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
2城市街道绿化的概述城市街道是构成城市的框架和纽带,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城市居民户外活动最主要的公共场所,是城市功能正常运作的保障,街道建设发展水平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对街道的要求早己不仅仅是交通功能,也是塑造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部分。道路环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街道景观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最直接体现,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优秀的城市街景可以使城市居民有愉悦感、自豪感,使外来者对该城市留有亲切、美好的印象t‘.J。凯文.林奇(KevinL-ylld、)在茱城市意象》中将道路列为构成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之一「91,可见城市街道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重要性。街道景观的构成包涵了多个方面的要素,受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有生命的植物作为主体材料的街道绿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主要的自然元素,有其独特的景观特征「均一“〕。街道绿化将街道建筑景观、各类人工景观以及其它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的连接和协调,在实用功能、景观营建、生态效益二方而所发挥的作用,是街道景观其它构成因素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街道绿化的设计、建设、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街道景观的效果乃至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市的形象。本文关于城市街道绿化的概念采用建设部生,邺年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的概念:道路及广场用地范田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f21l。2.1城市街道绿化的历史最早的城市街道绿化是公元前10世纪在喜马拉雅山麓的连接印度加而各答与阿富汗的干道上,种植了三行树木。此后的不同时期,国外的很多城市都开始在重要的街道上种植行道树,如罗马时代(公元前7一公元前4世纪)在罗马城的主要街道都种植了意大利丝柏f31I。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街道绿化有了较人的发展,如法国在卞要道路卜种植欧洲榆.,1647年柏林建设了菩提大道,对后来巴黎大道有极大的影响。1625年伦敦建设了第一条散步道,开创了都市林荫步道的先河,对以后各国的林荫大道有着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各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街道和街道绿化的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58年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成为近代园林景观的典范,对欧美各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几l、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日趋发达,特别是汽车的普及,城市需要建设密集而便捷的交通网,交通发展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对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者提出了街道绿化应该是城市的绿色生态廊道并付诸实践。很多城市在新的规划中,增加了街道绿地的面积,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也更科学合理。我国的街道绿化在周秦时代就开始出现了。公元前5世纪的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列植了许多树木,来往路人可在树荫下休息。秦代在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驰道上,一大规模地种植青松,在世界是罕见的。西汉的长安城南北有n条道路并行的大街,东西有14条,街道两侧多种植成行的槐树。唐宋时长安街道的行道树主要是槐树、垂柳、桃、杏、榆,而南方的行道树多用木棉。至宋代时,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则更加丰富。清朝中期以后,沿海城市受国外影响,一些新建街道种植了从国外引入的刺槐、悬铃木和意大利黑杨等行道树树种。我国古代的街道绿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和形式丰富,并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唐么宗时期制定了路树(行道树)制度,路树制度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对日本后来的街道绿化影响很大。建国以后,我国城市街道绿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包括街道绿化迅速发展,许多城市都有了高水平的、富有特色的街道绿化,如南京的悬铃木林荫大道,气势恢弘,己经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南宁在街道绿化中选用了大量果树,极具地方特色。街道绿化的形式不再仅限于行道树的栽植,形式多样、层次和季相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变化丰富的街道绿化随处可见,对街道绿化的生态效益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2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主要有气方面,即;实用功能、营建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2.1实用功能组织交通和遮荫是街道绿化最土要铂实用功能。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使道路人车分流,创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高人的乔木尤其是行道树在夏季可为有效地为行人遮荫降温,是城市居民使用街道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有些街道绿化还设有活动休憩场地和设施,成为行人的休闲场所。2.2.2营建景观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是街道景观中最为特殊、活跃的元素。植物在形态、色彩、质地等方面独具的自然美使城市更接近自然,植物在生长中产生的各种变化,使城市中的人能体验到时间、季节的变化更替,从而也使得街道景观更为自然生动。街道绿化不仅是街道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协调街景其它构成元素最有效的方式。街道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道路景观的营建必须在首先满足此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连续的带状走廊式的走向,明显的方向性和流动性是街道主要的特征;街道两侧往往缺乏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以建筑和人工设施为主:建筑的立面一般较为生硬严谨,缺乏亲和力,建筑的体量、风格、质感、色彩非常复杂,同时街道上各类人工设施的大量存在,使得街道景观难以协调。而绿色植物则是统一各类街景最为理想的软质景观材料。通过植物的色彩、质感、外形可以形成统一的基调,使各类硬质景观得以协调,同时软硬景观可以形成对比,相互烘托,达到丰富而和谐的景观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绿化进行街道空间的组织,通过绿化创造出或虚或实、或开或合的不同空间变化,使街道空间更加柔和、自然、丰富多彩。2.2.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市绿地系统在这个大趋势中发挥的作用将显得更为突出。