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年高考大纲考点基本无变化解读政治
2011年高考大纲考点基本无变化解读政治一、2011年政治考纲保持稳定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字句作了调整。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哲学有66个考点,政治学有44个。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对政治学科167个考点,考生不能心存侥幸,所有知识点都要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一定要复习到位。考生复习时,要紧紧扣住高中政治教材,打好基本功。另外,受政治学科特点的影响,考生复习时不能拘泥于教材。二、2011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1.考查比重保持稳定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来看,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的考查重点没有变化,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部分的比重可能保持不变,依旧是35%、35%和30%。2.试题结构保持原样选择题共有12题,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试题数量平均分配,并且绝大部分为规则类组合选择题(四选二)。主观题部分可能还是“3+2”或“4+2”模式,即第38题综合题会考查3个或4个问题,涉及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第39题仍考查2个问题。3.要重点关注计算题计算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主要题型有:(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二)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六)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GNP、GDP的计算题(七)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题(八)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九)关于储蓄存款(债券)利息的计算题(十)关于外汇汇率升降或货币升值(贬值)的计算题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计算方法,确保考试时不丢分。4.主观题可能再现图表题图表题的信息容量大,能够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直是高考命题者喜欢命制的一种题型。但近三年全国I卷都没有出现图表题,因此在2011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这一题型的训练。5.人文知识考查会延续试卷仍会是板块式,有明确化的设问,每一问题的学科指向非常清楚,不会给学生带来审题的麻烦。人文知识考查会加强。弘扬人文精神,建设先进文化,是高考试题的特色功能。因此2011年高考中,社会生活中的具有价值导向的人物事迹或者具有人文内涵的名人名言、图画、史料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素材。而这就涉及高二哲学常识下册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这一部分的内容在2010年高考中已经有所涉及,在2011年备考时要继续予以关注。6.新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思想在高考中可能有所渗透2009、2010年全国卷都有新课程的语言出现,如2009年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0年选择题中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等。因此2011年高考仍会融入新课程理念。即使考,也会符合考生的思维规律,顺应考生思维的畅通性,以保证考生思维的相对稳定,避免出现较大的思维跨度。7.在文综大题上,切入点仍可能以历史为主为什么文综切入点以历史学科为主?因为①历史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历史;②历史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状况,所以它又有特定的空间地理特征;③历史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客观性,在相同的历史观下,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趋于一致,所以有利于维护考试的公正性;④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8.直击热点,不回避热点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政治学科命题规律的要求,也是近年高考政治试题努力体现的原则。2011年高考政治命题仍会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复习中要善于运用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及时将热点信息与课本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三、2011高考热点预测1.“十二五”规划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重点表现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争取农业好收成;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预测:“十二五”规划的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复习时要综合运用所学经济、哲学、政治方面知识,多角度进行分析。2.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发布。预测: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的基础地位、财政的作用;相关哲学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政府职能、党的领导。3.党的建设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的发布。预测:这块知识在教材中涉及党的性质、地位、宗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党的建设等方面,考生在复习时要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并学会灵活运用。4.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北方特大旱灾自然灾害一直是高考命题者经常采用的材料,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党和政府如何应对灾害等问题。预测:经济常识: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哲学常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党的相关知识。5.教育工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召开、《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预测:财政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改革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文化职能、公民的政治参与、综合国力(文教力)6.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预测:涉及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外贸易方式、财政的作用、创新意识、价值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外政策、民族精神、综合国力。7.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的热点问题: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坎昆气候大会。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都涉及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这是一个持续性的热点,每年都要考到。预测:经济常识:涉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第三课)、产业结构调整(第四课)、消费结构调整(第七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外贸方式转变(第八课);哲学常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等;政治常识:国家职能、国际组织、国家利益、对外政策等。8.郭明义精神预测:哲学角度——正确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想与现实、个人价值的实现。9.中美关系的发展预测:哲学常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政治常识:国家对外职能、国家主席、主权、国家利益、时代主题、我国外交政策。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涉及的热点问题:“网络问政”,网上“晒”预算,群体性事件突发,“文明上网”行动,一系列法律的实施等。预测: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行使政治职能、公民意识的增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1.2011年“两会”内容针对“两会”内容注意多角度分析。此外,还要关注西部大开发、新疆工作会议、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嫦娥二号”发射等重大热点问题。四、复习建议1.以书为本,夯实基础2011年高考政治命题仍会立足于考查基础知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书为本,回归教材,精心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关于每个考点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每一个考点及其与其他考点之间的联系。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不会改变,而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托于扎实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训练。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就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3.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每一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学生平时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没有“活”的知识积累,想准确理解材料、组织答案是不可想象的。4.重视学习备考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和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考命题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积极适应高考的变化趋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开阔视野见人之未能见,想人之未能想。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自主归纳知识,自主设计问题。解读考纲政治长效热点和年度热点结合解读人: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政治教研组组长杨永坤《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是个别地方有所添加。如经济生活第11个考点原来表述是“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现在是“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还有在第11大考点下的第2个小考点2010年表述是“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今年改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纲前四部分为教材内容,第五部分为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大项。对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考生要特别关注,尤其要把长效热点和年度热点相结合。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重大问题。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两会”精神,包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调控房价,教育公平等。年度重大事件。如北非撤侨,抗旱救灾等。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的问题,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与争端,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等。【名师寄语】近几年的高考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治学科“抽象论证问题,生硬诠释政策”的传统,而把研究与解决社会和谐问题作为测试重点,这使政治试题更具有现实意义。把握方向精雕细刻搞好2011届高考政治复习江西省安福中学汪文庆一、高考制度改革回顾(一)高考改革的轨迹1994年实行“3+2”,2003年实行“3+小综”。2004年9月宁夏、广东、山东与海南4省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2007年开始的新课程高考,到2009年,已有25个省市加入到课改。2010年开始广东开始实行“3+小综”(二)高中新课程实验,今年是第7个年头。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2006年: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福建2007年: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2008年:江西、河南、山西、新疆2012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将全面进入新课改高考二、新课改区07-10高考试卷回顾与分析(一)试题结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加强了“三维”目标的考查1.新题型,凸出了新课程的能力要求2.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探究性学习3.试卷结构出现选做题,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体现开放性(二)2010年高考评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认真贯彻了“坚持正确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力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原则,严格遵循了《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范围,坚持能力立意,命题导向正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稳中有进。在确保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前提下,注重立足于教材,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及知识内在联系的综合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命题材料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渗透科学和人文精神。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三)2010年文科综合试卷1、题目构成第Ⅰ卷(选择题,140分)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11题为地理题(共11题)12——23为政治题(共12题)24——35为历史题(共12题)1、题目构成第Ⅱ卷(非
本文标题:2011年高考大纲考点基本无变化解读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