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07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
2007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田静秦文化研究在2007年有新的进展。本年度相关学术会议较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秦汉史国际学术论坛”等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学者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学术平台。本年度随着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新丰编组站考以及秦公一号大墓一号祭祀坑等田野工作的进展,考古资料陆续公布,为学者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2007年出版有关秦文化研究的专著、考古报告及论文集共计14部,其中考古报告4部,秦文化研究论文集2部,相关论文集、辑刊3部,通史类著作2部,科普类著作5部,论文近百篇。本年度与秦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有四次:一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7月25~28日在长春召开,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长春师范学院承办参会学者136位,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与会代表围绕秦汉时期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考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①。二是“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宝鸡文理学院主办,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承办。7月14~16日在陕西宝鸡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国内学术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学者87人,提交学术研究论文65篇②。三是“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10月16~19日在湖南里耶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主办,中共龙山县委、龙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参会学者八十余人,分别来自大陆、香港及美国、日本、韩国。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议题广泛,内容丰富。这是里耶秦简发现及部分公布以来,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会议③。四是“中国秦汉史国际学术论坛”。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徐州举行。来自全国近30个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韩国、俄罗斯的共50余名中外学者与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徐州师范大学主办,徐州师大承办。论坛旨在搭建一个深入研讨秦汉问题的学术平台,加强与各界的学术交流,促进专业的学术交流和融通,为推动史学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论坛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反响,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学者提交的史学论文近40篇,反映了学者们对推进秦汉研究事业的热情和对学术盛会的大力支持。与会者围绕秦汉当代史、秦汉文化、秦汉制度史、秦汉区域史等学术领域展开研讨④。本年度与秦文化研究相关的座谈会有三次:一是2007年7月18日在咸阳师范学院召开的《秦汉研究》出版座谈会,参会学者四十余人,分别来自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俑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秦出版社、咸阳市文物局、咸阳市文化局等。二是2007年9月13日在秦俑博物馆举办的“探索秦陵奥秘——秦陵研究成果介绍暨《秦陵地宫猜想》新书发布会”。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文博》编辑部、西北大学、三秦出版社、秦俑博物馆以及沪、陕两地的新闻媒体六十余人参加座谈。座谈会除全面介绍了关于秦陵、秦俑研究的新进展以外,还着重讨论了郭志坤先生的《秦陵地宫猜想》,与会者认为这本书内容丰富,装帧讲究。该书的出版,将会促进秦始皇陵和秦文化的研究的深入开展。本年度有关秦文化的考古发现内涵丰富,影响较大,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第一,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考古的新进展。第二,新丰编组站考古获得重要收获,发现秦汉墓葬多处。第三,秦公一号大墓一号祭祀坑考古取得新进展。第四,上林苑遗址三号建筑及五号建筑排水管道遗迹揭露,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资料。第五,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发掘工作取得进展,获得了一批新资料。一、论著出版概况1、著作方面本年度出版有关秦文化研究的考古类报告有四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该书全面反映了2001~2003年对秦始皇陵园所展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等多项成果,如秦始皇陵园内外城垣局部试探情况、秦俑博物馆东侧山任村陶窑遗址、陵园北侧新丰镇长条村弯子组秦代井址以及陵园西侧的砖房村附近的“中”字型大墓、“甲”字型大墓、陪葬坑等。本书特点有三:一是资料新颖、丰硕,二是把对遗迹、遗物科学检测的大量数据及对文物的保护研究纳入考古报告中,三是将对资料的详细报道及研究心得相结合。王子今先生《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一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分布、植被、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形势,也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角度阐述了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的关系,特别是对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因素、秦史的灾异记录等有关秦史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黄朴民先生的《秦汉统一战略研究》为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之一,该书从历史学与军事学相结合的角度,宏观审视与个案剖析并重,对秦汉时期实现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历史传统、文化土壤、物质条件等层面进行系统的探究,重点考察这一时期统一战略的主要内涵及其特质,并将其战略思维方式概括为“用中适时”、“守经用权”、“夷夏一体”三大基点。