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0届高考政治哲学专题复习3
哲学专题复习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二知识要点(一)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2为什么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①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3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②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客观条件同样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必须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者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包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程度等,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起码不应当损害国家、集体和人类的利益。(二)认识1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⑴认识主体:具有思维能力的、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认识客观事物现象本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真理科学理论认识实践想做主观能动性上升⑵认识客体: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客观事物⑶能动的反映:①既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又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②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预见性2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1)含义: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①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比较表(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研的必要性)依据------现象和本质的对立②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研的可能性)依据-------现象和本质的统一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4)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比较真象与假象比较真象假象区别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联系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种客观的东西,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3认识类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含义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具有直接、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具有间接、抽象的特点。2)二者的联系表现在: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在认识论中坚持了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就在认识论中坚持了辩证法。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感性认识不等于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不等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但不能将事物的现象等同于感性认识,也不能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等同于理性认识。②现象、本质和规律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主观的,属于意识的范畴,因而,不能机械地将感性认识等同于事物的现象,将理性认识等同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认识的性质: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真理与谬误)(1)真理①含义: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②真理具有客观性:原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不否定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对象而言、真理只有一个,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③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与谬误有原则的界限。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10分)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⑵科学理论:①含义:②作用: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提供科学的认识方法。解放思想,破除迷信③原因: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④如何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第一掌握科学理论、重在掌握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第二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得认识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理论。例题2(2004年全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有科学性前瞻性认识?答案要点:①科学的认识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成功。②科学认识农业发展的规律、方向和前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例题3:从哲学上说明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⑴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科学理论武装人可以避免实践活动的盲目性⑵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的例题4(1998全国,38)汇智中学的学生与解放军某连队官兵共同学习十五大文件,围绕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战士甲:过去,我们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多年的大锅饭使我们始终未能摆脱贫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积极倡导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才过上了富裕日子。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学生甲: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是这样。邓小平总是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考虑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就一定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战士乙:的确如此。当兵前,我是搞个体运输的,赚了些钱,但总怕政策会变,因为那时个体经济只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学习了《邓小平文选》和十五大文件后,心里踏实多了。学生乙:我记得有位科学家说过,牛顿的科学发现是伟大的,但认识他的研究方法更重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也应如此……运用哲学常识,结合上述发言,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答案:(1)要掌握科学的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科学理论,实践才可能成功。战士甲的家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战士乙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十五大文件后消除思想顾虑的经历,都说明了掌握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学生甲则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掌握理论重在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乙说牛顿的研究方法比牛顿的发现更重要,正是为了说明掌握邓小平理论要着眼于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学生甲强调邓小平总是从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从道理上指出了这点。战士甲的家乡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发生的变化则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如答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酌情给分)要根据实际的变化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学生甲强调邓小平总是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来考虑问题,是对这个问题的很好说明。战士乙的发言则体现了党的十五大根据新的实际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若能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科学理论的错误态度进行评析,可酌情加分)5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第一次飞跃(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什么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从认识的作用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怎样实现第一,在实践基础上占有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2)第二次飞跃(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为什么?①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检验发展、目的)②实践的要求(避免实践的盲目性)怎么样①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理论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了。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3)认识要不断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原因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②要求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③错误倾向一要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甚解;二要反对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三要反对认识上的静止观点。6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①含义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②原因: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③分析与综合的关系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综合离不开分析,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以综合为指导。所以,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④方法论要求分析与综合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⑵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Ⅰ合理想象要求: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是立足于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作用:。合理想象对人们认识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①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有助于科学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②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有助于文学艺术创造Ⅱ创造性思维①含义:创造性思维是人的一种创造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②要求:(一般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本文标题:2010届高考政治哲学专题复习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6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