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201002《金融专题讲座》教学实施意见
2010年春期《金融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实施意见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2010年2月修订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金融专题讲座》课程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货币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的选修课。该课程采用现代金融学研究方法和金融经济基本原理,围绕我国加入WTO后金融组织运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以最新的金融理论和第一手翔实地资料,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当前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金融专题讲座》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其金融知识结构更为完备,学会发展地看问题,为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教学媒体设置与教学进度(1)本课程的教学媒体主要为印刷媒体。本课程采用由焦瑾璞等编著,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金融专题讲座》(2002年8月第一版)为教材。(2)本课程暂无音像媒体资源。(3)网络媒体资源: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及重庆电大教学平台中,有本课程的大纲、实施意见、重难点分析、作业评讲、自检自测(在线自测)、期末复习指导等资源。本课程4学分,共72个课内学时,周学时为4。三、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及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九讲。主要介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实践和经验,金融监管新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及化解,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发展,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第一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了解:我国加入WTO后有关金融方面的承诺和开放步骤;掌握: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重点掌握: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机遇。第二讲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实践和经验了解:货币政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掌握:近几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中的实践和作用;重点掌握:货币政策基本理论、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第三讲金融监管新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了解:不同监管模式的比较;掌握:我国现行监管体制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监管体制的总框架;重点掌握: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第四讲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了解:94年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掌握: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重点掌握:货币可兑换理论、我国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第五讲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及化解了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掌握:世界各国不良资产的主要做法;重点掌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成因。第六讲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方向和发展思路;掌握: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比较;重点掌握: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业务体系。第七讲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了解: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措施;掌握: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重点掌握: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和制度缺陷等问题。第八讲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了解: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掌握:加入WTO后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新形势;重点掌握:我国保险市场现存问题。第九讲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了解:我国中央银行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掌握:金融全球化趋势及其挑战;重点掌握: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和世界上几种主要货币的发展趋势。四、作业和考试本课程设有形成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种形式。(1)形成性考核。本课程有重庆电大规定的4次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按满分100分折合为3分,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按满分100分折合为8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中。(2)终结性考核。为了进一步确立“规范办学,强化管理,落实过程,保证质量”的指导思想,继续探索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把握质量监控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抓考核促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从2009年秋期开始对《金融专题讲座》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变传统的纸质期末考试为课程论文式考核。具体见附件1。五、教学辅导要求各教学班应聘请熟悉本课程的面授辅导教师,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按照中央电大的教学要求进行面授辅导,同时应当要求辅导教师严格按市电大的教学要求进行辅导,作业全批全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问题请及时与本课程的市电大责任教师南旭光联系。联系电话:68465553电子邮件:nanxuguang@cqdd.cq.cnMSN:NXG5200@HOTMAIL.COM2010年2月26日附件1:《金融专题讲座》课程论文考核方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南旭光为了进一步确立“规范办学,强化管理,落实过程,保证质量”的指导思想,继续探索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把握质量监控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抓考核促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从本期开始对《金融专题讲座》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变传统的纸质期末考试为课程论文式考核。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特制订此课程论文考核方案。一、选题(一)学员可以从推荐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课程论文选题,也可对推荐题目进行适当调整或就题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注意广开思路,积极创新。还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其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但需报请任课教师同意。(二)如果中途需要更改题目或有疑问请及时和教师联系。选定的题目应按任课教师要求的时间上报审核。二、论文写作要求①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不超过5000字,统一采用A4纸打印。②论文的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层次清晰,逻辑合理;要有针对性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力提倡和鼓励对工作中的金融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后从中得出心得和体会的做法。③所用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材料一定要注明出处,引用事例要简明扼要;反对大段引用报刊观点和论述,否则一概按低分评成绩。④论文采用统一的封面(见附件1)左边装订。学生姓名及教师姓名必须为当事人亲笔签名;论文正文前须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结尾处须注出主要参考文献(近三年文献不少于5篇),包括文献作者、引用文献名称、页码、出版社、出版时间;论文最后标明写作时间,联系电话等。三、时间安排第1~2周:宣布论文考核方案。第3~6周:查阅文献,拟定论文选题。第7~8周:递交论文开题报告及写作提纲或基本思路第9~16周:完成课程考核论文并上交论文原件。第17~18周:完成成绩登记造册。第19~20周:完成成绩上报。上述时间安排属原则性规定,具体进度由任课教师掌握。四、评分标准(一)平时总成绩20分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为必须完成的内容,占总课程成绩的20%。四次作业满分折合成20分计入总成绩,由任课教师认真全批全改。具体参见《课程实施意见》。(二)论文总成绩80分考核论文的成绩占总课程成绩的80%,评分标准如下:①字数、要件及格式符合本《方案》要求15分②文面整洁、规范,无错别字、无不正确标点符号10分③主题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论证严密20分④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20分⑤引用的数据真、实、新,引用的材料可靠5分⑥有亲自考察和调研得来的材料10分第17~18周:小组论文答辩。五、成绩上报(一)课程考核论文完成后,经过面试答辩后,由分校任课教师按两方面填报学生该课程的成绩,即形成性考核成绩、课程论文考核成绩。(二)经签字后的成绩表交分校、工作站教学管理部门认定签章。(三)按照市校的要求上报市校课程责任教师,经其认定签字并留底备案。(四)成绩呈送到市校考试中心登记成绩。六、推荐论文题目(仅供参考)(一)国际金融问题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5.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7.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与宏观金融调控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三)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8.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9.银行流动性过剩及风险控制10.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四)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利率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3.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研究4.试论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5.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8.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9.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10.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五)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六)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6.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7.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的比较分析8.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贷款问题9.政策性银行外部约束机制10.政策性银行与我国产业政策的配合(七)货币市场问题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9.论大额存单市场10.大额可转让定期价值分析(八)资本市场问题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九)银行不良资产研究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5.论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6.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问题7.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8.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9.债转股在不良资产
本文标题:201002《金融专题讲座》教学实施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4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