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脉络’,,通过带状的街道绿地,将城市绿地中的“点”和“面”连接成网络状的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城市街道上车辆、各类设备产生的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噪音,是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不断释放的热能产生了热岛效应,使得街道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其它域更为恶劣。绿化是改善街道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街道绿化改善城市生态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环境的效益主要有:吸滞粉尘、降温、增加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减弱噪音、防火、防风、保持水土等。2.3城市街道绿地的景观特性街道绿地和其它街道景观以及其它绿地景观相比较,具有以下景观特性。2,3.1功能性街道绿化受各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显,与人的活动关系密切,必须在先满足功能的前提进行。即首先要保证各类街道的不同功能要求,同时要满足各类城市设施的需要,包括管线、沟道等市政设施,公交站、电话亭、指示标牌等服务设施以及广告等商业设施。城市的发展使得道路绿化的功能要求更为复杂。2.3.2自然性植物材料的自然特性,使街道绿地景观与街道其它景观的特性有着最大的区别。良好的街道绿地景观必须是通过生长健壮的各种植物体现的,植物的生长良好与否取决于足否有合适的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设计时就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不能随心所欲,只片面追求艺术性。2.3.3连续性街道是直线或者大半径曲线的线形布局,这样的布局使得绿化只能是沿纵轴方向演进的景观序列,注重连续性,景观的组织强调有节奏的有秩序的渐变,连续性也是绿地能够协调其它街景的特征。2.3.4导向性为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街道绿化的方向性必须明显,才能限制车辆和人的运行方向。交叉口、交通岛、立体交叉绿地的设计中对导向性的要求尤其要重视。2.3.5流动性街道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通,街道的使用者处于运动中,对街道的感知是动态过程。视觉效果与观赏速度有关,处于不同的交通方式中的人(架车、骑车、步行),运动的速度不同,对景观有着不同的感受。因此,流动性是街道绿地景观的重要特性,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要着重于景观的动态连续观赏,充分运用视线的流动,形成连续的景观变化。2.3.6生态性街道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色廊道,所发挥产生的生态效益使街道景观更为清洁、健康而亲切自然,对人的感官、心理和情感产生了良性的影响,满足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2.3.7时序性绿化形成的空间是四维的景观空间,植物处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会在姿态、色彩、质感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具有了时序性,不再是一层不变。城市中的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时间的魅力,这是其它街景所不及的。2.4城市街道绿地的设计f4l一38J2.4.1影响街道绿地布局形式的因素()l街道的性质与功能要求;(2)街道的宽度及断面形式;(3)用路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4)红线外的用地类型及其绿化;(5)街道周围的自然山水景观;(6)建筑及其它街景要素。2.4.2街道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1)生物多样性的原则:‘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3)美观性与特色性原则;(4)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5)经济性原则。2.4.3街道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1)满足使用功能,以人为本的原则;(2)突出生态效益的原则;(3)形式美和艺术性的原则。第一章城市街旁绿地概述1.1城市街旁绿地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一2002)中将城市街旁绿地定义为:“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是散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虽然有的街旁绿地面积较小,但具备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是城市中量大面广的一种公园绿地类型”。1.2城市街旁绿地的功能与特点1.2.1城市街旁绿地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现代城市是一个大的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本身就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同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存在着年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职业等等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城市街旁绿地作为一种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场所,如果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那么它理应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空间,往往集节庆、交往、流通、休息、观演、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1.2.2城市街旁绿地的开放性城市街旁绿地的最大优点就是“开放”,不仅仅是体现一种民主(delnocratic)—所有人群都可使用,保证行动自由,而且还意味着其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1.2.3城市街旁绿地为市民提供室外活动及公共社交的场所城市街旁绿地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和舞台,它们的形象和实质直接影响市民大众的心理和行为。如今,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也在逐年递增,渐渐地人们不再满足于住房“内部”条件的改善,也不愿在业余时间总是窝在自己的小空间中,而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接触,他们更加愿意在闲暇时“走出去”。但是不少居住小区,特别是过去开发的小区中,其内部并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户外活动场所,而城市公园距离自己的居住地又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城市街旁绿地这种广泛浅析城市街旁绿地细部的人性化设训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开放空间便以它们极强的可达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就近散步、运动、交流的主要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户外游憩空间,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1.2.4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不少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受建设初期时代背景的影响,或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超前性,使得建筑密度过大,绿地严重缺乏,城市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由于旧城保护和改造的难度很大,大多以“见缝插针”的形式来建设绿地,所以城市街旁绿地就以其位置选择的灵活性及其功能的多样性成为旧城改造中绿地建设的主要形式。在旧城的更新过程中,通过建设城市街旁绿地来降低建筑密度,为市民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而且
本文标题: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