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信息技术课赏析《听更多的电脑音乐》
信息技术课赏析:《听更多的电脑音乐》南宁市逸夫小学陆俊达2007-11-2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以教学媒体播放器的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本课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了音乐文件类型的辨识,添加了在线播放因特网音乐资源的内容。•本课属于操作型的基础课,所以教学要以学生操作为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模式上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穿插于整个课程的各种体验、实践、任务、活动和思考,是本课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是师生互动的平台,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往高年级转变的阶段。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能力结构、认知结构、接受水平等因素,该年龄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主要以模仿操作为主。•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windows操作能力,对于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已经很熟悉,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具有因特网基础知识,为本课的扩展部分教学奠定了基础。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使用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音乐文件的方法,从而能利用windows媒体播放器来播放各种格式的音乐文件。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跟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电脑操作技能的同时,欣赏各种美妙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体会到信息技术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正确、科学、健康的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观念。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windows媒体播放器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查找、浏览和打开音乐文件的方法。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五、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研究•(1)、谈话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探究式教学法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五、教法、学法分析•2、学法研究•看一看、动一动、说一说、•记一记、想一想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六、教学环境•本课的上课环境是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由教师准备好各种学生喜欢的MP3音乐文件,放到教师机共享文件夹内。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一、教学环节设计•全课教学结构:•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任务一→任务二→•活动一→任务三→活动二→课后小结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1、引入新课•(1)创设情景•(2)引入新课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2、新课教学•任务一:找出windows媒体播放器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2、新课教学•任务二:讨论如何用媒体播放器浏览和打开音乐文件。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2、新课教学•活动一:小小放松活动。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2、新课教学•任务三:讨论如何打开网上的音乐。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2、新课教学•活动二:自由听音练习。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展开分析•二、教学各环节分析•3、课后小结•学生反馈学习效果,并作自我评价,教师结合本课进行思想教育。第三部分:教学自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不是一味的“讲知识”,而是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启发式的原则,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自主去猜想、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识的及时巩固,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此也会得到了张扬。•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不但获得了课本的知识,还获得了更为重要的学习技能。重视学生综合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更新观念和今后工作的方向。第四部分:经验总结•1、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2、注重相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自学能力、举一反三能力、思考能力、相关学科的学习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的观念。(计算机的工具性、不迷恋网络和游戏)•4、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课赏析《听更多的电脑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4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