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0年高中教师新课程通识培1
2010年高中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在线考试答案-补充1作者:summer1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我国第一个与义务教育课程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基础教育司制订和颁发各科教学大纲,编写配套教材,并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天津、山西和江西进行试验。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1999年3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D:素质教育4高中课程在形态结构上要打破原有的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选修课,从划一和硬性的课程向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转化,给------以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C:学生5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功能是指导教材编写、引导------、指导评价。A:教学6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方可毕业。B:1447基础性的实质是------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B:学生终生8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9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10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A:主体11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主体。12教师就是一个可资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13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A:意义建构14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标志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003年3月C:3731615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进行最优化的配置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对可资利用的资源进行甄别、筛选、优先选取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A:课程资源16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阶段位置及类型特点,可以将其基本性质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础性、------和终身性。B:大众性17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对学生------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A:整个18课程的基本使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9课程改革的校本化是以学生主体性及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的,它同时强调了学校教师个体开发课程的责任,这不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归,也是课程本真即经验的回归。20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为主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若干个学科和模块,为高中学生提供------多门课程。D:10021课程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时时更新和调整。任何固步自封的、缺乏时代精神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课程内容都是不会长久的。22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开发主体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服务的过程,具体包括------、筛选、培植、建设四个步骤。C:设计2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性原则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的经济性。A:学习2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适应性原则2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的开放性。B:途径26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周,其中1周复习考试。B:1027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声称,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综合地解决学校目标提供基础,这说明课程资源不是单维度的,每一类型的课程资源的功能有限。28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C:反思29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在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C:200130普通高中课程在结构上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学分为116学分,选修Ⅰ和选修Ⅱ为28学分。31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结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等特点。C:个性化32设置必修课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选修课程的设置是-----教育在课程领域的体现。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B:个性化33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质。B:科学34社区课程资源根据其存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C:文化35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C:学生和社会36世界课程管理政策的基本发展趋势是由集权走向分权。课程权利下放,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学分制管理也适应了这样一种趋势。37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围绕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生活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D:模块38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A:科目2010年高中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在线考试答案-补充1作者:summer1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我国第一个与义务教育课程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基础教育司制订和颁发各科教学大纲,编写配套教材,并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天津、山西和江西进行试验。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1999年3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D:素质教育4高中课程在形态结构上要打破原有的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选修课,从划一和硬性的课程向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转化,给------以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C:学生5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功能是指导教材编写、引导------、指导评价。A:教学6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方可毕业。B:1447基础性的实质是------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B:学生终生8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9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10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A:主体11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主体。12教师就是一个可资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13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A:意义建构14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标志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003年3月C:3731615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进行最优化的配置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对可资利用的资源进行甄别、筛选、优先选取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A:课程资源16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阶段位置及类型特点,可以将其基本性质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础性、------和终身性。B:大众性17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对学生------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A:整个18课程的基本使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9课程改革的校本化是以学生主体性及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的,它同时强调了学校教师个体开发课程的责任,这不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归,也是课程本真即经验的回归。20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为主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若干个学科和模块,为高中学生提供------多门课程。D:10021课程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时时更新和调整。任何固步自封的、缺乏时代精神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课程内容都是不会长久的。22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开发主体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服务的过程,具体包括------、筛选、培植、建设四个步骤。C:设计2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性原则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的经济性。A:学习2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适应性原则2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的开放性。B:途径26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周,其中1周复习考试。B:1027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声称,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综合地解决学校目标提供基础,这说明课程资源不是单维度的,每一类型的课程资源的功能有限。28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C:反思29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在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C:200130普通高中课程在结构上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学分为116学分,选修Ⅰ和选修Ⅱ为28学分。31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结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等特点。C:个性化32设置必修课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选修课程的设置是-----教育在课程领域的体现。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B:个性化33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质。B:科学34社区课程资源根据其存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C:文化35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C:学生和社会36世界课程管理政策的基本发展趋势是由集权走向分权。课程权利下放,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学分制管理也适应了这样一种趋势。37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围绕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生活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D:模块38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A:科目39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40所谓课程时代性是指------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B:课程内容41我国确立了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D:地方和学校4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B:个性43校本培训”(Schoolbasedinservicetraining),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44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针对性强,灵活性大,培训方式多元化,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强。45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开展个体研究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与合作。46新
本文标题:2010年高中教师新课程通识培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