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1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1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及标准答案一.选择题部分:24.图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B.政府提高了商品的消费税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25.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A.增加现期消费B.提前归还债务C.持有债券D.增加储蓄26.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27.某县委2010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出现了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到“群众关注什么,组织就公开什么”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党:A.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B.增加人民的监督权力C.强化人民的政治责任D.扩大人民的政治权利28.2009年,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有138个承担政府委托.转移职能326项,有184个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820万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①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②政府职能正逐步市场化③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④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2.“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理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地之心也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纤维原料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提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35.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选择题答案:24.D25.A26.C27.A28.D29.C30.B31.A32.C33.D34.C35.B二.非选择题36.(27分)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材料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6分)劳动力转向卖方市场,工资水平上升;(3分)企业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3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4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分)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分)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11分)有利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分)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不利形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分)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抬头(3分)[命题意图]本大题选材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学科性,彰显学科价值,主要考核公司经营与发展,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时代的主题、多极化和国际秩序等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调动、迁移、归纳整合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认清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评分说明]第(1)问,考生答出“劳动力供应不足,工资上涨”给3分,只答出“用工成本增加”给2分;其它答案若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高不超过6分。第(2)问,若考生“完善劳动力市场”、“扩大内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每点给1分;其它答案若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高不超过11分.37.(25分)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2分)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2分)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2分)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1分)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2分)(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分)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分)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分)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命题意图]本大题选材反映社会热点,体现较强的人文和现实翔。主要考核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先进文化的发展、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等知识。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整合、辩证分析和组织文字等能力。引导考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和判断社会现象,培养关心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引导考生关注国家改革进程和建设事业,全面、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评分说明]第(1)问,若考生只答“不利于文化保护”或“不利于文化发展”只给1分,其它答案若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分析得当,也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高不超过9分。第(2)、(3)问,考生须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的分数。
本文标题:2011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及标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4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