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亳州市谯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日在谯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谯城区人民政府区长吴火权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谯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建议。一、“十一五”期间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为加速崛起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粮食总产达394万吨,比“十五”期间净增110万吨,增长39.2%。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财政收入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04倍、4.1倍、3.8倍、2.2倍。(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34.1:27.3:38.6优化为2010年的23.9:40.2:35.9,二产比重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加快,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53家,净增100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限额以上企业由6家发展到56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等认定,65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三)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来引进项目781个,实际到位区外资金近15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40%。杉杉服装、安踏鞋业、珍宝岛药业、沈阳红药、联拓电子、七方电子、春雨汽车城、天运物流等一批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成效空前。(四)园区建设实现突破。2006年开始建设亳州工业园区,四年来完成31公里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1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入园企业和项目14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进出口企业13家。园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逐步展开,古井、十八里、大杨成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7.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388公里,卫星GPS定位的“村村通”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建成一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解决了28.8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各种投资1.9亿元。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了南部新区建设、城区骨干路网改造等重点工程。济广高速谯城段建成通车,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许泗高速谯城段顺利建设。(六)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加强城市管理,积极承担城市环卫、制止私搭乱建等工作。开展了地王商城、道路平交道口、人民西路、古泉东路等拆迁工作,建设了建安路、白依路,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实施了涡河近期治理城区段和涡河还原小区建设,完成投资5.8亿元。深入开展乡镇“五个一”建设,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土地增减挂钩成效显著,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全区共规划205个中心村、319个基层村、65个集镇社区,集镇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城镇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化率达到37%。(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5元,年均增长超过14%。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近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3.44亿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59亿元,惠及140余万城乡广大居民。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居住等条件明显改善。(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投入4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补充教师1229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改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模式得到国家和省充分肯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刚刚过去的201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立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2010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按照“3+2”产业定位,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工业项目171个,完成投资35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8家、药业企业56家、中小企业560家、个体工商户6100户,有3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医药制造、白酒、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二)统筹城乡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向农民发放财政补贴资金2.1亿多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6.7亿元,增长12.4%。积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区粮食总产达87万吨,增长2.4%。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70万亩,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47.4万亩、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一个,设施蔬菜发展到20万亩,“皖谯养生菜”成为知名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1万亩,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5.5万亩。实施十八里中药材示范区项目,完成一期土地治理面积1.7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入区企业10家。新增规模养殖场30家、养殖户300户,肉蛋奶总产量增长8.9%。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新村建设规划,新开工新村120个,建成和在建11000户。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124.8公里,维修保养农村公路385公里;投资4650万元,建成交通桥涵13座、标准化渡口6道。投资6975万元,疏浚大中沟23.1公里,配套桥梁495座,修复水毁工程186处,新增改善灌溉、除涝农田8.2万亩,改造低产田2.6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2.2万亩。(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载体平台作用。积极实施亳州工业园区扩区工程,新增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重点推进11.4公里“四横一纵”路网建设,完成一期路网完善工程3.5公里,铺设自来水、燃气与弱电管网96公里,绿化亮化道路30公里。完成征地4600余亩、拆迁20.5万平方米,建设1#、2#还原小区,面积27万平方米。二中新校区、协和成新厂、七方电子、药王谷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签约入园项目29个,实施在建项目44个,新开工项目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119.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进出口企业3家。2010年规模工业产值30.42亿元,增长57.9%;实现进出口2548万美元,增长18.7%;实现税收1亿元,增长65.7%。十八里、十九里、古井、大杨、魏岗等工业功能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四)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和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谋划储备项目488个,总投资644亿元,其中药业项目209个,总投资309亿元;编制与央企对接项目51个,总投资137亿元;申报省“861”项目78个,总投资49.5亿元。实施省“861”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12.16亿元;实施领导分包重点项目126个,完成投资42亿元,其中市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25亿元。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明确招商方向,扩大招商队伍,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激励机制,签约各类项目225个,合同引资额170亿元;到位区外资金70亿元,增长134%。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区。(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积极实施各项重点工程。认真履行城市建设管理职责。涡河近期治理还原工程基本完成,按期对2166户拆迁群众进行了还原,还原面积31万平方米,还原小区配套学校十二中按期开学。投资3000多万元,对涡河还原小区和城区小街巷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16万多平方米。投资800万元,硬化城区小街道57条,面积5万平方米;维修城区下水道1.5万米。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添置垃圾清扫清运车辆10部,新设垃圾桶2000多只,筹建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4座,改造旱厕35座。启动了华佗广场拆迁建设工作,拆迁任务9.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7万平方米。开展“三城联创”、城市交通秩序整顿和城市规划区内“两违”清理活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8.3万平方米。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完成了10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扎实开展了“五个一”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投资1180万元,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9个。完成了涡河城区段渔船渔具清理任务,改善了涡河公园环境。积极服务南部新区建设,完成签字组卷土地22280亩,征地10960亩,拆迁房屋6.5万平方米;为南部新区提供用地占补平衡指标5000亩。大力保障国道311线、省道307线改扩建工程和许泗高速公路建设环境,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配套300万元,配合市政府改造了北关历史街区;投资800万元改造提升了花戏楼街。(六)优化土地和金融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完成供地1684亩,其中工业用地561亩,商业用地900亩,公共设施用地223亩。积极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工作,2007-2009年组卷批准的3916亩用地置换指标通过验收;2010年组卷上报建设用地置换面积16106亩,省厅批准3055亩,全部组织实施;共新增耕地2050亩;出让土地98宗,面积1911.5亩,收取土地出让金9.03亿元。芦庙、大杨两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十九里、古城、观堂土地整理整治项目进展顺利。大力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和投资环境。成功筹建了药都农村合作银行,增资扩股2.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85亿元,缴纳税收2180万元;筹建了芳华、东信、通汇三家小额贷款公司,新组建了金谯、志诚、融诚三家民间担保公司,神州小额贷款公司扩资到4000万元,对区担保公司注入风险保证金2700万元;帮助49户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进行抵押贷款;组织3次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为民为企业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保持了环境治理的高压态势。(七)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8161万元实施55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城区办学条件,投资1.28亿元的九中、十二中两所高标准新建学校按期开学,总投资2.16亿元的亳州二中新校开工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探讨建立符合谯城实际的教师队伍补充和交流机制,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75人,充实城区教师540人。鼓励科技创新,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专利申报占全市总量的53%。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公开招考副科级干部8人、公务员37人,招聘卫生、计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8人。举办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5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1452人。改革整合政府组成机构,理顺乡镇财政、农业、畜牧体系,基本完成6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改革成效受到中央、省市高度评价;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区梆剧团根据沈浩事迹编演的话剧《民生的印记》,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好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序进行,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继续完善。巩固以村为主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有新的提高。开展了农村贫困监测、科研资源开发调查,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
本文标题:2011年亳州市谯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1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