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0年三类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讲义
12010年三类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讲义一、施工现场落地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单排脚手架的使用管理规定:《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定单排脚手架不适用于下列情况:(1)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2)建筑物高度超过24m;(3)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4)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M1.0的砖墙。(二)脚手架基础1、现场存在问题:基础未夯实;垫板设置不符合要求,使用碎块竹胶板做垫板;在垫板上未设置底座;基础有积水,未设置排水设施。2、规范技术标准: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根据建筑物平面尺寸,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形式要求,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的有关规定进行。一般做法:A、搭设高度在25米以下时,原素土夯实-→找平-→铺5cm厚的木垫板-→底座-→立杆,一般垫板宜采用: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木板要求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当木板长2m时,垂直于墙面铺设;板长大于3m时沿墙面纵向铺设。立杆下铺设垫板,不但可以加大基础受力面积,提高承载能力,同时由于垫板长度大于立杆的跨度,从而可以起到调节立杆相邻跨不均匀沉降作用。底座下置垫板有利于荷载传递,实验表明:标准底座下加设厚50mm,长大于200mm的木垫板,可将地基土的承载力提高5倍以上;当木板长度大于2跨时,将有助于克服两立杆间的不均匀沉降。槽钢垫板应沿纵向仰铺,规格为12-16#。B、搭设高度在25-50米时,因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做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时,找平,可铺设枕木做垫木或在地基上加铺200mm厚的道渣,其上铺设砼板,再仰铺12-16#槽钢。C、搭设高度超过50米时,应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做2法或在地面下1米深处采用灰土地基,或浇注500cm厚C20砼基础板带,其上采用枕木支垫或仰铺12-16号槽钢。2)脚手架的底部必须设置底座,底座按照材料分为可锻铸铁制作和焊接底座两种,按照承插形式分为内承插式和外套式。通常使用焊接底座,它的厚度不小于8mm,边长为150-200mm,上焊高度不小于150mm的钢管。底座的承载力不应小于40KN,内承插式的外径比内杆内径小2mm;外套式的内径比立杆外径大2mm,且壁厚不小于3.5mm,实验表明:底座面积为15cm×15cm=225cm2,而钢管的截面面积仅为5cm2,在同样轴力作用下,不设底座的钢管压在木垫板上,单位面积的荷载远大于设底座的钢管,当钢管压力过大超过木垫板的极限承载力时,木板将破坏,立杆会发生沉陷变形,影响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搭设时应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否则将改变垫板受力状态.3)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脚手架基础应该里高外低,坡度不小于3%,做好有组织排水处理,防止积水。排水沟做法:距离基础外侧300mm处,素土夯实,铺设100mm厚C10砼,排水沟的几何形状一般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上口宽300-400mm;下底宽200-300mm;深度一般为150-200mm;沟底设3%-5%的坡度;再排水沟坡度最低端砌筑一口积水井。4)如果遇到坑槽时,立杆应下到槽底或在槽上架设地梁(一般可用枕木或型钢)5)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30m以内时,不小于1.5m;架高30-50m时,不小于2m;架高在50m以上时,不小于2.5m。当不能满足上述距离时,应该核算边坡承受脚手架的能力,不足时可加设挡土墙或其他可靠支护,避免槽壁坍塌危及脚手架的安全。6)位于通道处的脚手架底部垫板应低于其两侧地面,并在其上加设盖板,避免扰动。7)脚手架基础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开始施工搭设。(三)立杆的设置31、现场存在问题:间距不均匀,不垂直;个别地方同一跨内有接头;横向扫地杆设置在纵向扫地杆上.2、规范技术标准:脚手架的立杆是各杆件中最重要的杆件,脚手板上的荷载通过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由纵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后由立杆传给基础,所以立杆是承受荷载传递中最重要的杆件,水平杆若发生变形只会影响脚手架的局部,若立杆发生变形或不均匀沉陷,则会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所以搭设立杆前必须将基础处理好,用钢尺测量立杆间距,使立杆荷载均布分开各杆受力一致。(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设置扫地杆的作用:不但可以固定立杆底部位置,调节相邻不均匀沉降,同时由于增加了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而提高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提高了脚手架的整体刚度。试验表明:不设扫地杆的立杆承载能力比有扫地杆的承载能力降低5%以上。(3)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处,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当立杆接长时,必须采用对接方法,不准采用搭接,扣件采用对接扣件,使上下钢管轴心传力,且以钢管的截面积承载来传递压力。如果采用搭接方法,则使钢管上下轴线不在同一中心线上,使扣件销轴受剪切,从而降低立杆的承载能力。试验表明,一个对接扣件的承载能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要大2倍以上。故在搭设立杆时,要注意4杆件的长短搭配使用。