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0329;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2400
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总结其与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相关性。方法:从梅毒患者机体内的各种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情况来推测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结果:机体内T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与患者的梅毒血清学固定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研究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制与其血清学固定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梅毒;血清学固定;细胞免疫;相关性目前,在我国梅毒是位居传染病第四位、性病首位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然而,至今仍未完全清楚梅毒的发病机制,而且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确切原因也尚未明白。当前主要集中于研究梅毒血清学固定的患者的机体细胞免疫,多数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细免疫平衡,像这样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机体免疫不平衡有可能是造成了梅毒螺旋体(TP)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因而残存于机体内,从而成为引起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研究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固定与其机体的细胞免疫体制,有可能发现梅毒的发病机制或者主要致病因素。1.认识与研究多数梅毒患者在正确的相关治疗后,在接受特异性血清试验时会表现出下降4个滴度或者转阴情况。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在接受特异性血清试验时仍然会表现出不能下降4个滴度甚至是终身持续阳性情况,在医学上常常把此类情况归称为梅毒血清学固定[2]。有研究表示,梅毒患者出现血清固定学的概率在5.2%~55.7%之间。2.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患者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梅毒螺旋体会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感染前期,在出现一期硬下疳出现的1~3周内,机体针对梅毒螺旋体的不同表面抗原成分可以产生多种应答抗体,其中主要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患者针对梅毒螺旋体的多种膜蛋白或者轴丝抗原等成分产生的。在临床研究中,很多出现高滴度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都出现在一期或者二期的梅毒患者身上,而且这个时候的患者常常在临床上伴有明显的皮损或者病情处于活动期状态,说明了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对患者的机体保护是非常有限并不能完全保护患者免受梅毒螺旋体对机体的损害。有形容表明,在梅毒螺旋体侵入患者机体后,机体会随之产生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两种不同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是以淋巴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常用于保护机体抵抗梅毒螺旋体的感染。另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其特有的功能活性、还有天然的免疫识别受体在抗梅毒螺旋体感染免疫中也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有时候更是与淋巴细胞相辅相乘,共同完成机体对抗梅毒螺旋体的免疫防护机体受到感染伤害。但是,如果这一类细胞的出现功能低下或者免疫调节失衡,是导致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固定的可能因素。3.讨论很多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者感染的发病都与T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或者缺陷有一定的关系[3]。梅毒螺旋体在患者机体内可以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8,它可以促使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发生改变,中性粒细胞被IL-8促进产生脱颗粒作用,从而激活机体内存在的中性粒细胞并诱导使其产生呼吸爆发作用,释放超氧化物和溶酶体酶;还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下的基质蛋白;还可以促使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趋化,进一步刺激其释放组胺,从而引起梅毒感染患者出现局部的炎症及相关的系统性症状。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有可能是影响其病情的发生、发展以及由阳性转归为阴性或者由阴性转为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处于不同病期的梅毒患者,其机体均存在一定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或者细胞免疫抑制现象,有时候可以表现为机体局部及外周血的Th/Ts比例下降、Th1/Ts2的失衡或者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调等。在梅毒患者的发病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常常表现为淋巴T细胞的免疫应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产干扰素,促进巨噬细胞吞噬[4],直接溶解细胞内螺旋体,破坏细胞活性。有研究发现,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浓度相对显著降低,说明血清学的固定患者的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细胞溶解能力有所下降。Th1/Th2的比值下降说明患者机体内的T细胞亚群间失去平衡,有存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可能,因此影响梅毒螺旋体的清除,另外,CD8+淋巴细胞可能随着患者病程的发展,产生某些局部作用,引起CD4+细胞介导的免疫拮抗作用,不能完全杀灭患者机体出现皮损的梅毒螺旋体,长期持续刺激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应答[5],部分患者因而出现梅毒血清学固定的现象或者进一步对机体的组织损害,发展为晚期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主要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转化生长因子等联合发挥免疫应答作用。梅毒螺旋体可以激调节性T细胞,增强其免疫应答作用,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效力,引动机体出现感染以及病情的慢性迁延。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存在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等优点,但有时候却是导致病原体的扩散或者长期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6]。因此,通过研究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制与其血清学固定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黄晶.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淋巴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9):546-547.[2]周平玉,顾志英,钱伊弘,等.早期梅毒皮损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5):254-256.[3]包图雅,于娜沙,曾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IL-10水平检测及其相关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45-8846.[4]奚桂林,于益芝.CD4+CD25+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27(3):141-145.[2]展富琴,冯萍,顾爱萍,等.梅毒患者外周血CD4+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584-585.[6]李军,王林娜,左亚刚,等.梅毒血清抵抗患者临床分析及免疫功能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2):813-816.
本文标题:0329;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24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9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