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26张精美幻灯片)
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鉴赏形象型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A、找相关语句;B、概括形象的特征;C、结合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公式:性格+身份+形象的意义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唐)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问:综合全诗,说说诗人重点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刻画了“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形象。春残时节,“黄鸟”鸣声渐稀,“辛夷花”和“杏花”有的落尽,有的迎风飞舞,只有“幽竹”,依然如故,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四块玉闲适关汉卿(一)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二)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从“共山僧野叟闲吟和”“跳出红尘恶风波”“离了名利场”等句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诗人不慕名利,鄙弃官场,喜欢无拘无束的隐逸生活,是一个有着高洁志趣的人。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中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鉴赏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答题步骤与要点:A、抓住景物---联想想象---描绘画面;B、用形容词概括景物特点;C、分析思想感情。公式:描绘画面(用散文语言)+氛围特点+表现的情感(要具体)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问:这首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诗歌开篇,“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象,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3、鉴赏炼字(诗眼)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A、首先表明看法;B、用一两句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C、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D、适当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公式:⑴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⑵对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作用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临江仙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下阕略)问:第一句中两个“尽”好在哪里?答:“尽”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倦”字体现了作者看透世情后的疲倦心理。兴衰更替,繁华如过眼烟云,终成一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做了伏笔。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qiong4、鉴赏表达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主旨。公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结合诗句就表现手法给出简析答:诗中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和清秀的特点;以镜喻水面,写出了兰溪水清澈明静的特点,也衬托出月光的明洁。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做“明镜”,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三、四两句则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全诗以动衬静,静中显动,动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诗歌鉴赏(难点)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词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梦境的繁华热闹衬托醒后处境的凄凉,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凄凉越是浓重。词中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作者以繁华热闹的梦境实写醒后的凄凉处境,抒发了诗人亡国后的无限悲凉之情。5、理解诗句意义型提问方式: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题步骤与要点:阐明诗句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主旨。公式:表意+深意+感情主旨看叶罗与之(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问:怎样理解末句中的“意味长”?答:一是说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二是说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它带给人的美是长远的。通过这一饱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附众人的审美趣味。6、评价观点态度型提问方式:有人认为本诗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答题步骤与要点: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公式:观点+理由(表现手法、形象特征,主旨)(2006年全国卷1)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问: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2分)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3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宫怨李益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有人认为王诗中“少妇”心中的悔恨和李诗中“海水添宫漏”都写得不切合实际,你有什么看法?结合诗句简析。答:王诗中“少妇”的心中悔恨来得虽然很突然,但合乎实际:少妇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对丈夫的离愁,心情又高兴而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离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手时情景,后悔之情油然而生。李诗中“海水添宫漏”使用了夸张手法,的确不是写实,但仍有现实的基础:“水添宫漏”是实事,宫人愁思失眠而觉夜长是实情。诗人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漏永夜长,从而突出“怨”的主题。
本文标题: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26张精美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3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