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菁优网©2010-2012菁优网201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2010•德州)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B.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发生变化C.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2010•德州)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C.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3.(2010•德州)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与这一观念不相符的是()A.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重要能源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4.(2010•德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金工业B.因为氢氧化钠呈碱性,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包装袋内的食品防腐5.(2010•德州)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由4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B.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水分子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4:8:2D.乙酸乙酯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6.(2010•德州)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其中正确的是()A.碳酸钙中有杂质氯化钙(盐酸)B.一氧化碳中有少量二氧化碳(氧气)C.镁粉中有少量氧化镁(盐酸)D.铜粉中有少量氧化铜(稀硫酸)7.(2010•德州)化学反应不但提供新物质和能量,有时利用反应还会产生其他的作用.如图是学生自制的装置,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可以使小车向左移动.下列反应不能实现这一现象的是()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C.锌和稀硫酸反应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8.(2010•德州)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菁优网©2010-2012菁优网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16分)9.(2010•德州)(1)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铁原子_________,正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2)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3Al3+_________,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只答一方面意义即可)_________.10.(2010•德州)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存在科学性错误,请举一实例说明:(1)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写名称,下同)_________(2)含有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_________(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_________(4)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11.(2010•德州)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九年级所学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各写出一例属于阴影①、②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12.(2010•德州)某同学在学习分子有关性质后,进行如下实验:①把200mL的水与100mL的乙醇混合;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红墨水;请你根据所学分子的有关知识,预测、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1)混合后的溶液中,下列关系成立的是(m﹣液体的质量、V﹣液体的体积、ρ﹣液体的密度):_________(填序号).①混合后溶液的质量:m混=m水+m乙醇;②混合后溶液的体积:V混=V水+V乙醇;③混合后的密度:ρ混=(ρ水+ρ乙醇).(2)取用乙醇时,闻到乙醇的香味,说明分子_________.实验中_________的现象也可证明分子的这种性质.菁优网©2010-2012菁优网13.(2010•德州)20℃时,取相同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溶质分别为a、b、c,,再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时,则温度为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20℃时,_________物质的溶液中溶剂的量最少.(3)40℃时,_________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14.(2010•德州)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某同学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口_________.此时应先用_________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2)如果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要想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_.①氧化钙②氢氧化钠③氢氧化钙④浓硫酸.15.(2010•德州)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首先用氯化铁(FeCl3)浓溶液将一张滤纸润湿,用酒精灯烘干后再点燃滤纸,最终得到黑褐色的粉末状产物.该同学要对产物进行分析:(1)提出假设:黑褐色产物是铁粉.(2)设计实验方案:将产物分为三份,设计实验如下: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②用磁铁靠近产物.③将产物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后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3)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①稀硫酸与黑褐色粉末混合,有气泡放出,有黑色物质漂浮在溶液中;②部分产物被磁铁吸引;菁优网©2010-2012菁优网③被点燃的产物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4)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现象确定假设有误,黑褐色产物除含铁以外还可能含有炭.理由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若想进一步证明黑褐色产物还可能含有炭,请你改进完善实验③来验证:实验步骤: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5)写出与检验粉末成分有关的2个化学方程式(多写不得分):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6分)16.(2010•德州)消毒是预防流行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公共场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需用16%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则需用16%的过氧乙酸溶液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17.(2010•德州)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少铁元素,易患缺铁性贫血.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这种病人补铁.现取20粒糖衣片,质量为10g,溶于40g水中.向所配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略过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知,沉淀质量为2.33g.已知:FeSO4+BaCl2=BaSO4↓+FeCl2,试计算:(1)该糖衣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2)1粒糖衣片中含铁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g.菁优网©2010-2012菁优网201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2010•德州)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B.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发生变化C.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解:A、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B、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错误;C、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2010•德州)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C.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密性不好,浪费药品;B、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C、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解答:解:A、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操作正确,故A正确;B、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污染药品,故B错误;C、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操作正确,故C正确;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及其稀释;了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3.(2010•德州)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与这一观念不相符的是()A.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重要能源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都与低碳和环保有关应综合分析.解答:解;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可以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菁优网©2010-2012菁优网C、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减少符合环保要求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燃烧时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解决温室效应问题故选D点评:从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角度去解答此类问题.4.(2010•德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金工业B.因为氢氧化钠呈碱性,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包装袋内的食品防腐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具有还原性,常常用作还原剂;选择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既要考虑物质的酸碱性,又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钨的熔点高,常常用于制作灯丝;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解答:解:A、因为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金工业.故选项错误;B、虽然氢氧化钠显碱性,但是一般不用氢
本文标题:201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0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