李小树先生《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分阶段对秦汉魏晋南北朝八百余年间中国史学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包括不同时期史学演进的基本态势及其特征,史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与影响,史学传播在形式、内容、范围、功用诸方面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民间史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周均平先生的《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一书,围绕着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这个中心,以对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史等主要概念的立体观照和审美文化兴起的多重背景、动因及其当代意义的多维透视为学术和逻辑的前提,以剖析秦汉审美文化与特定时代环境总体或生存环境的本质必然联系的审美文化生态分析为历史和现实基础,开拓创新的研究,在多个重要理论问题上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李开元先生的《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一个是让历史更生动,让历史更真实,让历史谜案更能够使我们得到一个合理的理解。本书用翔实的历史考据为基础,以亲身游历所得的历史感悟为底,以侦破历史疑案的笔法来探讨秦帝国崩溃的原因,将秦始皇驾崩至秦帝国崩溃这一段乱世出英雄的历史描绘得格外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例如赵高的问题,两千年来都说他是宦官,即阉割了的男人,就是太监,实际这是一个冤案。最后一代秦王子婴,他究竟是谁的孩子一直不清楚。作者认为他应该是秦始皇大弟弟长安君成峤的儿子。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我们不知道。书中也做了破解,不但找出了皇后是楚王的女儿,而且把她的表叔昌平君也找出来了。再如项羽破釜沉舟究竟是渡过的哪条河,书中也有详细破解。有关秦文化研究的论文集有秦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的《秦文化论丛》(第十四辑)。本书是有关秦文化的学术性文集,融学术论坛、学术评论和学术资讯于一体。本辑收录学术论文37篇,书评书序4篇,研究资料3篇。本书内容包括秦史人物评论3篇、秦汉简牍研究3篇、秦墓葬器物研究15篇、秦长城及阿房宫等历史地理研究4篇、秦始皇陵和秦俑研究等。《秦汉研究》是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和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年刊,同时也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刊。由雷依群、徐卫民主编。该刊第一辑收录论文34篇。文章内容涉及秦汉史方面的通论文章、秦汉考古研究成果、秦汉文献整理等诸多方面,具有极强的学术价值。综合类论文集有魏全瑞、黄留珠主编的《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该刊是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的综合性辑刊,分为研究编、评述编、目录编三大板块。本辑收录秦文化研究文章3篇,资料2篇。西北大学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合编的《西部考古》(二),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年刊,该刊第一辑收录秦文化的研究文章5篇,内容包括成山宫秦汉瓦当研究、秦人从死葬俗、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秦始皇陵三出阙、秦俑正名等。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辑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十四辑),收录秦文化及秦汉史研究方面的论文6篇,内容涉及秦史人物评论、长安神禾塬大墓主人、秦都城研究等。自从秦陵兵马俑发现以来,国内外的人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探讨掀起了一股热潮,连英国爱丁堡地区的中小学也曾组织过一次猜想竞赛,他们利用文字或绘画、模型等形式,来描绘秦陵地宫的景况,优胜者的作品被博物馆收藏,还可获一笔奖金到中国看兵马俑和秦始皇陵。一直关注秦陵的研究成果的郭志坤先生有感于此,认为更有责任将学界及自己的推测与想象介绍给读者,以引得世人更多的兴趣和探究。于是写出了《秦陵地宫猜想》这样一部融学术性、通俗性为一体的著作。书中用生动严谨的文字、直观形象的图片向读者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并预言了秦陵地宫的辉煌文明。李学勤先生发表读后感指出:“这是一本文笔流畅、兴味盎然的通俗学术性著作。”有关秦陵秦俑方面的著作有英国数学家和古代文化研究专家摩利斯·科特罗著的《秦俑密码——一位西方作家最具想象力的惊人发现》。在书中,作者从富于想象力的视角,为我们细数兵马俑中隐藏的蛛丝马迹,揭示兵马俑军阵中暗含的信息。在对秦始皇与埃及法老、玛雅君主与秘鲁国王陵墓的跨时空的纵横对比中,他揭发出这些古老文明之间相通的信仰,展示了兵马俑中无处不在的精妙设计。兵马俑中遗失的数字、暗含的周期、缺失的图案——这些原本不为人留意的细节,开始变得明晰;脸型、发型、手势,纷纷向我们讲述着远古祖先的秘密;甲衣、车马、军阵,一一蕴含着神秘的数字奇迹。这部书发挥作者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秦兵马俑的信息,文字活泼,图文并茂,极富特色。例如,作者通过观察铜车马指出,两辆马车都涂上天蓝色的云彩图案和龙凤图案。据说始皇帝在位期间曾五次巡游各国。他的随从有81套车马,他自己乘坐的车位居中间。显然,青铜马车所隐喻的意义是清楚的:它载着秦始皇进行一生中最重要的巡游――天堂之旅。其他著作还有王清智编著的《秦始皇》,该书选取秦始皇一生的典型事例,穿插介绍了与秦始皇有关的七十多个历史人物,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李翰文主编的《话说秦代帝王》,葛剑雄著《大秦王朝》属于千秋兴亡——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中的一本。岳南的《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属于考古中国系列丛书的一种,在以往同名书的基础上增订新的内容。2、论文方面有关秦史人物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有张文立先生的《秦始皇帝与吕不韦、嫪毐》。秦始皇帝以父执名者有三个人:一为其父庄襄王异人(后名子楚),一为他称作仲父的相邦吕不韦,一为自称是他的假父的长信侯嫪毐。秦始皇帝与其仲父、假父的关系充满了神秘、荒诞与维妙,给历史留下了一些谜团;同时也影响着始皇帝的性格发展及行为模式。秦始皇的生父问题,是谈论秦始皇帝与吕不韦的关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它本身并不可能扭转历史进程或影响文化发展。当然,它也不是无足挂齿的,它潜在地影响着历史人物的性格变化和行为方式,也会使历史印上它的烙印。高凯《秦代人口比例与人口下降问题——以刑徒墓的发现为例》从秦始皇陵徭役刑徒墓的发掘看,秦代每年至少要使用200万以上的青壮男性从事各种力役。如果再加上大批育龄妇女进入服役人的队伍,可能每年服役青壮男女会达到三四百万,再加上徭役及战争中病死、累死或被杀,必然会造成各种类型的人口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人口繁衍。梁云《从秦文化的转型看考古学文化的突变现象》一文通过对秦文化的考察认为,秦文化面貌在战国中期发生巨变,此前、此后器物风格迥异;秦文化的特型,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古代人群共同体也可以先后创造或使用两支考古学文化。这一实例,必将引发关于考古学文化与古代人群共同体关系的再思考。张铭洽先生的《从秦水利工程看秦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一文认为,秦国及秦朝持续不断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反映了秦文化重农、重功利的文化价值观,反映出的秦文化功利观是分层次的:国家“功利”居于首要地位,“百姓飨其利”仅次之,最后才是个人功利;注重实效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设计是秦文化功利观的重要体现;注重质量和严格管理是秦文化功利观在
本文标题:2007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0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