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04-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
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2•掌握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过程以及与运动的关系•熟悉能量的来源与转化•熟悉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了解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规律和特点3学习内容•第一节物质能量代谢•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能量来源与转化•第二节供能系统与运动•一、三大供能系统•二、运动与能量补充•第三节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规律和特点•一、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能量代谢测定4第一节物质能量代谢5•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间不断地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物质能量代谢6物质能量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能量的来源与转化7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8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糖代谢1.糖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细胞结构成分—调节脂肪酸代谢—节约蛋白质供能9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糖代谢2.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糖在体内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浆内,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二是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即血糖。10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糖代谢2.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糖在体内分解供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氧化;•二是在缺氧情况下进行无氧酵解。其中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的最重要途径。–以上两种途径,通过它们的中间产物互相联系以适应整体的需要。11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糖代谢2.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糖的无氧酵解:糖原或葡萄糖在机体氧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如肌激烈活动时产生缺氧情况)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酵解。其反应在胞浆中进行。12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酵解是人体在运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的有效方式13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糖代谢2.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糖的有氧氧化:糖原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此反应在胞浆和线粒体中进行。14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有氧氧化糖有氧氧化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15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糖代谢3.运动与糖代谢—运动对肝糖原的影响—运动对肌糖原的影响—运动对血糖的影响16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脂肪代谢1.脂肪的生理功能—氧化供能—构建细胞的组成成分—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保护作用17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脂肪代谢2.脂肪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脂肪可分成真脂和类脂两大类•真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甘油三脂(脂肪)•类脂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等18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脂肪代谢2.脂肪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脂肪是机体内最重要的贮能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氧化供能。—脂肪在组织中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甘油再进入分解代谢。19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脂肪代谢2.脂肪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甘油代谢:甘油在细胞内先和磷酸结合生成磷酸甘油,然后经过脱氢变为磷酸丙糖,磷酸丙糖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它可进一步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磷酸丙糖,进入糖酵解途径,先转变成丙酮酸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生成22分子ATP。20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甘油代谢21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脂肪代谢2.脂肪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脂肪酸代谢:脂肪酸在体内经一系列酶的催化,与辅酶A结合生成脂酰辅酶A,然后继续氧化,在α与β碳原子上进行脱氢、加水、脱氢、加辅酶A等四个反应步骤进行代谢。22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脂肪酸的氧化23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二)脂肪代谢3.运动与脂肪代谢—在心肌和骨骼肌等组织中,脂肪酸可经氧化生成CO2和H2O,这是供能的主要形式。—在肝脏,脂肪酸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合称为酮体。酮体是长时间持续运动时的重要补充能源物质。—在肝肾细胞中甘油作为非糖类物质经过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对维持血糖水平起重要作用。24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三)蛋白质代谢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氧化供能—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调节机体生理功能25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三)蛋白质代谢2.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中,即蛋白质的转换更新。成人每天约有1%~2%的体内蛋白质被降解,其中主要是肌蛋白质。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26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概况血浆氨基酸是体内各组织间氨基酸转运的主要形式,更新迅速。27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三)蛋白质代谢3.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可提供一部分能量—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28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9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四)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相互联系—体内糖、脂、蛋白质的代谢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连成整体。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当一种物质代谢障碍时可引起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如糖尿病由于糖代谢的障碍,可引起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甚至水盐代谢的紊乱。30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四)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相互联系—摄入的糖量超过体内能量消耗时,即有大量的糖转变为脂肪。