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0年苏州中考历史复习卷(七年级下册内容)
-1-2010年苏州中考历史复习卷(七年级下册内容)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3.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裁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最可能来自哪一思想学派?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4.下列关于武则天的选项,不正确的是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统治者B.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C.她破格提拔人才,有利于唐朝强盛D.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5.下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A.犬戎B.匈奴C.吐蕃D.党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6.在美国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康乾盛世D.贞观之治-2-7.下列古代历史人物中曾去过天竺(今印度)的有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语出某朝正史,这意味着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据此判断“某朝”指A.魏晋B.隋朝C.唐朝D.宋朝9.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面图示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表示正确的有A.③B.②C.①④D.②③10.《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长安B.临安C.泉州D.大都1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文天祥的名句,请问诗人在亡国后继续奋力反抗谁的统治A.铁木真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努尔哈赤12.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外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A.地动仪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13.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3-A.《史记》——司马迁B.《资治通鉴》——司马光C.《女史箴图》——李清照D.《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4.右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B.作风残忍强硬,隶属于刑部C.充当皇帝顾问,直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D.最初由明太祖授权,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15.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抗击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与右图相关的是A.戚继光B.林则徐C.郑成功D.邓世昌16.下列各项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是A.设立军机处B.设立东厂C.大兴“文字狱”D.设议政王大臣会议17.苏州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在历史上它是一个繁华富饶的地区,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曾是明代丝织业中心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明清时苏州商人在全国最为著名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A.《水经注》和《伤寒杂病沦》B.《九章算术》和《离骚》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19.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①李白②阎立本③杜甫④白居易⑤吴道子⑥柳公权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20.吴承恩创作的名著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4-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222324252621.隋代的赵州桥,唐代的大明宫以及明代的长城和紫禁城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历经沧桑至今依然坚固屹立在神州大地。22.唐朝农业技术发展迅速,曲辕犁和筒车在唐朝出现;唐朝手工业也很发达,唐三彩和青花瓷做工精美,享誉世界。23.宋代以词见长,而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剧作人才辈出,关汉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流传至今。24.从唐朝开始,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通婚,杂居,逐渐融合,在北宋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女真。25.清朝时,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大小和卓的率领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26.最早来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欧洲殖民者以葡萄牙人居多,他们用不正当手段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末代的_________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28.公元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与北宋对峙的辽政权是由契丹族的杰出领袖________建立的。29.北宋大画家张择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___________,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______,他的画被当时人称颂为“神品”。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意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5-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朝高明《琵琶记》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明末清初顾炎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1分)何时正式诞生?(1分)(2)材料一中“进士科主要考诗赋”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1分)材料三中顾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历史事件相比较?(1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2分)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秦朝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元朝疆域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二,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6-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2分)材料三:清朝疆域示意图(2)材料三图中的C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中央政府最早设置什么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管辖?(3)为加强对材料三中A地的管辖,元朝统治者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试举一例说明。(1分)清朝在图中B地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请写出该条约名称(1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1分)32.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政策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外商运进中国行销的商品种类主要是珠宝、玉石、香料、稀有珍奇动物、药材、马匹以及七特产品,运出的主要是中国的丝绸。……这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增长与市场的开拓,也表现为深层次的渗透。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广泛,商业贸易需求推动着东西方以及亚洲大陆内部更为密切的交流。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唐代把握住了商品经济的契机,对外贸易呈现出新的面貌。——《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材料二:“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材料三: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止,中国年产铁约两万吨,不及法国1/10,不及英国1/40。中国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请回答:-7-(1)根据材料一、二,试比较唐与清对外政策的不同。(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对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3)纵观唐和清的社会发展史,请你说说不同的外交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2分回答须简要、重点突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CAACBDDBD11121314151617181920BACDCDDCCC二、判断题212223242526BBBBBA三、填空题27.造船业交子28.赵匡胤阿保机29.《清明上河图》赵孟頫四、材料解析题30.(1)科举制度(1分),隋炀帝(1分)(2)唐玄宗焚书坑儒(2分)(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选拔到官员队伍中,促进教育事业和文学-8-艺术的发展。后期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2分)31.(1)郡县制(1分)行省制度(1分)(2)西域部护(1分)(3)设宣政院,管辖该地;《尼布楚条约》(各1分)(4)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融合和团结,促进国家发展强大。(1分)32.(1)唐:对外开放(1分)清:闭关锁国(1分)(2)看不到世界形势变化(1分),不能适时学习先进科技而渐渐落后于阳方。(1分)(3)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力(1分)而闭关锁国则会与世隔绝,固步自封。(1分)
本文标题:2010年苏州中考历史复习卷(七年级下册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