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0年临清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9日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9日在临清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临清市市长王建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最多、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战胜风险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临清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危机挑战,有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抢抓用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把握关键,逆势而上,重点突破,有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9亿元,分别增长8.7%和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98亿元,分别增长26%和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均增长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94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27亿元和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22亿元,较年初增加33.6亿元。优质高效投入成效显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的总抓手,大力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48个市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列入聊城市重点的10个项目完成投资3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2%。中冶银河10万吨杨木浆、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中色奥博特2万吨内螺纹铜管、德能金玉米30万吨玉米淀粉糖、华兴纺织10万枚精梳纱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全力做好上级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累计争取各类项目30个、资金3.14亿元,居聊城市八县市区首位。战略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把推进战略合作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依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走开了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特别是央企合作发展的路子。先后与中冶集团、中色集团、大唐山东电力、中国水务集团、雪驰集团、温州服装商会等签署了总投资约28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一批大项目年内将陆续开工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5亿元,比2008年增长30%。外经贸工作逆势发展,进出口总额完成3.9亿美元,增长19%,其中出口创汇完成2.19亿美元,总额保持聊城市首位;三和纺织集团成为聊城市出口创汇第一大户。区域经济品牌创建成绩斐然。坚持把提升区域经济影响力作为调结构、保增长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棉纺织产业被评为“山东省产业集群综合增长竞争力十大典范经济区”。成功举办了轴承产业高层论坛,国家、省轴承协会领导多次莅临指导,河南科技大学、洛阳轴承学校在我市设立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了共促产业发展的多边良性互动;我市成功创建为山东省优质轴承生产基地,轴承产业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国轴承之乡”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亮点纷呈。坚持把加强政银企合作作为抗御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及时出台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多次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作形势分析报告,积极组织企业大力开拓市场。认真落实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累计为企业落实增值税转型抵扣6980万元,为中冶银河争取进口设备免税1.35亿元。以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依托、注册资金1亿元的盛祥担保投资公司投入运营,齐鲁银行第一家济南以外的县级支行落户临清,探索开展股权质押登记业务,大力推广“大联保体贷款”、“融资共赢链”等新型金融产品,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华兴纺织公司“设备融资租赁”模式在聊城市总结推广。一年来,我们统筹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抓二带一促三”和“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预计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6:64.2:27.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8年降低6.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8年削减8.2%和19%。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深入实施“52166”工程和重点中小企业培植工程,加强预警监测,精心组织运行,企稳向好势头稳步增强。广大企业积极应对危机挑战,中冶银河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中色奥博特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三和纺织坚持“不减员、不减薪、让利不让市场”,迅力机械推行“三分之一人员保生产、三分之一人员保基础、三分之一人员保培训”的管理机制,福临机械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等等,各骨干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结构、科技创新、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预计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8家,较年初增加4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4亿元、利税57.6亿元,分别增长26.8%、22.4%;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8家,其中过亿元的9家。全市民营经济税收增长21.7%,乡均增收696.8万元。中冶银河、中色奥博特、迅力机械、润源实业被列为全省350家重点工业企业,华兴纺织公司被评为“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15家企业的25个项目列入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现代服务业迈出坚实步伐。突出抓好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业发展。预计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亿元,增长18.8%;服务业新增税收9276万元,增长52.6%;新增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9家,总数发展到82家。我市被商务部列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建设改造农资、日用品超市等商业网点120个;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以旧换新工作全面展开,城乡居民获得财政补贴1235万元。千千佳、通达、诚捷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18家企业完成主辅业务分离,全市新增和回流外挂运输车辆1121部。编制了中洲古城控制性规划及重点区域修建性规划,加快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县治遗址、鳌头矶修缮工程竣工,冀家大院修缮工程顺利推进。舍利塔等3处景点加入中原四省一市“旅游一卡通”。山东省首家清真文化主题饭店、聊城市首家五星级餐馆挂牌运营。成功举办了清真美食文化节、椹果文化采摘节等活动。“三农”基础进一步巩固。春季抗旱保苗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粮食总产55.3万吨,连续6年增产丰收。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四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优质蔬菜面积发展到36万亩,规模养殖小区360个。新增聊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40个,新增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个。全市林地面积发展到19.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84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改造中低产田3.1万亩。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000多项。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科技兴市战略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冶银河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正式挂牌,实现了我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6.8%;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个项目被列为省科技攻关、省创新基金项目;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申请专利227项,专利授权150项;临康养殖公司被列为省级星火产业基地。节能减排实现新突破。加大企业节能技改力度,推广高效节能灯10万只,争取国家节能奖励资金600多万元。中冶银河10万吨废水深度处理一期、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运河热电湿法脱硫等一批重点治污工程建成投用。我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圆满完成了聊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技术评估迎检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评估,为聊城市代表山东省获得考核第一名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协调联动,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本着“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原则,坚持“四高”标准,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编制了城市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城区供热专项规划、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等一批规划。全市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96%。顺利完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加强土地整理置换,全年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121亩。城乡建设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运河文化中心工程主体已完工,外景观建设和内部布展有序实施。城市循环水集中供热改造二期工程竣工,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200万平方米。新垃圾处理厂建成启用。新建商住小区30多万平方米。150套廉租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启动了16个城中村的改造和50个乡镇村的新居建设,完成拆迁1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完成了657户危房改造任务。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东环路、永青路、大众路等8条城区主干道和20多条小街巷进行了翻建改造。新修排水排污管网10公里。对北环路、红星路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高标准安装、改造路灯1000多盏。临高高速建设全面推进。南水北调会通河截污导流及红旗渠入卫穿涵工程顺利完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公里、桥梁12座。农村客运站增加到12处,解决了71个村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了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全面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化城区主干道环卫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城区小街巷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乡镇驻地专职保洁队伍逐步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一年来,我们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教育事业成绩显著。素质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高考本科录取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9处农村中小学“211”试点工程的改造任务,解决了所有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工业学校•职教中心成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地和聊城电视大学分校。聊城市唯一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在我市挂牌成立。我市被评为全省“艺术教育示范县”、“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连续五年获得聊城市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服务站5处,新建康庄、戴湾、尚店卫生院综合楼3座,新建村卫生室100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3%,受益群众47.1万人次。市医院病房楼和聊城市二院病房楼开工建设。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力度,临清潭腿等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举办了农民艺术节、消夏文化艺术节等文艺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900多场次。广泛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以及“庆国庆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加强。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依法行政,大力开展春季、秋冬季集中行动和薄弱村帮扶,全面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解决计划生育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3‰,自然增长率5.79‰,合法生育率93.1%,征收社会抚养费3869.4万元。平安临清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市级干部大接访活动,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和社会矛盾。稳步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持续开展严打整治“天网行动”,加快“电子监控市”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和“安全标准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建立健全了乡镇、村居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预案体系,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和全运会安保任务,受到聊城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体育、史志、档案、民兵、人防、妇女儿童、残疾人、地震、气象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民生保障,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在地方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加大民生投入,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就
本文标题:2010年临清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9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8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