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成武县新教育通识培训
内容框架一、什么是新教育二、新教育实验的缘起和发展三、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四、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五、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六、新教育的儿童课程0102030405中国教育改革蒙台梭利华德福北京十一学校课程变革杜郎口课堂变革新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实验06新教育实验“新课程改革”的立意明显在课程,试图以“课程”为“阿基米德点”来培育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基础教育”是以课堂为起点,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新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则在教师,教师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他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一、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实验:是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先生发起的一项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师生(新教育共同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实践着的教育学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幸福:(1)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作为促进美好生活、促进每个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的一种手段,他本身应该是幸福的。(2)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但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的理论。•(1)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幸福。•(2)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幸福。•(3)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4)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完整:(1)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2)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自身“身、心、脑”的完整,当前过于偏重静态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心灵与身体的教育。新教育希望通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和谐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经过新教育共同体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未来,新教育实验学校将培养出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我们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共同朝向。新教育的创新特征•就教育理念而言,不是前所未有的“横空出世”,也不是“新旧”的“新”,而是教育的返璞归真和与时俱进。•让教育回到起点,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引领社会发展。•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被提起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是“新”教育•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新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十大行动,推出了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理想课堂、每月一事、童话剧、学校文化等项目,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完善了新教育运动的内涵。所以,她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教育。•新教育是“心”教育•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心灵成长和丰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认为,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新教育是“行”教育•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新教育是“幸”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的目标追求。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却没了;楼房高了,思想却矮了。纯粹、博爱、人文——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而这些属于梦想的人生价值,新教育坚持了,呼唤了,并且行动了。新教育的理想让人崇高,让人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我对新教育的理解是:新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的本真,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一位老师曾说:“接触新教育,走进新教育,我们就过上了一种全新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晨诵,到午读,再到暮省,没有了往日的埋怨,没有了今日的唠叨,没有了以后的忧虑,只有对现在教育生活的把握。一切繁杂,我们都让它归于平静;一切匆忙,我们都让它归于安宁。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新教育是“星”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实验从2002年正式起航,从一所实验学校,发展到今天拥有13个大市级实验区、124个县级实验区、3514所实验学校,37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加实验。新教育的确像星星之火,燎原了几乎整个中国,唤醒了万千教师。•新教育是“信”教育•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果说种子意味着希望、愿景,那么岁月就是坚守,就是意志。信任,表达了新教育对这个世界,对于自己职业的一种最终的体认。010203040506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出版1999年阅读《管理学大师德鲁克》1993年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推出必读书目制度,为营造书香校园积累经验1990年《当代日本教育丛书》1988年《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1986年《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二、新教育实验的缘起和发展2002年9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在苏州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成立。新教育正式诞生。新教育实验的发展2013年7月至今,系统研发新教育课程,丰富晚上理论框架。2002年9月至2013年7月,用课程和项目推动,用培训和现场拓展。实验初创期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用理想和激情点燃,用理念和思想引领。实验深化期实验初创期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许新海副理事长:卢志文李镇西陈东强童喜喜史超秘书长:陈东强(兼)王海波、许庆豫、吴勇等15人任常务理事王领琴、冯建军、孙云晓、严文蕃等39人任理事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许新海院长:李镇西常务副院长:陈东强副院长:童喜喜张荣伟新教育三大会议实验区工作会议新教育年会国际高峰论坛我希望新教育实验的理想和梦想能在中华大地上早日实现。——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新教育实验如一条鲇鱼放进了鱼缸,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新教育团队这十多年来的探索,是开拓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已经贡献很多,还将会有更大的贡献。——朱小曼(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实效的教育改革行动。有别于学院派和行政主导的教育改革,新教育实验探索出了自下而上的第三条道路,唤起了广大教师的热情和参与。——杨东平(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的问题,解决了可能性孕育在教育革新的新教育中。——佐藤学(日本教育家)《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本三、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全民教育)为了人的一切(全人教育)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1.哲学基础潜力论——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状态论——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2.心理学基础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3.伦理学基础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新教育实验的精神追求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拼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的春天。四、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新教育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或者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有一种缺陷。所以新教育实验一个最重要的本质最重要的品性就是教师的发展。《人民教育》有一期曾经专门报道新教育实验,它的封面就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的行走方式之一——每天坚持阅读和写教育日记,通过阅读,让每一个教师都高雅起来;通过写作,让每一个教师都充实起来。并且为教师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在博客中记录,在论坛中书写。教师的行走方式的改变,教师的快速成长,是新教育实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这是每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担当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其中,阅读是基石。有了阅读,学生就有了底气,就从容、自信,就能应对各种问题,就不再惧怕考试,就能享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感受到成长与变化。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学校发展有很多的模式,也有很多的路径。新教育实验让许多校长发现,还有比分数、考试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追求,更加有意思的东西,如书香校园的建设。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路径或者说一个模式。抓住了书香校园这个最关键的行动,抓住了十大行动,并且创造性地发展,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自然就产生了。莒县龙山镇柏崖小学改变教育科研范式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中小学的科学研究,应该不同于大学教授那种大而上的科学研究,不是坐而论道,不是那种纯理论的、与教育生活脱节的教育科学研究。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行动的研究,校本的研究,一种能改变学校生活、推动学校发展的科研,基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让科研不再高深,让教师都可以做研究。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建设数码社区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五、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基础。新教育的阅读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低段“读写绘”项目在儿童的眼里,图画是一种语言,而世界就是一幅图画。——朱永新“低段读写绘”项目是专为4—9岁儿童开发的整合了儿童阅读、情感、思维、表达一体的特别的课程。主要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自2006年“低段读写绘”实验开展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数千个教室里得到印证,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家校关系,改变了孩子的精神、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效果。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以下“三专”模式来实现的: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2.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3.专业交往——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此外,那些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成长的书籍,也被称为根本书籍。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在阅读方法上,新教育实验主张知性阅读。这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
本文标题:成武县新教育通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75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