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020、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
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毛克庭张彦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方法提出了改革和创新要求。本文基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相关研究,加强与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的合作与交流,在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以城市“蓝绿”系统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内容,确保城市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安全,并以此对江北新区城市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完善的建议。关键词:生态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水资源保护1引言2013年4月,国家批准并公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其中提出规划建设南京市江北新区的目标要求。同时,江北地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城市重要的产业基地,正面临城镇空间优化整合、城市品质完善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因此,为加快推进城市“跨江发展”战略,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5月启动了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规划设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了当今先进规划理念和规划技术方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南京江北新区的生态特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专家明确提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强城市生态保护规划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撑城市空间布局方案的制定。2“蓝绿”系统的概念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的专家在城市生态保护规划中提出了“蓝绿”系统的概念。与传统的生态系统或者绿地系统规划不同,“蓝绿”系统在研究分析各类“绿色”生态要素的基础上,补充以水资源保护及水安全为目标的“蓝色”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主要河流与水库、湿地及圩区、水资源涵养区、水系廊道等相关要素。因此,城市生态保护规划中的“蓝绿”系统是指以“蓝色”生态斑块和“绿色”生态斑块为主要生态源,通过生态要素的叠加分析,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形成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其中“蓝色”生态斑块的划定和研究以水资源保护为目的,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等内容;“绿色”生态斑块的划定和研究以绿色生态资源保护为目的,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内容。3基于“蓝绿”系统的生态保护规划南京市江北新区的生态系统规划依据现状生态资源特点和类型,将生态资源划分为“蓝”、“绿”两大体系,对各体系内的生态因子构成进行调查分析和具体划定,提出具体保护策略。进而将“蓝”、“绿”两大生态体系进行叠加,以“蓝”、“绿”生态斑块为生态源区,以生态源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为生态绿廊,以基本农田为主要的面状生态基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图1:基于“蓝绿”系统的生态体系生成过程3.1“蓝色”生态斑块的划定和保护以维护城市水资源安全为目标,加强与环保、水利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重点分析主要河流与水库、湿地及圩区、水资源涵养区、水系廊道等“蓝色”生态要素,具体方法如下:(1)重点管制蒿子圩、马汊河洪水调蓄区及张圩、绍兴圩、复兴圩等沿滁河湿地,维护水系格局安全;(2)保障兴隆洲-乌鱼洲、绿水湾等沿江湿地生态,提供城镇周边水系蓄滞空间;(3)结合地形、高程等因素,分析区域范围内汇水方向及分区,保护贯通滁河、老山、长江之间的多条水系,保障排水顺畅,降低水患风险。图2:“蓝色”生态斑块划定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公园等29处“蓝色”生态斑块界线,并提出具体保护与管制要求。其中水源地保护区12处,包括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浦-浦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水源涵养区7处,包括山湖水库水源涵养区、大泉水库水源涵养区、大河桥水库水源涵养区、金牛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湿地公园10处,包括柳叶洲湿地公园、七里桥湿地公园、龙袍湿地公园、绿水湾湿地公园等。3.2“绿色”生态斑块的划定和保护以系统保护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为目标,保护山体脉络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和石层,推进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重点分析以山林资源为主体的“绿色”生态要素,具体方法如下:(1)开展对“有林地”的资源调查,包括老山森林公园核心保护区内林地郁闭度(林地郁闭度指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一般通过航拍获得信息。)