住丝绸结成的绳梯,那种勇气未必胜过欧也妮重新把糖碟放到桌上去时的胆量。”欧也妮对查理一见钟情,请求拿侬做点奶油给堂弟喝咖啡,烘点饼干款待他。为了让堂弟喝上浓浓的咖啡,竟然怂恿拿侬上街去买,这是前所未有,更是顶着挨揍危险的事情。葛朗台回来后,仍然能一反常态的把父亲藏起来的糖再拿出来,并奉上自己摘的葡萄。E、“所长,我知道你喜欢我的是什么。不过,你得发誓,在我活着的时候,永远不要向我提出婚姻给你的权利,让我独身生活。你能这么做,那么,我一一答应嫁给你。”这一段话是欧也妮向公证人克罗旭的侄子初级裁判所所长阿道夫所说的话。阿道夫听完欧也妮所说的话,“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你说吧,赴汤蹈火都可以……我一定,我一定做你的奴隶!”9、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50字左右)(5分)(1)请简述葛朗台死后的关于欧也妮的故事。(《欧也妮·葛朗台》)(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时,玛丝洛娃的不同表现。(《复活》)选答第()题答:10、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1)下列选项对本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一段的核心是“与民同乐”的问题。B、“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不仅说到乐,而且说到忧,更完整地显示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这一句两个“非”意思不同。前一个是“错误”的意思,后一个是动词,,“以……为非,非难”的意思。D、“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仁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孟子这里提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正是从中生发出来而传诵千古的名句。试简要谈谈两句话之间的异同。(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乐居:人与环境的和谐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它虽然也是环境美学肯定的,却又是环境保护学、环境生态学所共同的,并不是环境美学的特殊性所在。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人与环境命运相共,真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情感性,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只有乐居,才重在情感,而众所周知,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深刻的心理因素,是人之为人之根本。文化性,说明乐居是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的,它建立在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而且它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乐居这一概念是与幸福概念相通的,而且它就是幸福的代名词。环境美学将乐居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实际上它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人性化,或者说以人为本,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就要落实在乐居这一层面上。宜居、利居,均也是以人为本的,但不是最高层面,因为在宜居和利居的层面上,人性没有充分地肯定,只有到达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地肯定。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才得以满足。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看环境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最能满足人性的,而且也是最能令人乐居的。山水园林城市,首先是是自然较一般城市多,它有山,有水,能充分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人本来自自然,然当人们为了功利的需要,涌进城市以后,这城市为了满足人对功利的贪欲,不得不削山填水,城市是原有的青山没有了,碧水没有了,有的只是成片的钢筋水泥森林。生活这样的森林里,人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山水园林城市,将已经被人们赶出的自然请了回来,这就满足了人的亲和自然的本性。山水园林城市虽然自然山水多,但是它并不缺少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不是原生态的山水,而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由于山水园林城市全面满足人对自然、对文明的需求,因此,它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生活场所,是乐居的首选之地。(选自《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删减)11、下面有关“宜居、利居、乐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乐居强调人与环境是和谐的。B、宜居、利居、乐居都是以人为本的,三者同处在一个平面上。C、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利居关乎人的发展,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D、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乐居重在情感。1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把环境作为资源来看,就会去利用环境,于是造成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和谐。B、人与环境的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其中情感性是第一位的。C、令人乐居的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因为它满足了人亲和自然的本性。D、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是乐居的首选之地。13、请结合文本,简述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要求。(3分)答:(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16题。(16分)清洁天使佚名不久前,我到一个城市去拜访一个老朋友。中午,他开车把我带到很远的一个餐厅吃饭。这家餐厅并不豪华,也没什么特色。朋友领着我径直到一张临街的桌前坐下。他点菜的时候,我透过透过宽大的玻璃窗观望这座新兴城市的街景。这里大概是市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四处涌动着一股现代文明焦灼的
本文标题: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7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