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1年中考初三英语专题复习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学习目标:•掌握精神疾病的病因,了解诊断与分类。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1•精神:人的精神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活动:又叫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功能活动心理过程: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等)、情绪和情感、意志心理状态:一段时间里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进行时的稳定特征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分支学科社会精神病学:从社会学、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研究精神疾病司法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病人所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的规律性生物精神病学:生物学的角度精神病学服务与研究对象的变化•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社会适应不良•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半开放式管理•精神疾病的预后大大改善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3•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统称,泛指各种因素导致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为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以及意志活动等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已经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其严重程度达到了需要医学和心理学干预的地步•国外研究表明,大约25%~30%急诊病人可能是由于精神障碍方面的原因;在美国,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其一生中住进精神病院,约1/3~1/4的人群将因精神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精神病:指一组为数不多但情况较为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除了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外,常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WHO:全世界—约10%大学生:2800名中有14.6%存在严重心理问题48.5%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精神疾病与神经病的关系相同点:都属于神经系统的障碍不同点:精神病学:研究范围是大脑高级功能的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神经病学:研究和诊治的范围是从大脑、脊髓直至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障碍。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4•精神健康:一种完好的状态,个体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够承受日常生活中正常压力,能卓有成效地工作,能对自己的社会有所贡献.(WHO2001)精神健康的标准•1.感知符合客观实际•2.注意集中•3.记忆良好•4.思维有序•5.判断合理•6.心境平静与愉快•7.行为符合社会规范•8.人际关系融洽,社会适应良好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移行谱•精神健康-----亚健康-----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病因学1•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与环境因素:sch-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Allen(1972):274例孪生子同病率:单-27.4%,双-4.8%。罗开林(1986)31例生身父母为sch的家系:13例sch对照组无家族史的家系:2例schsa基因是影响人类和动物正常与异常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突变的基因使疾病代代相传。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某一个体是否患病。理化、生物性因素: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放射线2.感染•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精神障碍。•如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精神障碍的病因学2素质因素躯体素质:包括体型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能力,损伤的恢复或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消耗的耐受性等。心理素质:即气质和在此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易出现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病因学3•心理因素应激心身疾病、心因性障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噪音、交通混乱、居住拥挤、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变动巨大等。文化因素: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如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有恐缩症(Koro)。移民因素:移居国外与移居本国的人群相比,前者出现精神障碍的比较多。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任何个体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常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如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学校与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与急性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应激反应障碍。恐怖事件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一些人的性格自幼就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达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我们称之为人格障碍。一些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关系十分密切,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精神障碍的病因学4•小结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当中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应注意到二者的作用并非平分秋色。在某些精神疾病中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些疾病中则另一些因素起决定性的影响。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精神疾病的起因,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神障碍的病因学5癔症精神创伤性格特征第二节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订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其意义在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病因学分类原则是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症状学分类原则是依据症状的表现。但这种诊断只能反映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到相同的诊断,如抑郁障碍可以是生物性的,也可以是心因性的、药源性的、器质性的等。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与目前的对症治疗。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标准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有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标准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症状与诊断•1单一症状与诊断•2症状群与诊断•3疾病单元的诊断六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学的发展趋势•1当前精神疾病的症状学分类取向仍占绝对优势。•2随着临床、科研与治疗的进展,分类学总的发展趋势由简而繁,精神疾病分类有几种、十几种发展至几十种至几百种。•3诊断标准的制定,使各地各国精神科医师之间的诊断一致性明显增高,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现今国际上影响最大、且为很多国家所采用的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中的第五章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分述如下:(一)《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WHO分布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ICD)》简称国际疾病分类,最早为法国的Bertillon提出的疾病死亡原因统计分类为ICD-1的雏形,先后共出版了五版。1948年由WHO接手更名为《国际疾病、外伤与死亡统计分类》第六版。首次在第五章介绍了精神病。以后每十年修改一次,目前已出版到第10版(1992年),简称ICD-10,包括各种疾病,第五章是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为欧亚多数国家采用。ICD-10•ICD-10第5章主要分类类别如下:•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30-F39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F70-F79精神发育迟滞•F80-F89心理发育障碍•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F99未特定的精神障碍(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1952年出版DSM-Ⅰ,为在ICD-6基础上的补充,1968年出版DSMⅡ与ICD-8相似。1980年DSM-Ⅲ对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改变颇大,引起国际重视:①该标准以描述性诊断为特点,摆脱了不同学派的干扰。②每种病均有具体的诊断条目,且进行了12667人的临床实验。③使用多轴诊断。1987年的DSM-Ⅲ-R、1994年的DSM-Ⅳ以渐向ICD-10靠拢。DSM-Ⅳ•DSM-Ⅳ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十七大类: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DSM-Ⅳ9做作性障碍(factitionsdisorder)10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其他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二国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国内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orders,CCMD)目前为第三版(CCMD-3)。1958年南京会议推出第一个分类方案,1978年归纳为十类(CCMD-1)。1989年推出CCMD-2,1994年推出CCMD-2-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工作组在1996年召开黄山会议,并于1996-2000年期间,对17种成人精神障碍及部分儿童有关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开展现场测试与前瞻性随访观察,完成了CCMD-3编制。CCMD-3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方向,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急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按病因病理分类。而“功能性精神障碍”则采用症状学的分类。(一)CCMD-3主要分类类别•0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表示ICD-10编码,以下均与此相同]•1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10-F19;F55]•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F20-F29]•3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F30-F39]•4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F44,F43,F40-49]•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F50-F59]•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F60-F69]•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F70-F79;F80-F89]•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F90-F98]•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F09;F29;F99](二)CCMD-3的特点•1以前瞻性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同时参考以前的CCMD版本和ICD-10、DSM-Ⅳ。•2分类更进一步向ICD-10靠拢。•3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反复发作燥狂症、同性恋等。•4根据我们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某些精神障碍暂不纳入CCMD-3。•5注意了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的规范,要求条目分明、规范。一增强可操作性。谢谢!
本文标题:2011年中考初三英语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0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