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1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高三质检历史试题
2011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高三质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题)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A.分封制B.宗法制C.古代建筑D.科举制2.(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题)宋代福建产生了7607名进士,约占进士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19人考中状元,最为著名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七年连中三状元”,一时传为佳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政治中心南移,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发展④福建是朱子学的发源地,教育事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3题)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4题)对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B.毕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C.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5.(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5题)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6.(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6题)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A.《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君主专制的削弱》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7.(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7题)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8.(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8题)表1,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行业1912年1920年平均年增长率(%)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922年)12.1机器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1966(1913年)8316(1921年)19.8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38168036.7电力业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11.9机械采煤业华商矿产量(吨)416558327975729.4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9题)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A.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10.(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0题)“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1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1题)下图是一幅近代战役示意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B.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战役结束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2.(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2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13.(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3题)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依法治国的方略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4题)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A.1937年国共谈判B.1945年重庆谈判C.1949年北平和谈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15.(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5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16.(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6题)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设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公职津贴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17.(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7题)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18.(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8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1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9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A.欧洲共同体形成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20.(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0题)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2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1题)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22.(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2题)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23.(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3题)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A.世界银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B.美国独有的否决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C.改革方案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4题)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25.(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5题)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1899年),欧洲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2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材料二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要提倡民族主义,必要先把这种主义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发挥光大,去救国家……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验。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摘自《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l924年)(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强调民族主义?(4分)材料三至于欧洲人现在所讲的世界主义,其实就是有强权无公理的主义,英国话所说的武力就是公理,这就是以打得胜的为有道理。中国人的心理,向来不以打得胜为然,以讲打的就是野蛮,这种不讲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义的真精神。我们要保守这种精神,扩充这种精神,是用什么做基础呢?是用民族主义做基础;象俄国的一万万五千万人是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中国四万万人是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扩充。所以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从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才有实际,再去谈世界主义。——摘自《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1924年)(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26.(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6题)(14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超英赶美”的背景。(3分)(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4分)(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本文标题:2011年3月福建省莆田市高三质检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8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