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中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遗产
-1-中国端午节“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背景材料]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据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省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4部分内容组成。去年10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目前“端午节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去年首次正式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唯一的世界“申遗”项目。[知识梳理]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1、古代思想精髓:①儒家:a.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整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b.孟子: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生活上主张让人民过安定生活等。C.荀子:“制天命而用之”。②道家:a.春秋晚期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b.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③墨家: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④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制约,“法不阿贵”。2、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1)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2-(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3)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5)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唐太宗虚心纳谏。3、儒家学说的和谐价值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1)儒学的根本智慧就在于“以人为本,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人文思想,其核心观念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2)“仁爱”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强调人的道德自觉、普遍的爱和民主的精神。如黄宗羲的“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仁爱的延伸、民主思想的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民工生活,关注减轻农民负担,致力于减税免税(如2006年初,废除全国农业税),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3)“和谐”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共生、共处、共容的精神。这是对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人类永续性发展的生态需要。(4)“诚信”体现了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和守信、守礼、守法的精神,是立身、立业、立国之本。(5)“中庸”就是“用中”强调的是不走极端,体现了公正、务实、协调。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中的某些内容。4、儒学境遇:⑴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主张仁政、克己复礼,不受诸侯新兴地主阶级推崇⑵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⑶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⑷宋朝: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引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理学⑸明清时期: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儒学受到批判。⑹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注意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3-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⑻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1、近代前期军民抵御侵略伟大壮举(邓世昌等)。2、五四精神:爱国、民主、进步。3、井冈山精神:农村包围城市、联系群众。4、长征精神:吃苦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独立自主。5、延安精神:批评和勇于自我批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6、抗战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团结抗战。7、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8、雷锋精神、二弹一星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三、现代中国外交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不结盟政策,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热点训练]1、汨罗被公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源头,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下列旅游资源与其价值相同的是A.西安的兵马俑和华山B.北京故宫和八达岭长城C.台湾日月潭和阿里山D.福建莆田妈祖祭典和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回答2-4题2、汨罗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临洞庭湖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区,汨罗平原位于汨罗江及其支流溪谷两侧,属于A.海积、冲积平原B.湖积、河积、冲积平原C.湖积、洪积冲积平原D.洪积、冲积平原3、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插艾叶。回答4-6题4、关于屈原说法正确的是:①屈原生活在当时的楚国②他利用民间歌谣形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辞体”③“楚辞体”是采用楚国方言写的④所主持编写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A.《九歌》B.《天问》C.《离骚》D.《九章》6、每到端午节,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插艾叶。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汨罗成为我国少有的列入火炬传递城市的县级市之一,正是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端午、龙舟文化打动了奥组委官员。回答7-8题7、在各地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许多人纷纷参与。这种奥运精神的传播过程属于:A.传染扩散B.刺激扩散C.等级扩散D.文化传承8、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9、端午节首次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为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从消费的目的看,这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是家庭生活消费中的A.生产资料消费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D.发展资料的消费2008年5月26日,台湾5家航空公司今公布端午节两岸包机航班表。回答10-11题10、端午节使两岸血脉相连的民族感情得到了交汇融合。这体现了民族具有①共同的宗教信仰②共同的地域③共同的经济生活④共同的心理素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端午习俗从汨罗江两岸发源并至今沿袭到台湾。这一事实不能表明的是-5-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1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4—16世纪以来,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倡导尊重个人首创精神,全面发挥个人潜能,把理性主义推崇为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从资产阶级变革的现实出发建立了开明专制制度和民主政体,为近代科学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是西方世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材料二: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西方世界凌辱的境地。材料三: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认识。(2)从文化生活角度你能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3)从历史学角度谈谈你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态度。(4)从政治常识角度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14、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6-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材料五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似乎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不久前,有“十博士”联名倡导抵制圣诞节,说是要“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又有清华特聘教授在网上倡议中国应恢复“黄帝纪年”,以此“恢复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人民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以及有何局限?(3)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
本文标题: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中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遗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2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