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二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命题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测试内容全面综合,测试材料广泛有度,测试形式灵活多样。1.测试内容全面综合2010年全国18套试卷共有47道试题对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了考查。试题涉及“扩写压缩”“变换仿写”“连贯得体”“修辞运用”“图文转换”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试题在这五个方面的分布基本均衡,考查内容全面,体现出很强的综合性。其中,扩展语句的测试内容包括情境写话和推断评论,压缩语段的测试内容包括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变换句式的测试内容为单复句转换,仿写句式的测试内容包括仿词造句和句间逻辑,连贯得体测试内容涉及逻辑推断和词句搭配,修辞运用的测试内容涉及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调动生活知识积累,图文转换的测试内容涉及画面解说和图表阐释。这种全面综合性的考查符合语言运用的特点,有助于整体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2.测试材料广泛有度2010年高考47道语言运用试题的测试材料以文字资料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特点。首先,选材涉及领域广泛。测试材料以人文社科类为主,同时兼顾自然科技方面的内容。其中,人文社科类测试材料又涉及文学、哲学、文字学、节日文化、居住观念、家庭教育、理想情感等,自然科技又涉及激光造雨、低碳技术、住宅理念、经济生产等。这充分体现了语用试题选材的多样性特点。其次,人文情感浓厚。测试材料普遍呈现出极其丰富的人文情感因素,在拉近考试与生活的距离,以及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热情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再次,关注社会热点信息。热点信息的选取充分体现了语用试题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情境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从而更好地刺激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最后,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关注传统语文知识,二是关注语文阅读能力,三是注重营造语言情境,四是注重精炼语言形式。语文学科特点的坚守使得广泛的取材最终都指向语文本体,这使得2010年语用试题在选材上实现多样化的同时又做到了广泛有度。3.测试形式灵活多样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部分的测试形式包括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两种题型。其中以主观表述题居多。客观选择题全部集中于连贯得体试题,主要呈现为语句排序题和词句选用题两种命题形式。选择题在方便作答和方便阅卷以及有效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呈现出其自身的弊端。学生在作答时往往会运用一些技术性的答题技巧通过排除的方法来选出正确答案,致使这类试题的信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观表述题在2010年高考语用试题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其具体命题形式主要表现为提取关键词、改写语句和拟写词句等三种类型,其中以拟写词句题型使用最为广泛。提取关键词的命题形式主要出现在压缩试题中。此种题型主要用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相对较低,对学生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尚不能做到很好的测查。改写语句题型主要应用于变换句式能力的考查。此种题型更多关注于语言技能的操作,它在对语句知识进行有效测查的同时,在人文情感方面的测查方面却又存在着严重的缺憾,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语用试题中,此种题型有逐渐淡出的倾向。拟写词句题是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试题中数量最多的题型,主要表现为给定话题续写、另拟话题叙写两种写作形式,具体写作内容涉及标题、海报、主持人串词、评论等。这种题型广泛分布于“扩写压缩”“仿写”“连贯得体”“图文转换”等多种试题中。这种题型的题干表述也往往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命题指向,从而比较有效地克服了主观语用试题作答的随意性。综观2010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类试题可以发现,如何在“课标”下通过命题创新来更好地体现语文高考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以及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该部分命题者努力追求的核心价值。语言表达与运用试题的测试材料大多具有很强的人文情感内涵。这种人文情感内涵通过不同的测试形式分别在“扩写压缩”“变换仿写”“连贯得体”“修辞运用”“图文转换”等五个方面的测试内容向学生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人文思考。测试材料的人文情感内涵使得语言运用试题的意义、价值空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避免了语用试题的工具化倾向。而测试形式的灵活多样又使得语用试题能够根据不同的测试内容要求自由选择合适的题型,从而保证试题能更真实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二、测试内容分析(一)扩写压缩测试内容分析据统计,2010年全国18套试卷中,有14套试卷共计20道试题考查了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赋分在3-12分不等。其中扩写试题共11道,占55%;压缩试题共9道,占45%。扩展语句的测试内容为情境写话和推断评论,其中以情境写话居多,共9道试题,占82%;推断评论2道试题,占18%。压缩语段的测试内容为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其中以信息整合试题居多,共8道试题,占89%;信息提取共1道试题,占11%。具体统计情况见表2-5。表2-5“扩写压缩”测试内容分布统计一览表卷别、题号及试题描述测试内容重庆卷第21题“师生登山背包礼让对话”情境写话江苏卷第4题“‘小美人鱼’为上海世博写祝词”情境写话广东卷第23题“为晚会节目单写串词”情境写话课标全国卷第16题“‘感恩教育’内容补写”扩展语句情境写话山东卷第16题“‘菊花’介绍”情境写话浙江卷第6题“拆拼汉字”情境写话四川卷第19题“陶渊明‘南山’‘悠然’之情续写”情境写话湖北卷第20题“王维‘竹喧归浣女’场景描写”、21题“拟写《红楼梦》诗词鉴赏交流会开场白”情境写话+情境写话湖南卷第20题“《水中的倒影》谈见解”、21题“网络新闻点评”推断评论+推断评论江苏卷第3题“‘碳链式反应’关键词提取”压缩语段信息提取安徽卷第19题“关于‘理想住宅’”信息整合江西卷第20题“‘激光造雨’内容概括”信息整合全国卷Ⅰ第19题“‘低碳经济’概念理解”信息整合天津卷第23题“‘津门津塔’一句话新闻”信息整合浙江卷第5题“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7题“世博园‘零碳馆’海报拟写”信息整合+信息整合重庆卷第19题“‘感激、理解、珍视’内容压缩”信息整合福建卷第17题“‘中外节日文化’内容概括”信息整合1.扩展语句扩展语句考查学生在识记理解与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词句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对语言加以灵活运用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段对词或语句进行扩展,以使语句更加充实丰富和生动形象。2010年高考扩展语句主要涉及情境写话和推断评论两个方面的测试内容。①情境写话扩展语句试题常常设置一种语言情境或生活情境,为答题提供一定的主题或题材。它要求考生在试题限定的主题或题材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发挥,因而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地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情境写话的能力。