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0-2011河南中考语文试卷详解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字帖碑帖请帖俯首帖耳B和蔼和煦和解和衷共济C绚烂炫耀渲染顾弄玄虚D精湛辗转栈桥崭露头角本题考查的是汉字读音,其中A、B两项考查多音字读音,后两项考查读音相近字的读音。判断的难度集中在前两个选项。“帖”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tiē、tiě、tiè。“字帖”、“碑帖”读音为tiè、“请帖”读音为tiě,“俯首帖耳”读音为tiē。故答案选B。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伫立崛起一丝不苟惊慌失措B.追溯烦躁顾名思义妇孺皆知C.沧桑睿智无与伦比抑扬顿挫D.寒喧筹划山青水秀闲情逸致本题考查汉字字形。题干要求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各个选项中错别字隐藏得比较深,有一定的难度。“山青水秀”一词中“青”为别字,正字应为“清”。答案为D。“清”可理解为“清明”,“山清水秀”又作“山明水秀”,“清”有“山色明媚”之意。提示:识记词语字形的关键还是要理解词语的意思。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掌握,这道题是至少六年以来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中首次出现。四个选项考查的有重要文学作品、重要作家(诗人)、古代文体等方面的常识。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对《左传》、宋词、“说”这种文体及李白的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的话,判断也不困难。《左传》的介绍中识记的要点是“春秋时期”和“编年体史书”,宋词的派别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人物分别是李清照(婉约)、苏轼(豪放)、辛弃疾(豪放),“说”这种文体以议论为主,李白的生活时期、字、号等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表述上。李白诗歌的特点是浪漫飘逸(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特点。如果说作品风格不易记忆的话,不妨回想作者的作品,体会一下是否符合该特点。答案为B。4.古诗文默写。(共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景色。(4)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本题是最为常见的默写类题型,题目多为上下句提示,理解性默写不多,难度不大,关键是书写要正确,该题判卷时是见错不给分。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本题为排序题,考查能力点为语言的连贯性。这种题型也是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中首次出现的,而且难度比较大。本题的排序是段落内部的排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但由于本段文字比较陌生,加之候选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大容易理顺,因而难度比较大。空格前的句子表述的意思是“对环境危机的发现是最伟大的发现”,空格后表述的意思是“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的天大问题”,中间三句话,第一句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第二句说人类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懂得要善待自然,第三句写这是人类文明史的转折,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发现,与“最伟大发现”承接最紧密的应该是“这是人类文明史的转折”一句,接下来1、2两句话顺次写出人类在由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认识到要善待自然的过程,紧接着再说这种认识达成后,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因而,答案为3、1、2。6.《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4分)林冲:误入白虎堂→()→()→怒杀王伦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本题为名著考查题型。尽管名著几乎年年考,但今年名著考查的要求明显提高了,由以往对名著常识类的考查、人物特点的简单考查转向对名著情节的考查,且这些情节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如果说以往考查题目,不看名著只读目录或只作相应的强化训练还能应付的话,那么,类似今年这样的考查,不看名著甚至对作品情节没有深刻印象的话,就很难应对。本题中涉及两个人物――林冲和鲁达,关于林冲的主要故事情节,在“误入白虎堂”之后还有“发配沧州府”、“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梁山下剪径”等,关于鲁达的主要故事情节,在“拳打镇关西”之后还有“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启示:名著的阅读,如果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读,仅靠临考前对名著进行支离破碎的突击强化,一旦遇到稍微深入一点的考查题,便要露马脚了。因此,名著阅读要认真,必要时要多几遍通读。7.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共8分)材料一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宇,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二住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1)根拟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分)共同特点:好处:(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4分)本题为综合实践题(也可以看作是材料分析题)。本题的设计着眼于我省两处重要的人文建筑设计,既联系社会生活,又考查理解、辨析、表达能力。第一小题要求概括两处建筑造型的共同特点及好处。做材料题,首先要读懂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写殷墟的位置,第二句写殷墟博物馆的性质,第三句写殷墟博物馆的造型特点。材料二共四句话,第一句交待文字博物馆的造型特点,第二句写出建筑内容,第三句介绍字坊,第四句说明文字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要概括两处建筑造型的特点,分别找出介绍其造型特点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两处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前者取自“洹”字,后者取自“墉”字)。这样设计的好处,则要依据两处博物馆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博物馆都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以汉字作为建筑造型主要特点,就彰显了博物馆的特点,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二小题属于语言表达类题,要求写一段导游词(串联词),题干中有明确的要求和提示,即表达需要串联起两处博物馆,要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殷墟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但其中有甲骨文展厅,而中国文字博物馆则是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这段串联词不妨从甲骨文联系汉字的历史。答案:(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共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⑤老师说,性别。⑥女。大家刷刷写下。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作者:孙道荣有删改)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9.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10.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11.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12.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本文标题:2010-2011河南中考语文试卷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5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