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0年中考模拟题
2010年中考模拟题一、选择题1.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了由境内外势力精心策划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依靠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决制止暴力犯罪,恢复了乌鲁木齐社会稳定,充分显示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A.秦朝修筑万里长城B.张骞通西域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左宗棠收复新疆2.有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展现了南宋时都城临安的社会生活场景。下列是对该剧几个镜头的描述,你认为哪个镜头不符合历史真实?A.瓦舍里有许多艺人在说唱B.市场上人们用纸币在进行交易C.茶馆里商人在洽谈生意D.内阁大臣在街上耀武扬威3.2010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房价上涨过快、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A.李鸿章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4.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陵园(淮塔)祭扫革命烈士,同学们看到东门的两尊雕塑(如图)之后对其寓意展开了议论,其中准确的是A.象征淮海战役缴获国民党军队大量的衣帽、车辆等物资B.说明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C.象征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战士的浴血奋战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的结果D.告诉人们淮海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5.右图是近代一部介绍西方各国情况的著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书名为《海国图志一百卷》,简称《海国图志》B.封面字体为小篆,曾经是我国的通用的标准字体C.该书的作者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魏源D.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6.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说:“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里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开始事件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标志事件各是什么?()A.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胜利B.五四运动;解放南京C.新文化运动;百团大战D.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7.在教八年级历史时宋老师参考了右图所示资料,这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章节是A.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B.南方谈话思想大解放,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目标C.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D.二十年后辨是非三面红旗尘埃落定8.09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澳门回归祖国,其理论依据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9.2010年4月14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共同主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在米兰王宫拉开帷幕。这个独特的展览将古代相距遥远的两个文明帝国溶汇在一起,展厅里反映秦汉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文物消除了人们的距离感,人们通过直观就可体会到两个文明的不同特点。下列有关古代罗马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代罗马国家由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B.梭伦改革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机构C.共和国时期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公民大会D.罗马共和国后期社会稳定,恺撒被选举为最高领导人10.右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下列历史文献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是A.《独立宣言》B.《拿破仑法典》C.《权利法案》D.《人权宣言》11.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战争主要解决了A.国家的独立问题B.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问题C.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问题D.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问题12.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日本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有()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②都重视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都重视发展教育④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有利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在当今经济危机中,积累历史经验是各国政府必要的手段。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变革的成果在于()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否定原有经济体制14.2010年4月12-13日,由46国领导人参加的国际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胡锦涛出席会议并表示,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拥有核武力量的重要国家B.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曲折发展的重要表现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D.这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15.据报导,2010年4月17日,冰岛火山灰影响欧洲飞航,挪威总理滞留在纽约机场,靠着他新买的苹果平板电脑iPad遥控治国。这得益于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美国良好的办公环境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一一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胡锦涛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摘自新华网2008年9月27日“胡锦涛谈改革开放”请回答:(1)材料一中“人为地隔绝于世”是指我国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怎样的影响?(1)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化,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2)试举近代以来两个“不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事例。(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中失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怎样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的觉醒?为此他发起了什么运动?(3)重视科学和民主(人权);新文化运动。(4)依据材料三说明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改革开放(5)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只能导致落后,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行改革开放,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符合题意即可)。17.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曲,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博,感受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材料一: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参观浏览这届博览会的600多万人几乎是当时伦敦人口的三倍,历史上除了战争和迁徙,人类还从来未有过这样大规模的汇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凤凰卫视《走进世博会》请回答:(1)英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举出两例“承担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完成的工作”的机器。(1)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汽船材料二:1876年费城世博会可以说美国历史上的浓墨重彩,它将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优良的产品展现在了世界各国的面前。几乎在所有的展区,美国的产品和技术都占据着领先的地位,全世界都在惊叹美国的发展制度,也预感到在今后美国的可怕力量和无限的潜力。------凤凰卫视《走进世博会》请回答:(2)1876年世博会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这一年距美国建国多少周年?其建国的标志是什么?这次世博会开幕式上美国用留声机演奏了美国国歌,其发明者是谁?(2)100周年;《独立宣言》的发表;爱迪生材料三:1992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请回答:(3)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纪念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材料四:(见右图)2010年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都体现了本届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请回答:(4)“以人为本”作为世界哪一次运动的指导思想而被世界广泛接受?文艺复兴(5)本届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请举出两例近代以来与上海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5)《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新文化的兴起之地;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等(举出两个符合题意的事件即可)18.“合作共赢”就是指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历史上许多事件正是合作共赢的结果,据此回答问题。(1)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合作共赢的典型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直到怎样的作用?(2)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3)哪一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有何特点?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段应该是什么?(4)各方既相互借重、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谈判(5)胡锦涛在2008年5月提出处理两岸关系应该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方针,你如何看待这一方针?(5)有利于扩大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
本文标题:2010年中考模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8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