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2学年_2轮综合题专题5问题措施类题型
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1页共8页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类答题思路小结一、题型特点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二、答题模板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例:问题表现措施外流湖缩小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旱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能源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如能源的调配、开发新能源;节约利用、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发达国家要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三、环境问题类1.主要环境问题的分类整合(注意出现问题要素所属圈层的划分)环境问题分类具体类型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气候异常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生态破坏问题①水土流失(湿润半湿润区)、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③土地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④森林破坏、⑤草场退化、⑥湿地萎缩、⑦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场、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减少例:如要问我国南方低山丘陵主要的环境问题,除了答“水土流失”外,还要答“酸雨”。当然还可以考虑答气候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2页共8页延伸发散、问题重构:各圈层的问题具体类型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问题水土环境问题植被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社会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与发展问题城市社会问题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一般思路:(1)基本思路:人地矛盾(根本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直接原因)→环境问题(2)成因一般包括: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侧重分析)一方面围绕环境承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围绕“过度。。。”、或“滥。。。”。3.分析环境问题出现产生的影响(危害):影响主要是对周围环境各要素的直接影响。思路: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一环境要素(如大气、水、生物、岩石圈)出现问题后对其他要素所产生的影响。4.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分析:主要针对人为原因“对症下药”。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生活措施、经济措施、政策措施、环保措施措施类型具体措施工程措施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3页共8页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③工业技术措施主要有:发展清洁生产生活措施建沼气池、种植薪炭林、普及省柴灶、发展太阳能或风能、(丘陵地区)发展小水电、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1)调整经济结构:①调整某类产业内部的部门结构(农业: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林牧的比重等;工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等);②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2)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生态农业(3)工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基础回归:写出我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含内蒙古):③华北平原:④黄土高原:⑤南方山区:⑥西南地区:⑦青藏高原:⑧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知识归纳:A.水土流失(1)原因分析:a.自然原因: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④植被覆盖率低。b.人为原因: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②开矿;③土地利用不合理,破坏了植被。(2)后果(危害):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4页共8页(3)治理措施:a.黄土高原地区的做法: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如:①植树造林;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③缓坡修筑梯田;④沟谷:打坝建库;⑤塬地平整土地;⑥矿区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⑦限制载畜量;⑧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b.南方丘陵地区的做法:①走立体农业道路。②山区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封山育林。c.东北地区的做法:①植树造林。②黑土培肥(秸秆还田最有效)B.解决我国南方农村生活用能的措施:①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力发展沼气。④营造薪炭林。⑤开发小水电。⑥利用新能源。C.土壤盐碱化(1)成因:自然原因: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旱涝灾害频繁。人为原因:③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2)治理措施:①科学灌溉。②引淡淋盐。③井溉井排。④覆盖。⑤生物措施(植树造林)D.土地沙漠化(沙尘暴)(1)成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②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④大风天气多。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建设人工草场。④限制载畜量。⑤合理利用水资源。⑥设置沙障。E.大气污染的治理: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F.水污染的治理: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④农业污染防治。G.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③清洁生产。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⑤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H.水资源短缺(1)原因(如华北平原):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浪费和污染严重。⑤森林覆盖率低(2)措施(开源和节流):①修建水库(或水利工程)。②跨流域调水(×水×调)。③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植物。④节约用水。⑤防止污染。⑥植树造林。⑦控制人口增长数量。⑧加强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高水的利用率。⑨人工降水、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5页共8页巩固练习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如何防灾减灾:①建立灾情预报和监测系统。②加强管理,健全法规。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2、地震的成因:哪两个板块相撞,地壳很不稳定(或地壳活动频繁)。3、滑坡的成因:①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大。②岩石破碎疏松(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④降水丰富,多暴雨。⑤地震多,地壳运动剧烈。4、泥石流的成因:①地势起伏大。②岩石破碎疏松。③植被稀少(或植被遭破坏)。④降水量大,多暴雨。5、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直接得到为一次能源,加工过的为二次能源。6、水能的优点:清洁,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缺点:季节变化大。7、核能的优点:能源巨大,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8、在某地建核电站原因: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②常规能源缺乏。③核能具有能量巨大,原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发电成本低的优点。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6页共8页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可采用的措施有哪些?3.近3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我国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材料一:左图是我国2004年降水PH值空间分布图。材料二:右图是我国城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空间分布图(单位t/km2·a)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从能源消费结构分析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的成因。(2)防治酸雨可采取哪些措施?我国某地区1965—1988年地面下沉平均速度(㎜/年)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7页共8页4.(28分)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该河段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材料二:A城市水文站的径流统计表(1)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是,该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8分)(2)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请针对该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8分)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归纳(五)问题措施类第8页共8页基础回归参考答案延伸发散、问题重构:各圈层的问题具体类型大气环境问题气候异常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污染陆地环境问题水土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水体及土壤污染;河湖萎缩及地下水枯竭;冰川消融植被环境问题森林破坏;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入侵城市环境问题固体垃圾及噪音污染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破坏海洋生物减少;红树林及海岸破坏;咸潮海洋污染海洋荒漠化;石油泄露、赤潮等社会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过量增长;人口素质低资源与发展问题资源短缺;发展模式不合理城市社会问题交通居住拥挤;就业教育医疗困难基础回归:写出我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①东北:森林减少、黑土冲刷(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②西北(含内蒙古):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③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⑤南方山区:水土流失。⑥西南:地质灾害多。⑦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草场退化、物种减少。⑧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巩固训练参考答案1.(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2)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②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③湿地面积缩小等。(3)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2.(1)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
本文标题:12学年_2轮综合题专题5问题措施类题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9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