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0《土地资源学》导论.
《土地资源学》(导学及介绍)1授课老师:李启森手机:15820585763(655763)QQ:214481038E-mail:liqisen518@163.com1、课程简介及说明•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所属专业:不动产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教材:刘黎明编,高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分:2•授课时数:36个学时•考试形式:随堂考试(方式未定)课程说明•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变异规律、区域生产潜力、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科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概论性课程。主要从土地资源总体规律的论述,如: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区域分异、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域土地资源论述,如:世界土地资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及区域分析、区域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等。•该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是今后相关专业课的基础(即将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学习土地资源学能学到那些知识,怎样才能学好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这是我们共同心愿和目标,下面就上述这些问题做一概述)。2、教学目标与任务(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们较好地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土地资源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为今后从事与土地资源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2、帮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地加强对土地资源学原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习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索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二)基本任务和要求•1、土地资源学课时少(规定36课时),时间比较短,内容却比较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全面系统地领会土地资源学课程的学习要点,才能很好得学好这门课。•2、根据老师建议的课程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地执行。由于本课程的内容较多,平时考核作业采取系统自学整个课本为主中间穿插着一些课堂问题思考等,并分两次提交手写版详尽的读书笔记。•3、认真自学教材和课件,和做好课堂笔记(粗)和课下读书笔记(精),尤其要把握住课程主脉,再学习各个部分的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对于重点的概念、基本原理、知识要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笔记。通过记笔记,可以加深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记忆。笔记要求:每个同学备一个可供长期保存的活页笔记本,针对相关概念、定义及理论、知识要点及其他扩展性相关知识理念,各自的问题、设想及建议等提出做一精细和详尽的手写笔记,最后每章要做一个系统的读书小节:涵盖认识、理解和感悟等。3、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内容主要以课本重点与相关扩展性知识介绍相结合);•以课堂上“教与学”问题探讨与互动为辅;•课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并结合课堂听讲笔记、问题探讨、互动交流等,做出一系统的手写版读书笔记,并作为定期上交的作业,进行品评和考核);指导读书笔记要求:每个同学备一个可供长期保存的活页笔记本,针对相关概念、定义及理论、知识要点及其他扩展性相关知识理念,各自的问题、设想及建议等提出做一精细和详尽的手写笔记,最后每章要做一个系统的读书小节:涵盖认识、理解和感悟等;•设立教授接待日(周三上午),答疑解惑。4、教学计划及安排理论方面:第1章绪论(4学时):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对象,与其他学科关系,发展趋向等;第2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4学时):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植被、土壤、水文、社会经济等要素状况与土地资源关系;第3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2学时):土地类型概念、类型划分、结构演替等。资源认知方面第4章土地资源调查(4学时):调查对象、不同时期的土地现状分类及调查、土地动态监测、新技术在调查中应用;第5章土地资源评价(4学时):土地评价基本理论、生产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人口承载力、持续利用评价、经济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第6章土地资源利用(4学时):土地系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覆盖变化;第7章土地资源保护(4学时):土地健康诊断、土地退化、土地保护。资源地理方面第8章世界土地资源概况(2学时):世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第9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4学时):人地关系、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第10章中国土地资源分区(2学时):分区原则、分区命名、各分区概况;期末随堂考试(2学时),形式未定。5、教材及教学参考文献•刘黎明.土地调查与评价.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信息技术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年副主编•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参编•土地保护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搞好土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年参编•土地学英汉词汇科学出版社待出版主编•吴传均,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陈百明.土地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陈百明等.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刘卫东.土地资源学.上海:百家出版社,1996•林培.土地资源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马克伟.中国土地资源调查技术.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陈焕伟.土地资源调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朱德举,刘友兆,王秋兵.土地资源学教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张凤荣.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李元.中国土地资源.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倪绍祥.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6、考核方式(一)对所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及比例:【重点掌握】:能概括主要内容和理解概念实质,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应用,占教学内容的20%【掌握】:能概括认识和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并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加以一般的应用,占教学内容的20%【了解】:本学科重要普及性科学知识,掌握概念内容,占教学内容的20%【一般了解】:不太常用的本学科基本知识,参考课本等能应用其理论和内容,占教学内容的40%(二)成绩构成与说明(以18周为计算单位):1、平时成绩70%:包括平时作业(2-3次作业,共45分)、考勤(全勤25分,非全勤低于18分,旷课一次扣5分,累计3次重修,3次累计迟到或早退记为一次旷课)、课堂表现及互动问答(加干分0.5-2分,依次累加);2、期末随堂考试30%:考试形式时间未定绪论10目录•第一节土地与土地资源(P3)•第二节土地资源学概述(P35)•第三节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45)•第四节土地资源学研究进展与展望(P48)11第一节土地与土地资源1.土地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它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一、土地的概念和内涵12土地是指陆地表面的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并在这些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的变化,同时,也受到现在和过去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13各方面对土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1972年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认为,土地包涵着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植物和动物,它还包涵着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结果,以及它们对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资源评价纲要》,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与植被,它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成果。14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的总体,它是由地貌、土壤、植被、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矿藏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组成的综合体,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双重属性)。中国学者石玉林认为,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分为三层,表层、内层、底层(或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地表水(如泛滥地)、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土地即地球陆地外壳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沙石所堆积起来的场所,或者说土地即土壤(辞海,1979),是地球上疏松的,可生长植物的表层。15土地是自然界为辅助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气、光热等各种物质和能力(A.Marshall)。这种理解把土地等同于自然资源。土地是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生产力,凡人能够占有地面者即可管制这些资源和能力。这种理解把对土地的理解无限扩大,外延化了土地的定义。162.土地的内涵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管仲,《管子·水地篇》地者,政之本也,辩于土而民可富。------管仲,《管子·地员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17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定义的概括和实质183.土地相关概念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19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广义上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20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异质性体现),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1997)。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景观21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环境的涵义往往比较模糊,范围也较土地更为广泛。环境22二、土地的属性•生产性:本质特征•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面积的有限性。•土地的不可代替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232.土地的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流通的特殊性土地资产的最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的权利或是产权关系。24三、土地资源概述1.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25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土地资源的概念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土地资源实质上是历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62.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哈勃(1889-1953,美国天文学家,观测宇宙学的开创者)的发现作为现代宇宙论的诞生。地球形成后,其演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天文时期和地质时期。水为地球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一般认为,地球使迄今为止发现的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体。随着人类的进化及对地表的影响,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逐步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衔接处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土地资源圈层。27有关各圈层的基本资料(魏菊英,1986)圈层物理状态主要成分厚度大气圈气体N2O2,其他气体约100km生物圈固体、部分液体C、H、O、N、S、H2O无机骨骼约1km水圈液体、少量固体盐水和淡水、雪、冰、溶解的盐类(氯化物、硫酸岩)约4km岩石圈固体硅酸盐岩平均30-40km地幔固体基性、超基性硅酸盐岩约2900km地核固体和液体镍铁合金3470km28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始终处在地球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内外营力互相作
本文标题:0《土地资源学》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3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