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2010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大学生培训课件)
社区工作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王春雷哈尔滨市就业管理局就业处第一节社区概述一、社区的概念•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范围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什么是社区二、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三、社区的类型•1、按照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纵向考察•(1)传统社区•(2)发展中社区•(3)现代社区三、社区的类型•2、按照空间取向横向考察•(1)法定社区•(2)自然社区三、社区的类型•3、按功能特征考察•(1)专能社区•(2)综合社区•(3)边缘型社区四、社区的功能•1、提供就业与谋生的机会,保障居民基本物质生活的经济功能。•2、提供政治参与机会,扩大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及维护地方治安的政治功能。•3、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强化青少年社会化教育与成年人获得求职技能的教育功能。•4、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相关政策及劳务信息服务,组织劳务输出、劳务派遣,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组织功能。•5、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满足社区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需要的保障功能。四、社区的功能•6、提供交际场所,增加人们相互沟通机会均等的社交功能。•7、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美化生活环境的卫生功能。•8、创造各种体育康乐活动条件,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娱乐功能。•9、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秩序,依法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的管理功能。•10、提供各种福利服务,满足居民福利需要的福利功能等等。第二节社区建设一、社区建设的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二、社区建设的意义•1、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2、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3、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三、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生,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四、社区建设的内容•1、拓展社区服务•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工作•6、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7、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8、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三节社区组织一、社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1、依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2、按照功能和目标的不同划分•3、按照性质不同划分二、我国社区的主要组织•1、街道办事处•2、社区居民委员会•3、业主委员会•4、志愿者组织•5、文化体育兴趣组织第四节社区工作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在这一意义上,任何人和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活动和服务就可视为社区工作。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简称,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在这一意义上,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二、社区工作的目标•(1)动员居民参加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三、社区工作主要方法•(1)社区分析方法•(2)社区工作项目与计划的拟订方法•(3)社区工作关系建立和问题介入的方法第五节社区服务一、社区服务的概念和意义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社区服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社会发展进步的宗旨是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因此,它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发展社区服务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社区要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可以达到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目的。•3、发展社区服务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快,与之相联系的老人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生活保障问题、工作学习与家务劳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综合服务与管理来解决。实践表明,仅依靠政府管理,无法完成这些综合服务与管理任务,需要社会的广泛介入。社会服务由此应运面生。可以说,社区服务既是城市化的产物,又给城市化健康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是现代化城市稳定机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三、社区服务的内容•1、政府公共服务•(1)社区就业服务•(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3)社区救助服务•(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7)社区安全服务三、社区服务的内容•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1)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2)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3)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三、社区服务的内容•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第六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转换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从只管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为负责全体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从只管正规方式的就业和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包括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大就业;从依托企业组织管理,转变为依托街道和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要适应这些变化,劳动保障工作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到最基层。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了解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情况,才能使劳动保障工作更加贴近服务对象,真正满足服务对象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服务的需要。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依法开展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社区工作,主要包括五个要素:•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是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最基层的工作平台和窗口。•2002年,国家明确规定,城乡基层组织要承担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等工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迅速发展。•(1)机构名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使用统一的名称。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名称统一为“××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名称统一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城市社区建立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名称统一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村建立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名称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2)机构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规定,城镇基层组织要承担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可设立或确定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具体由各地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同时规定,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功能,街道劳动保障机构要在社区聘用专门的服务人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体系。•《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将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性质界定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1)人员配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根据街道、乡镇、社区管理服务对象的情况和工作量,合理确定并落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人员。•(2)能力评价•对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国家颁布《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标准》,将劳动保障协理员分为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和三级,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教务管理、统一证书,对考试合格者颁发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证书。•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组织,既要有固定的工作场所,逐步完善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又要建立基层服务窗口,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国家明确规定,将社区劳动保障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业务烦琐,工作量大。为确保工作质量,各级劳动保障等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必须落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切实保障经费来源。•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应当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明确工作要求,规范服务行为,统一服务流程,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动保障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基础管理,采用多窗口衔接、“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等办法,使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统一服务流程,规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失业保险、职业培训、鉴定申请、岗位开发、就业援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将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上墙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是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工作目标,实行业绩考核,加强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和服务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职能•1、负责就业和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咨询工作;•2、负责对辖区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3、负责下岗失业人员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的核准认定工作;•4、负责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有关手续;•5、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实施社区就业项目。充分利用社区优势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社区公共管理的就业岗位以及保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6、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工作,帮助其在社区内实现再就业;(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职能•7、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就业培训工作。结合社区就业岗位的特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基地的各类培训,以提高再就业能力;•8、动员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组织创业项目培训,进
本文标题:2010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大学生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6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