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1416-测绘综合能力(全程强化班)教师孙文彬81(完整)-讲义
/wEPDwUKMjAzND《测绘综合能力》前言一、考试简介1、考试时间;9月14、15号考试科目:测绘法规、测绘综合能力、测绘案例分析要求:一次全部通过注册测试考试要求:熟悉并掌握国家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了解国际、国内测绘技术发展状况,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注册测试考试要求:熟悉运用测绘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完成测绘项目技术设计、咨询、评估及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管理;具有组织实施测绘项目的能力,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大测绘”的概念,“大测绘”的水平。我国的各类测绘教育现状基本上没有满足这一要求。2、综合能力考查范围大地测量、海洋测绘工程测量、房产测量、地籍测量、行政区域测绘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工程、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二、历年考题分析1、考试重点:从考试的重点来看,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考试的内容较多;地理信息系统、地籍测绘、房地产测量次之;界线测量、测绘航空摄影等考试内容较少;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主要考察作业方法、测绘常识性知识、作业步骤、精度控制指标、组成结构等内容;从往年考题来看,考察内容都是各门课最基本的知识点;2、考题类型综合能力考试共100题,其中单选题80题,多选题20题。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考试成绩要求:72分(120分´60%)3、考题分布从2011年综合能力考题目分布来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地籍测绘界线测量房地产测量海洋测量单1216151075456选多选343261112分值1824211413767104、考察内容1)测绘常识和概念例如: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位该点沿()的距离。a、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c、垂线至大地水准面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答案:a2)测绘精度指标例如:地籍图上的一类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cma.±5b.±7.5c.±10d.±15答案:a3)测绘规定2.按现行《房产测量规范》房屋层高()m以下不计算建筑面积。a.2.2b.2.4c.2.6d.2.8答案:a4)判断正误1、地图缩编时,多采用舍弃、移位和压盖等手段来处理要素间的争位性矛盾,下列关于处理争位性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2、下列关于制图综合物体选取顺序的说法,错误的()。3、gis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下列关于需求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4、下列内容中属性数据字典不描述的是()5)测绘方法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d、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答案:b6)测绘知识应用下列比例尺地形图中,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6°分带法的是()。a、1:2000b、1:5000c、1:10000d、1:50000答案:d7)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基准点至少应有()个。a、1b、2c、3d、4答案:c5、考察形式1)相关概念辨析、易混知识点区分注意比较异同,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主要特征。可以边学边整理,自己多总结例如:大地水准面、近似水准面、椭球面2)选择正确或错误选项首先看清正选还是反选仔细有效阅读选项gis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下列关于需求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求分析报告要获得用户认可b、系统需求是用户提出的要求c、用户可以不参与需求分析过程d、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需求分析答案:a3)精度指标主要方法:强化记忆汇总归纳重复记忆1、2、4、7、15、304)测绘方法应用理解是关键应用是关键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的误差影响。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c、标尺分划误差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前后视距相等、减弱误差答案:d测图控制网的平面精度应根据()来确定。a、控制网测量方法b、测图比例尺c、测绘内容的详细程度d、控制网网形答案:b三、复习要领及授课方法1、复习要领1)重点章节重点学,体现在时间投入和精力分配;2)全面复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3)理论基础与现实应用相结合;4)理解与记忆相结合;2、复习材料教材和重点规范3、复习重点内容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地图制图4、复习方法:1)紧扣考试大纲,重点把握考试辅导材料;2)系统复习必不可少的。3)补习有关测绘业务的过程。如果不经过补习,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全通”。每一位应试者都要确定自己的补习方向;4)重点注意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测绘工作组成部分、精度指标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关注包括等词语。5、授课思路1)72分标杆——以考试顺利过关为目的;2)突出重点,梳理脉络,帮助理解;3)具体授课要点:四、考试内容大地测量学包括:大地测量基准(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精度角度和距离的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网(精密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gps控制网、重力网、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和坐标系转换;海洋测量包括:海洋地貌测量,海洋测深、海洋制图等;工程测量包括:工工程控制网、工程地形图测绘、规划与市政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施工与竣工测量、变形测量、精密程测量等;房地产测量包括:房地产控制测量、房屋要素测量、房产图的测量等;地籍测绘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测图等行政区界测量测绘航空摄影包括:航空摄影仪器、技术和方法;地图编制主要包括:地图编制和地图缩编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设计、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等;导航电子地图和互联网地图/wEPDwUKMjAzND第一章大地测量第一节大地测量概论主要内容(基准问题):1、坐标系统;2、高程系统;3、深度基准4、重力基准;5、时间基准知识点1:参心坐标系统: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54坐标系、80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大地原点;54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前苏联的普尔科沃;80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体;陕西西安;三个概念:大地线、子午圈、卯酉圈;高斯投影、兰伯特投影;知识点2:地心坐标系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f's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由三级构成。