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海南省省情综合篇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7万,包括汉族、黎族、壮族、苗族、回族等民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8℃。海南东部海岸主要产业是度假旅游业,西部是工业带,中部有大片生态保护良好的热带森林。海南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热带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为一体,拥有一批高品位的景区景点,滨海沙滩、蓝色海洋、热带雨林、珍禽异兽、黎苗风情构成奇特的热带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中国不可复制的环海密集型热带旅游资源。这里四季无冬,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无与伦比的休假胜地,宜居之地。海南全面落实免签证、航权开放政策,构建起通向世界旅游市场的便捷通道。现在180多个与我国有外交关系或官方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都可以在海口、三亚口岸享受落地签证政策;26个国家5人以上旅游团来海南15天内可享受免签证待遇。海南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300多条,通达世界五大洲61个城市。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4年来,海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5.29亿元,增长12.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0.09亿元,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1611.41亿元,增长36.2%。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同时,离岛免税、离境退税等政策相继落地,红岭水利枢纽工程、东方电厂二期、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为海南长远发展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近年来海南发展持续加快,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发展明显提速。海南先后设立了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洋浦保税港区,成功举办了十届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扩大。去年4月,胡锦涛在三亚欢迎金砖国家领导人致辞时表示: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南正在迈开步伐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目标前进。目前,海南广大干部群众正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抓紧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朝着实现海南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目标迈进。基本篇【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行政区域】至2010年底,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基层设置183个镇,23个乡。【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总人口为8671518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80.4万人,增长10.22%;汉族人口为7225726人,占总人口的83.3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45792人,占总人口的16.67%。【民族】海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之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在53个少数民族中,黎族人口最多,共1277359人,占总人口的14.73%,其次是苗族、壮族和回族。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6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五指山、东方3市。【经济】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高于全国GDP增速2.8个百分点。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6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4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4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四千美元大关,达到28797元,约合4429美元。全省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09亿元,增长25.5%。政策篇【特别立法授权】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拥有全国人大给予的特别立法授权,在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原则前提下,海南立法机关可根据海南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海南经济特区实施。【人员出入境政策】●凡与我国有外交关系或者官方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的外国人,到海南岛洽谈投资、贸易,进行经济技术交流、探亲、旅游,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的,可以在海口或三亚办理入境签证手续。台湾同胞可以在海口和三亚申领《台湾同胞旅行证明》。●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的2人以上(含2人)的旅游团队21天内入境免签证。对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瑞典、西班牙、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23国的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15天内入境免办签证。●海口、三亚签证机关可为持有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台湾居民审批签发一次有效签证。●本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因公出境,可办理1年内审批多次出境手续;户口在海南或在海南居住1年以上的,因业务需要出国或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事商务、培训等非公务活动,可申办5年有效因私护照及一次或多次往返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游艇、邮轮政策】2010年11月正式公布实施的《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游艇产业发展的地方性规章,在检验登记、安全保障、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简化、放宽了手续和政策。