情境写话在2010年高考扩展语句试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命题中特定情境的设置往往更有利于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进行语句的扩展。这是符合语言运用规律的,因为语言的应用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够实现。但是命题的情境化有时也会走入一定的误区。比如有些试题(如重庆卷第21题,见示例2-2)虽然设置了一定的情景,注重测试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但是因为测试材料较为简单,缺少必要的思维含量,所以很难真实地考查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此类题目难以体现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区别。因此,如何利用特定情境有效地考查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情境写话类试题重点关注的问题。②推断评论推断评论是扩展语句所要测查的又一项重要能力目标。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对作者观点做出准确的推断,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出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2010年扩展语句试题中,推断评论类试题只有两道,且都出自湖南卷。与情境写话类试题不同,推断评论类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推断能力。湖南卷的两道推断评论试题都要求学生能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综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分析不同材料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继而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此类试题的意义在于能真实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原始材料并正确提取观点和做出价值判断的阅读表达能力。推断评论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推断评论能力的考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命题导向。2.压缩语段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或一个长句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2010年高考压缩语段试题的测试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两个方面。①信息提取信息提取是压缩语段所要测查的一项基本能力目标,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提取语段中的关键信息。②信息整合信息整合是高于信息提取的一种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对内容丰富的长语段进行分析筛选、压缩整合并进行概括表述。此类命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筛选和概括表述信息的能力。2010年高考压缩语段的9道试题中,共有8道试题涉及信息整合的测试内容,占整个压缩试题的89%。如此大的题量设置已明确显示出压缩试题的命题取向,表明以信息提取为基础的信息整合能力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考中压缩试题的重要考查内容。这种命题取向也与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目标正相吻合。(二)变换仿写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18套试卷中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有4套,共计4道试题,赋分在4-6分不等。其中,考查“变换句式”的试题共1道,占25%;考查“仿写句式”的试题共3道,占75%;无考查“选用句式”的试题。变换句式的测试内容为单复句转换;仿写句式的测试内容涉及仿词造句和句间逻辑两个方面。1.变换句式2.仿写句式仿写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或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这类考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段、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010年全国共计三套试卷考查了仿写句式,其测试内容涉及仿词造句、句间逻辑两个方面。①仿词造句仿词造句是仿写句式要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此种命题旨在考查学生模仿所提供的句式并能够在新语境中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因此题目设置在形式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束缚性,即要求学生必须符合题目要求,不能另起炉灶,同时在内容上又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和创造性,即要求学生不能重复原来的内容,而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力求开拓出新的境界。此题考查学生仿词造句的能力。命题要求学生关注被仿写的三个句式的共同特点(“……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同时又要求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选择新的话题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述。试题的这种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使学生在锤炼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够得到更大的拓展。②句间逻辑仿写句式不只考查仿词造句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句间逻辑关系把握的能力。仿词造句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给定词句内在逻辑的模仿,而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模仿。一个句子的展开往往隐含着内在逻辑的前后照应,句间逻辑测试内容的考查即重在检测学生对被仿及仿写句子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隐逻辑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此命题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句式仿写的三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相仿,需要关注被仿写句子的句式特点、语言特点;二是内容上的相应,需要关注被仿写句子的情感内容和前后逻辑关系;三是甲乙丙三人语句的整体效果,三句话整体上要构成排比的句式。其中,内容上的要求应该是本题考查的重心。题目所给甲同学的例句对仿写的形式和内容都做出了规定:“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从形式来看,句式整齐匀称,都构成动宾结构;从内容来看,它是“丰富知识”的功用阐释,且紧扣“丰富”的特点进行阐述。这些条件要求乙、丙同学的话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与甲同学保持一致,这都集中体现了甲、乙、丙各自话语内部以及三人话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这类试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查。(三)连贯得体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18套试卷中,有12套试卷,共计14道试题涉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
本文标题: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测试内容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3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