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09年流感监测方案1
常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常德市2009年流感监测方案》的函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现将《常德市2009年流感监测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完成监测任务。附:常德市2009年流感监测方案二00九年二月二十四日2常德市2009年流感监测方案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一到两周内恢复。流感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流感流行呈一定季节性,但大流行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并且可以迅速蔓延至全球。我国流感南北方流行季节不同,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春季。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和B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其中A型流感抗原变异频繁,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类威胁最大。流感被列为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监测是预防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和措施之一,也是每年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份、及早发现变异株、对流感疫情预测和预警的基础。2008年常德市疾控中心正式成为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为进一步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全面完成流感监测任务,现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2005-2010)》、《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版)》及《湖南省流感监测工作质量评分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监测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灵敏、高效的流感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我市3流感疫情动态,及早发现变异株,为流感流行,尤其是大流行的预警提供依据;为我国每年公布流感代表株、推荐疫苗组份和制定流感疫苗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掌握我国流感病毒的耐药性,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及流感防治提供依据;了解我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情况以及人群中疫苗的免疫反应水平。二、流感样病例定义和诊断标准㈠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㈡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加。2.临床表现⑴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⑵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⑶少数病例也可并发副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⑷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⑸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4变,少数克伴有胸腔积液等。⑹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包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3、实验室检查⑴流感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⑵从病人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⑶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⑷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⑸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一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或抗原阳性。㈢诊断原则如果在流感的非流行季节仅根据临床表现,很难将流感与其它病原体,尤其是与其它呼吸道病原体导致的疾病难以区别,对流感病例的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的诊断依据。但在流感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时,具备相应临床表现的可作为流感临床诊断病例。㈣诊断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诊断依据中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者。2.确诊病例⑴流感样病例并具备实验室检查中的任何一项者。5⑵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实验室检查中的任何一项者。㈤鉴别诊断临床体征上很难与多种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特异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鉴定。三、全市流感监测网络全市流感监测网络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控中心、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组成。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诊断并报告流感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㈡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哨点医院的选择原则,将常德市一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为我市流感监测国家级哨点医院。㈢全市流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网络由市、县级疾控中心及经中国疾控中心考核认定的具备资质的市级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组成。四、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流感为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流感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2.责任报告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6务的人员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3.报告程序、方式和时限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按照流感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并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报告程序、方式和时限,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五、流感样病例监测㈠、监测时间每年4月至次年3月为一个流感监测年度,全年开展监测,流感监测周历按照公历的每周一到每周日编排。㈡、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设置市一人民医院在儿内科急诊、儿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内科门诊设立流感样病例监测点;市妇幼保健院在儿内科门诊设立流感样病例监测点。㈢、流感样病例的报告1.报告内容和程序⑴哨点医院设置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对每天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所有诊室就诊的病例进行诊断,每天按科室登记分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见表1),报医院主管科室。原始登记表中“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可分科室、诊室,由各科室确定专人,每日进行登记。7⑵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周一负责将本院各监测诊室上周的“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表1),分诊室录入“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注意事项⑴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诊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流感样病例数是指当天在内科门急诊和/或儿内科门急诊所有诊室诊断的流感样病例,而不仅是某一诊室(如呼吸内科和/或小儿呼吸内科)的流感样病例。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是指当天在内科门急诊和/或儿科门急诊所有诊室就诊的全部门急诊病例总数,而不仅是某一诊室(如呼吸内科和/或小儿呼吸内科)的就诊的门急诊病例数。⑵内科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诊室应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感染科等所有内科诊室;儿内科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诊室应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等所有儿内科诊室。㈣、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1.实验室条件及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开展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的实验室必须是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具备以下病毒分离鉴定的条件和相关仪器设备。⑴流感病毒分离必须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⑵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8室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⑶实验室基本条件:具备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所需要的生物安全柜、离心机、CO2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液氮罐、-70℃低温冰箱以及常规冰箱等配套设备。2.标本采集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护人员负责采集,或协助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等标本,采集人员填写“流感监测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表2),市CDC流行病防治科于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派专人到两家哨点医院监测点进行收样,送至中心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⑴采样对象:发病3天内的流感样病例,且没有服用过抗病毒药物。根据就诊流感样病例数的多少,每家哨点医院每周采集5~15份流感样病例的标本。⑵标本采集种类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其中咽拭子、鼻拭子采集后,放入含采样液4ml的采样管中;鼻咽抽取物采集5ml;咽漱液和鼻洗液采集10ml。⑶标本的运输:标本采集后应在4℃条件下,48h内运送至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48h内送至实验室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⑷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到标本后,24h内将“流感样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表2)录入到“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⑸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到标本后,7天内开展病毒分离。9六、流感暴发疫情监测㈠暴发疫情定义1.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2.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㈡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1.疫情发现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h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科)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h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进行网络直报。为确保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早发现和追踪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进展,对于未达到预警指标的暴发疫情,疫情发现单位也应尽早报告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10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负责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表3)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5.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的结束,应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㈢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1.流行病学调查接到疫情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告的疫情信息进行核实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寻找发生感染并造成传播流行的原因或线索,查找传播链、分析传播原因,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包括:⑴核实诊断接到疫情报告后,各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确定流行或暴发的存在。⑵基本信息的收集内容包括学校或其他单位基本信息:发生学校教职工和各班11级的学生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涉及人数、教学/生产活动形式(如学校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全校或部分单位的名册及单位的平面图、示意图(注明工作、住宿、班级、部门、楼层、区域);地理地貌、居住条件等。⑶进一步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告的病例及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资料:根据《流感样病例调查一览表》(表5),填写病人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体征,病情、病程,检验结果(X光、血象);医生诊断或印象;病人隔离、治疗情况、效果和转归;②分析病例三间分布,分析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③该单位近2周考勤记录、因病缺勤情况及接触者健康情况;④事件发生前一周及发生后单位内外集体活动情况;⑤环境状况(通风、一般清洁状况、宿舍情况);⑥必要时收集其他影响传播的流行病学因素。综合分析疫情特点、疫情的发展和疾病特征,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
本文标题:2009年流感监测方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3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