达0.7以上的地区,亭子山、灵岩山、止马岭、平山、冶山等山系内部及沿山林地郁闭度0.3-0.5的次生林及疏林地区,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灌木林地、苗圃和部分迹地;(2)江北新区地形地貌属宁、镇、扬山系组成部分,主要山体丘陵地高程在50-380米,相对高差可达300米以上,部分山体虽不属于有林地,但其海拔较高地区仍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通过具体研究和分析,将江北新区北部高程50米以上、南部高程30米以上的非有林地地区划定为绿色生态保护空间;(3)与相关部门的规划及法规相衔接,深化落实并具体划定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相关保护边界。图3:“绿色”生态斑块划定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划定8处“绿色”生态斑块,其中自然保护区1处,即止马岭自然保护区;2处风景区,即桂子山-金牛湖水库风景区、竹镇林场风景区;森林公园3处,即金牛湖森林公园、平山省级森林公园、老山森林公园;地质遗址保护公园2处,即冶山矿山公园、六合国家地质公园。3.3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蓝色”和“绿色”生态斑块划定和分析为基础,进一步叠加以基本农田为主体的江北新区生态基底,形成江北新区“蓝绿”系统生态基底,明确核心生态保护空间、控制空间和涵养空间,强化生态核心保护区之间的衔接和串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圈、三楔、多斑块”、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生态空间结构。“一圈”即外围农业空间形成农田生态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基底;“三楔”即以主要河流、区域交通走廊、城镇组团隔离廊道衔接串联主要“蓝”、“绿”生态源区形成的生态联系廊道。包括控制老山-亭子山-长江、滁河湿地-大厂隔离绿地-八卦洲、六合方山-灵岩山-八卦洲三条城镇组团间的楔形廊道;“多斑块”即“蓝”、“绿”生态斑块构成的区域主要生态源区和生态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重点保护老山、平山、金牛山、峨眉山等绿色斑块,以及金牛湖、三岔水库、大泉湖水库、滁河湿地、绿水湾湿地等大型水库和湿地。4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完善以“蓝绿”系统为基础建立江北新区的生态保护规划,加强对各类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技术支撑和相关建议。4.1空间管制,明确集中城市化地区增长边界将基于“蓝绿”系统的生态保护规划作为江北新区“四区”划定的重要基础,严格保护“蓝色”和“绿色”生态斑块等生态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发建设活动;加强对生态核心保护区外围缓冲区或者控制区的研究分析,明确各类限制建设开发建设活动。在“四区”划定的基础上,规划形成覆盖江北新区的空间管制规划内容,并以此明确集中城市化地区增长边界,支撑城市空间布局方案的制定。4.2城绿融合,构筑生态化开发的城市化模式在以“蓝绿”系统为主体形成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建立城镇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空间布局方式。江北新区层面形成“绿—城—江”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外围为面状分布的生态开敞空间,中间为沿江、带状、组团布局的城镇空间,南部为沿江带状的生态与景观空间;城镇组团层面形成“红蓝”开发模式,强调城镇布局的“红”色与沿江沿河地区的生态“蓝”色有机融合,改变以往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机械割裂,更加注重二者用地功能的兼容、开发强度的过渡和景观风貌的融合;具体的城镇内部单元层面,更加注重用地功能的适度混合和兼容,以及各类建设用地布局与城市绿地网络的结合。4.3排蓄结合,构筑高安全的区域水安全系统在“蓝色”生态斑块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划定水资源林地涵养区、圩区湿地蓄滞区以及其他水系涵养区等面状蓄滞洪水空间,以河流本体和主干河流、支流水流方向的分析作为重要行洪通道,构建蓄洪、行洪相结合的江北新区水安全体系。以此为基础形成以防洪圈、防洪堤、闸站、洪泛区构成的城市防洪规划体系,确保城市安全。图4:城市水安全系统分析图参考文献1.陈小卉,徐逸伦.关于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01(2).2.刘滨谊,姜允芳.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城市规划,2002(2).3.谭雪梅,王超,赵俊杰.沿江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水资源研究,2004(3).4.徐琳瑜,杨志峰,李巍.论生态优先与城区环境保护规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3).5.朱党生,张建永,史晓新,尹炜.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水资源保护,2011(5).6.廖远涛,肖荣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级体系构建.规划师,2012(3).作者简介:毛克庭,副总规划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彦,规划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标题:020、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0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