第一级为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它是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的主控制;第二级是与连续运行站定期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第三级是加密大地控制点.(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知识点3: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水准原点网由主点-----原点、参考点、附点共6个点组成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正常高: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正高:沿重力(垂)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高: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n为大地水准面差距,为高程异常测量外业作业大基准面、基准线(大地水准面,铅垂线);内业作业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存在水准面不平行性,需要进行水准概算;知识点4:例题:gps点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ξ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a、ξ=h-hb、ξh-hc、ξ=h-hd、ξh-h知识点5:重力系统框架:重力参考系统则是指采用的椭球常数及其相应的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框架则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若干绝对重力点和相对重力点构成的重力控制网,以及用作相对重力尺度标准的若干条长短基线。1999年至2002年,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简称“2000网”。它由259个点组成,其中基准点21个、基本点126个和基本点引点112个;长基线网1个,重力仪格值标定场8处.,联测了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网点66个。该网使用了fg5绝对重力仪施测,并增加了绝对重力点的数量,覆盖面大,是我国新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系统采用grs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8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国家1985重力基本网”,简称为“85网”。它由6个基准点、46个基本点和5个基本点引点组成。重力参考系统则采用iag75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知识点6:深度基准有的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有的采用平均低潮面、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等。我国1956年以前主要采用了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和实测最低潮面等为深度基准。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该面是按苏联弗拉基米尔计算的当地理论最低低潮面。知识点7:时间基准大地测量中常用的时间系统有:(1)世界时(universaltime,ut):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在1960年以前一直作为国际时间基准。(2)原子时(atomictime,at):以位于海平面(大地水准面,等位面)的铯(133cs)原子内部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跃迁辐射的电磁波周期为基准,从1958年1月1日世界的零时开始启用。(3)力学时(dynamictime,dt):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的运动方程而编算的,其中所采用的独立变量是时间参数t,这个数学变量t,便被定义为力学时。(4)协调时(unlversaltimecoordinated,utc):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时间,而是时间服务工作钟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5)gps时(gpstime,gpst):由gps星载原子钟和地面监控站原子钟组成的一种原子时基准,与国际原子时保持有19s的常数差,并在gps标准历元1980年1月6日零时与utc保持一致。描述时间系统框架通常需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守时系统、授时系统、覆盖范围(1)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时间系统决定了时间系统框架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2)守时系统。守时系统用于建立和维持时间频率基准,确定时刻。(3)授时系统。授时系统主要是向用户授时和时间服务。授时和时间服务可通过电话、网络、无线电、电视、专用(长波和短波)电台、卫星等设施和系统进行,它们具有不同的传递精度,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4)覆盖范围。覆盖范围是指区域或是全球。20世纪90年代自美国gps广泛使用以来,通过与gps信号的比对来校验本地时间频率标准或测量仪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原有的计量传递系统的作用相对减少。知识点8: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原点位于整个地球(包括海洋和大气)的质心;(2)尺度是广义相对论意义下某一局部地球框架内的尺度;(3)定向为国际时间局测定的某一历元的协议地极和零子午线,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4)定向随时间的演变满足地壳无整体运动的约束条件。知识点9:高斯直角坐标系高斯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3条件、投影坐标系的分带规则、坐标系的加常数;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其余的子午线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其长度大于投影前的长度,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长,为了将长度变化限制在测图精度允许的范围内,通常采用6°分带法,即从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度差6°为一带,将旋转椭球体面由西向东等分为60带。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
本文标题:1416-测绘综合能力(全程强化班)教师孙文彬81(完整)-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0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