—脂肪绝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转变为糖。—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糖和脂肪,但其重要性较小。—糖和脂肪的代谢中间产物可以氨基化而合成某些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蛋白质。31二、能量来源与转化能量来源能量转化能量平衡32二、能量来源与转化(一)能量来源1.ATP——直接能量来源—ATP是糖、脂、蛋白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合成的一种高能化合物,当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及磷酸时,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ATP既是体内直接的供能物质,又是体内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33二、能量来源与转化(一)能量来源2.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一般认为蛋白质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参与供能(如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时)。因此,ATP的生成主要在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过程中进行。糖的分解可以是有氧氧化,也可以是无氧酵解,脂肪的分解则完全是有氧氧化。这样ATP的生成就包括有氧生成和无氧生成两种类型。34二、能量来源与转化(二)能量转化–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50%以上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的收缩和舒张、神经传导等。35二、能量来源与转化(三)能量平衡–人体的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运动的关键效益在于调节能量平衡。–体力活动和合理营养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36第二节供能系统与运动37供能系统与运动三大供能系统运动与能量的补充38(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1.定义•磷酸原供能系统是指由ATP与磷酸肌酸(CP)共同组成供能系统。当ATP分解放能后,CP立刻分解放能以补充ATP的再合成,由于这一过程十分迅速,不需要氧气也不会产生乳酸,因此,又称磷酸原系统为非乳酸能系统。39(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2.供能特点•ATP是肌工作时的唯一直接能源。ATP在骨骼肌中储量少,在以最大强度运动时,不足维持肌做功1s。在ATP消耗的同时,CP迅速分解,把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使ADP磷酸化合成ATP,以维持ATP浓度的相对稳定。由于ATP和CP分解供能的速度极快,所以,构成的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最大,是速度、力量项目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40(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3.供能速度•由于ATP、CP在骨骼肌中储量少(后者为15~20mmol/kg湿肌),供能时间短,最大强度运动时,供能约为6~8s。但磷酸原在运动时最早起动,最快被利用,为激活糖酵解等系统供能提供过渡时间。所以,在短时间激烈运动中,磷酸原供能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1(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4.训练方法•这一系统供能能力的强弱,主要和绝对速度有关,如果要提高50m、100m、200m等短距离跑的绝对速度,就要发展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发展这一供能系统能力的训练方法最好是采用持续10s以内的全速跑,重复进行练习,中间间歇休息30s以上。如果间歇时间短于30s,则由于磷酸原系统恢复不足,会产生乳酸积累。42(一)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即刻能量5.运动与康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但在运动之前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排除相关器质性病变的存在,不遵循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贸然进行短时间激烈的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诸如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意外的发生。这是由于剧烈运动时,肢体血管大量扩张,而心脏冠状血管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血管内膜出血、间质出血或粥样硬化物破裂堵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氧、坏死,导致运动性猝死。43(二)乳酸能(糖酵解)供能系统-短时能量1.定义•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合成ATP,这一供能系统称为糖酵解供能系统。44(二)乳酸能(糖酵解)供能系统——短时能量2.供能特点•在激烈运动时,由于机体缺氧,造成细胞浆中丙酮酸和NADH+H+的大量堆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还原生成乳酸。以最大速率糖酵解供能,一般不超过持续运动2min。糖酵解供能时间比磷酸原长,这对需要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运动十分重要,是1~2min大强度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45(二)乳酸能(糖酵解)供能系统-短时能量3.供能速度•由于糖酵解过程合成ATP的方式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的速率较快。所以,糖酵解供能的输出功率较大,是磷酸原供能的一半。46(二)乳酸能(糖酵解)供能系统-短时能量4.训练方法•发展糖酵解(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休息2~3min。这种手段能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能提高机体对高血乳酸的耐受能力,提高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47(二)乳酸能(糖酵解)供能系统-短时能量5.运动与康复•运动训练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骤然加大运动量,如引体向上时猛然用力,突然加快跑速等,或者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气管炎等)要充分恢复后才可参加剧烈的运动和比赛,以及避免在运动时剧烈咳嗽。否则,会导致自发性气胸的发生。48(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1.定义•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蛋白质等彻底地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ADP磷酸化合成ATP,这一供能系统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49(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2.供能特点•限制该系统供能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氧和能源物质的储量。从储能数量而言,人体脂肪储量可满足任何耐力运动。因此,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供能时间比较长,是长时间耐力运动时的主要供能系统。50(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3.供能速度•由于糖氧化分解时所需的O2比脂肪少,氧化分解供能的速率比脂肪快,所以,糖氧化供能的输出功率比脂肪大,是脂肪的一倍。对长时间亚极量运动而言,糖的储量对运动能力有较大的影响。51(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长时间能量4.运动与康复•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爬山、游泳、自行车、跳舞以及太极拳等,可有效的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功能,加快机体康复的速度,使人精神愉悦,体力增强。这对于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2(四)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1.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在进行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时,必须启动能量输出功率最快的磷酸原供能系统。由于该系统供能可持续7.5s左右,所以首先动用CP使ATP再合成。当达到CP供能极限而运动还必须持续下去时,就会启动输出功率次之的糖酵解供能系统,表现为运动强度略有下降。53(四)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2.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运动开始阶段,由于运动强度小,能耗速率低,有氧氧化系统能量输出能够满足其需要,故启动有氧氧化系
本文标题:04-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0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