【投融资政策】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的规定,以下政策经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具体实施办法后施行:●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对入境参展商品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在完善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取出口退税措施的前提下,在洋浦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将海南省增列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我省已于2010年10月获批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份,并于2010年6月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展居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积极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海南试点管理办法》已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离岛免税”政策也已于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少数民族风情篇【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中南部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同汉族接触,绝大多数都兼通汉语、汉文。因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的差别,分为“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绝大部分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阶段,五指山腹心地区还保留原始氏族公社的合亩制。传统经济以种植山兰稻和狩猎为主,男耕女织,不事经商,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建国后,黎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批黎族干部茁壮成长,工业、农业、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黎族地区交通、能源、通讯等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黎族能歌善舞,乐器有鼻箫、口弓和利咧等,舞蹈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手工纺、织、染、绣的黎锦享誉中外。传统衣饰女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扣,对胸开襟,下穿筒裙,喜欢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品;男多以红布或黑布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着长裤。喜吃腌肉和槟榔。丧葬方面,遇有人死鸣枪报丧,村人和亲友都来吊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有“三月三”等。【苗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据史志记载,苗族是明代中后期从广西等地作为兵士被朝廷征调,尔后落籍海南的。也有一部分因谋求生存,渡海移民到海南的。苗族自称“金门”,“苗”是他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文献说苗族不耕土,仅伐山岭为园,以种山稻,一年一移,居无定所,喜迁徙。建国后,政府帮助其从山上移居平地,分给田地,现已习惯农耕和种养业,并开始走向市场,从事商业。饮食以大米为主,玉米、红薯为辅,喜欢用大木甑蒸饭。传统居住长而窄的金字形茅草房,三间一幢,屋檐较长,檐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政府帮助下,逐步建起砖瓦房。妇女上身穿无领、右开襟、长及膝的长衣,仅有一纽扣,腰间绑一条绸带,下穿短襟短裤。民间文学主要有诗歌和传统故事,多以口头传说流传至今,传统婚姻以男入赘的形式较常见,时间1至5年不等。宗教信仰主要为祖先崇拜,敬奉盘古皇。节日有“三月三”等。【回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三亚市凤凰镇(羊栏)回辉村、回新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回辉话,通用汉语汉文。唐宋以来,从波斯、阿拉伯经海道进入中国的穆斯林商人在海南岛沿海停泊留居下来。宋元时期,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占族,为避战乱,渡海落籍海南岛沿海。明代以后闽粤地区回族人士陆续移居海南各地。由于分布零星,与当地居民杂处,逐代同化于汉族、黎族之中,只有聚居在羊栏地区的回族还较完整地保持着过去的信仰和习俗。回族主要从事海洋捕鱼、种植蔬菜、经营小商品。妇女精明能干,擅于经商。建省后许多男子从事交通运输业。笃信伊斯兰教,日常生活严谨遵守“古兰经”的规范。房宅造型按照穆斯林风格,正门外墙外都镌刻有阿拉伯文的“平安”横匾。男子服饰同当地汉族一样,仅戴礼拜帽以示区别,妇女服饰为右斜襟大褂,头戴毛巾“头盖”,多穿长裤。婚俗按照伊斯兰教仪式举行,由阿訇主持与证婚。丧葬仪式,按照穆斯林风格进行,尸体以白布裹身移入坑中头南脚北,脸向西北,以沙盖顶,墓前置一块小砾石,以示标志。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庆篇1、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在海口市的府城一带举行风情独具的换花节。该节历史悠久,据说开始于唐代的贞观元年,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前换的是香,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近年,换花活动的规模、范围逐年扩大。农历正月十五之夜,海口市区华灯齐放,人流如海。数万人、尤其是青年人手持鲜花,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有中外游客,有当地领导,更多的是居民。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游客们体验独特风情,领导们与民同乐,老年人通过换花寻回许多年轻而美好的回忆,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古老的换香节在新时代已被人们赋予许多新意,如今的换花意在新春祝福之间传播浪漫和温馨。2、冼夫人文化节(以前称为军坡节)海南冼夫人文化节以前称为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当年冼夫人出兵平乱的日子),海口市新坡一带农村举行“闹军坡”活动,模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军仪式以为纪念,这成为在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此节期间,还演出琼剧和举行盛大的庙会,当然也有很多人到冼夫人庙敬拜,求福保平安。新坡镇的冼夫人庙初建于明朝,是海南现有冼夫人庙中规模最大的,近年得到重新翻修。2002年,海南省旅游局帮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闹军坡”策划和改造为冼夫人文化节,剔除活动中的迷信色彩,发掘出其中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今的海南冼夫人文化节,有舞龙、舞狮、武术表演、“装军”游行、琼剧和各种民间文体活动。在庙会上,出售多种地方小吃,而冼夫人的令旗成为最受欢迎的纪念品。3、“三月三”“三月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苗族也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三”,五指山市举行大型民族节庆活动,主要内容有民族歌舞演出、民族体育比赛和各种民族文
本文标题:海南省省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0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