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
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必修三文化思想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浏览】【课标要求】【重点讲解】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7.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①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8.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②肯定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③主张男女平等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1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考点专训】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浏览】【课标要求】【重点讲解】1.古代中国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天文学:①天象观测方面,关于对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彗星背向太阳运动规律的发现,对太阳黑子的记录,均领先世界。②天文著作方面,《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③天体测量方面,a.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b.唐代僧一行等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他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c.元代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他主持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他编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算学:①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②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④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⑤魏晋南北朝——圆周率(三国刘徽3.1416,提出割圆术;南朝祖冲之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⑥晚明时期——科学家朱载堉提出了“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精密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医药学:中医学——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③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⑦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中药学——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农学:①农业技术——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②农学著作——a.《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b.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c.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d.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建筑学:①能工巧匠——战国鲁国公输般、隋朝工匠李春②著名工程——都江堰、万里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辽代应县木塔、明北京城四大发明: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火药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②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3.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历程汉字:①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②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④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③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⑥清代书法艺术的曲折:背景——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风格——“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篆刻:①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②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③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王羲之虚玄灵动隋唐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四家、赵佶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清代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刘墉、翁方刚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包世臣、康有为力挽颓风、矫枉过正4.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①起源:时间——
本文标题: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1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