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如果立杆采用搭接,则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且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6)立杆上部应始终高于操作层1.5m,并进行安全防护。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7)双管立杆中副立杆的高度不应低于3步,钢管长度不应小于6m。(四)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的设置:1、现场存在问题:设置太少,偏离主节点0.3M;未设置在立杆上;只固定一端。2、规范技术标准:横向水平杆是脚手架的受力杆件,横向水平杆不仅承受脚手架板传来的荷载,同时还由于将里外立杆连接,提高脚手架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当脚手架横向水平杆设置过少或过量拆除后,双排脚手架实际上形成里外两片脚手架单独工作,承受荷载后,会过早变形失稳。如果横向水平杆设置时的扣件只紧固一端,同样因不能将里外排脚手架连接在一起而不能共同工作。试验表明,当非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隔一步或两步间隔拆除时,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也将随之降低10%以上。设置小横杆的作用有以下三点:一是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二是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三是约束双排脚手架里外两排立杆的侧向变形,与大横杆组成一个刚性平面,缩小立杆的长细比,提高立杆的承载能力。(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两直角扣件中心距不大于5cm),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当遇作业层铺设脚手板时,应5在两主节点中间处再增设一根小横杆。横向水平杆应固定在紧靠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上方。(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3)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得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脚手架的宽度,且不应大于500mm.(4)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5)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不应小于180mm。(五)脚手板的设置1、现场存在问题:首层封闭不严密或者未封闭;内防护距离太大;架板铺设的层数不够;对接架板距离超过300mm;作业层脚手板未满铺设,未设置挡脚板,腰杆。2、规范技术标准:(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脚手板一般至少应连续铺设两层,一层为作业层,一层为防护层,当上一步作业层脚手板因故发生坠人、落物时,下一步脚手板能起防护作用。脚手架防护层下面应设一道平网,以达到防护目的。另外,当脚手板离墙距离大于15cm时,为防止落物也应同时采取封闭措施。(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6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图6.2.3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6.2.3b)。(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JGJ59-99标准》中对探头板的定义为:凡脚手板伸出小横杆以外长度大于20cm.故在脚手架上施工中严禁出现探头板,以防坠落事故发生。(六)连墙件的设置:1、现场存在问题:设置严重不足;间距超标,达不到2步3跨;拉接不规范,a、只连接里排杆;b、连接在横杆上,偏离主节点0.3m;c、抱柱使用扣件固定,无杆件;未标示,未套色。2、规范技术标准:搭设脚手架同时,要求按规定的间距设置连墙件,不仅可以防止脚手在风荷载或风吸力所产生的向内或向外的倾翻事故,同时还可以作为立杆的中间支座,减少立杆的计算高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连墙件设置的均匀及牢靠是传递水平力风荷载的重要措施,由于脚手架在垂直于墙面方向的钢度远小于建筑物的钢度,当设置了足够数量和牢靠的连墙时,风荷载影响已经很小,很难设想仅1米多宽的7脚手架,不与建筑物连接而搭到几十米高,是如何保持其稳定的。连墙件的作用:一是可以防止因风荷载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事故;二是可以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减少立杆的计算长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实验表明: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较高需要缩小连墙件间距时,减少垂直间距比缩小水平间距更为有效,连墙件按照二步三跨设置比三步两跨设置时,承载能力提高7%,故连墙件一般按照二步三跨设置。(1)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立杆稳定要求(与立杆稳定计算有关)、连墙件的受力要求(连墙件的计算外)尚应符合表6.1的规定。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表6.4.1注:h——步距;la——纵距。(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因为只有设在主节点附近传力效果最好,才能有效地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最不利的位置是设置在立杆步距的中间,这种设置几乎起不到横向约束的作用)。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因为第一步立杆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此处设置了连墙件,也等于增设了一个支座,这从构造上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C、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8D、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3)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
本文标题:2010年三类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7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