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1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
2011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陶涛第一部分:2011全国卷分析一.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作为我省传统高考最后一年的国家命题,试卷力求平稳,没有题型和顺序的太大变动,就连第39题的历史题为第1、4两问都与去年试题一致,考生感觉比较适应。考查内容上比较贴近教学,观点源于教材,侧重基础知识与四大能力的考核,少有怪偏繁旧题,尽力地避免出现与中学教材相出入的学术观点,所以产生争议的试题比较少。历史试题的难度在去年难度较大的基础上有所降低,在各项数据指标上达到统计学相对合理科学的要求。例如:全卷难度系数为0.5,比2010年0.35的难度降低不少,回应了近几年历史考题偏难的社会反映。全卷信度为0.62,高于2010年卷的0.56;区分度不太理想的试题仅有1个,明显少于2010年的3个,更利于区分学生、选拔人才。可以说,今年的历史试题整体上比较好地完成了传统高考的收官之作,实现了平稳顺利的过渡。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虽然今年的历史试题力求平稳,但平稳却不保守、平和却不简单,处处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例如“脱教材考”、“无材料不成题”、“能力立意”、“重史学思维”等等。这些特点虽然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但今年试卷中的强化与凸现更预示了新课程到来后的高考走向。今年历史试题几乎所有材料都来自传统教材之外,新颖开阔(例如第13题明朝国家税收政策题、第15题清末戊戌政变题、第16题章太炎以诗题画题、第19题美国政治文化题等等),更大力度地考查了学生能力。由于近几年高考中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核力度也就不断加大。虽然不同试题侧重于考查不同方面的能力,但是“无材料不成题”的试卷特点使得每道题都必须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为前提和基础,否则无法读懂题意、无法正确调动知识、无法进行论证探讨,其他所有能力都无法展现。这一试卷特点与新课程重视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契合的。前几年高考比较注重通过考试引导中学教学对四大能力的培养,所以有不少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的试题,但试题设置技巧不够、层次相对简单,考生往往简单地照抄材料也可以得分,甚至得高分。但经过几年的适应与推进,今年的试题在能力考核的层次高度上和设题技巧上有提高。例如37_1题就是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高层次的考核,考生不仅要读懂材料、搜集信息,更需要根据题意(概括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进行提炼、区分、归纳甚至升华,能力偏低的学生是难以得高分的。而且,今年试卷不拘泥于四大能力的绝对均衡,在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能力考核上加大力度,例如“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论证与探讨问题能力”的比重较去年有所加大,而“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考核比重有所降低。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对于社会民生、文化思想、民主化、制度创新、民族融合、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历史、全球化等一系列长效的重点问题不故意回避,对于辛亥革命、孙中山等周年纪念的热点问题也不刻意夸大,而是从新颖的角度进行多元、多层次的综合考查。例如第13题、14题、19题涉及到各种制度的考查,第19题再次涉及到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美国题,第39题涉及到民族融合,第23题把国际形势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很好地进行了融合。特别是第37题很好地把长效重点问题(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与热点问题(孙中山)进行了巧妙结合,古今贯通,中外联系,进行较深层的对比与探究。从表面上看,此题似乎是在考查中国思想文化史,实际上却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多面知识(中外历史、古今历史、思想政治经济史等)和多种能力(此题涵盖了四大能力的考核)。由于今年试卷不刻意回避重点与热点问题,让考生感觉考点比较熟悉,但由于材料新颖、角度多元,又让考生感觉做题不易。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在今年100分的历史试题中,并不刻意保持三大传统板块的比例均等,而是高度关注了中国历史。表12010年、2011年历史试题考查内容分值分布对比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总计2010年34分30分36分100分2011年43分37分20分100分从上表可见,今年的历史试题涉及中国历史(古代、近现代历史)共计80分,对中国史的考查比例大大超过了去年,为历年来最高比例。大量的试题立意与今天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有重大关系,例如第14题、17题、22题、23题,主观题37、39题等。即使是考查苏联历史上改革的第22题,其立意也在于通过对苏联改革的反思而作用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在全卷中得到明显强化。二.命题中反映出的问题1.材料的“误导”很明显(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2.主观题设问和答案组织欠严谨37-1: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答案: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39-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2分)答案:(1)北面、西北面山地、高原形成关中的地理屏障;输送了长于骑射的骁勇战士;提供了战马。(4)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三.答题中体现的问题1.几个表格表12011年文综历史学科一般统计特征比较满分有效卷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信度零分人数选择题4813813048024.748.0832.680.520.41180非选择题5213813045.5024.957.6930.830.480.63851全卷10013813089049.6813.3926.940.50.6212表22011年文综历史学科选择题难度和区分度构成分布对比题号选择题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分值48444444444444难度0.520.540.260.520.380.740.390.810.670.830.320.420.33区分度0.860.340.150.410.330.30.320.370.20.390.270.30.38表32011年文综历史学科非选择题难度和区分度构成分布对比题号非选择题37—137—237—339—139—4分值5281014812难度0.480.460.50.390.670.46区分度0.840.410.640.70.450.68表42011年文综历史学科总分频率分布分数段人数频率(%)累计人数累计频率(%)80-5300.385300.3870-72865.2778165.6660-2545918.433327524.0950-3859327.947186852.0340-3437524.8910624376.9230-2097615.1912721992.120-86256.2413584498.3510-20441.4813788899.820-2420.181381301002.综合考察几个难度较大的题选择题13.一条鞭法选择题15.戊戌政变选择题17.60年代经济选择题21.大国合作与斗争选择题23.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观察主观题39-3,近代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教学、备考的反思与建议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例如,在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或者打破材料题的界限,选择题和论述题也提供材料,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但是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高考命题人所述,堵枪眼式的深发无济于事。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如近几年对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考查很关注,新课标教材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构成古代制度体系的三部分。而人教版教材中有结论“由汉到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这句话意味深长。“制度比事件重要”,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重要影响,到现在还有生命力、借鉴性的制度更值得关注,这一结论就完全可以伸发为一个大的专题,着力于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不难发现,近几年有一些常考区域、常考点,如民主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工业革命的影响、现代中国经济(尤其是几个特殊时段)、唐宋时期的制度、全球化的影响等等,经常能感受到似乎同一个问题反复再考,但每每能出新,令人无所适从。问题的症结在于平时教学备考中将很多历史概念和结论固化了。比如“工业革命的影响”,我们一般根据课本结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体系形成、自由主义兴起等层面简单概括,而忽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社会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任取一个角度加以考查都是有足够的材料支撑的,而材料解读之外,课堂上要给学生明确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现在的专题教学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基本史实,而忽略了整体感,是备考的大忌。如今年全国卷14题徐继畬反思君主制和37题民本与民主问题属于同一话题,在整理近代中国政治史时,必然有以“半殖民地化”的过渡社会特征来引导学生认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理念在中国的逐渐演进历程,然后明确旧的社会机制是如何逐渐瓦解的,新的制度基础和条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从而构筑起动态的近代制度史专题。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
本文标题:2011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5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