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135-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议论文(PPT59页)
第2节议论文文体特征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或阐明主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它明确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混不清,更不能模棱两可。一般说来,一篇议论文章论证一个论点。有的文章较长,或者问题复杂,可以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有的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放在前面,开篇提出;有的置于结尾,论证后明确给出;也有的论点渗透全篇,需要读者自己去领会、总结。2.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前者包括古今中外的事实,后者包括名言名句、格言谚语等。论据真实,运用恰当,论点才能立得起来;否则就不能令人信服,论点就站不住脚。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用什么样的材料,用多少材料作论据,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来定。一般说来,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在一篇文章中总是交替使用,互为补充阐述论点。论据的要求是真实、充分、典型、新颖。3.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讲求例证、引证,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等方法,并重视对材料进行分析,切忌在材料上贴标签的简单论证的做法。论证的清晰表现为文章思路结构的清晰,要掌握常用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四种论证结构。写作路径议论文是考场中最为常见的文体,它最能够体现考生的素材处理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写好议论文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1.议论要有理写议论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理”。“理”即观点,也就是论点。只有明确了要说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说。议论文的写作对论点有两个层面上的要求:一是论点本身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有针对性;二是语言表述上要做到准确、明确,准确即观点和话题保持一致,明确意味着有鲜明的态度、清晰的表达、集中的指向(即一个主题,不多头设论)。做到“有理”,需培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这种分析能力的建立需要我们养成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具体说来做到“五观五思”:观察到事物外在的形貌、姿态、声色等,思考它们所蕴含的精神,是为“观形思神”;观察到事情的经过,思考它们蕴含的道理,是为“观事思理”;观察到眼前的景、物、人、事,想到与此相关的他景、他物、他人、他事,是为“观此思彼”;观察到事情的结果,思考其形成的原因,是为“观果思因”;观察到生活中的困难、障碍、疑团、令人不解的现象,思考解决它们的办法,是为“观难思解”。2.议论要有据“有据”,是对论据的要求。议论文的写作对论据也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如何选择论据,做到四点,论据真实可靠,不张冠李戴,不道听途说,不胡编滥造;论据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新鲜,能选用鲜活的材料;选用论据要准确,论据能证明论点。二是如何使用论据。不是把论据简单地罗列在论点后面,而是要对论据进行分析,要把它和观点契合起来;作为论据的材料往往有多层内涵,要根据需要进行表述,即选好角度、侧重点;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只要说清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有时还可以更加灵活。这些都是学生普遍不足的地方,需要重点训练。3.议论要有矩有矩,就是有条理,讲逻辑。条理清晰的论证,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说服读者。议论做到“有条有理”,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论点的安排。是采用一个论点,还是多个论点;论点出现在标题、开头,还是结尾。二是论据的安排。对于论据,要安排好出现的顺序,有时间关系就采用先古后今的顺序,有国别的关系不妨先外后内,有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就先自然后社会,有正反的关系根据需要或先正或先反。三是安排好全文的结构。一般而论,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多表现为总分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过程,而分析问题的过程多表现为递进式或并列式(包括对照式)结构。所以,当文章的中心和论证环节大体确定先来后到,安排结构的过程就并不复杂了。这其中,需要明确两点:第一,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去掉开头和结尾,把它们融合到论证过程中去,这样文章整体上也可以是递进式或并列式结构。第二,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主体部分的论证过程是递进关系,而某一个局部环节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文章的结构就有了三种: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4.议论要有法议论要有法,含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展开议论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二是说理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特点。论证的方法,无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要学会多角度说理。议论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道理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这就好比看人,可以从正面看,可以从侧面看,还可以从背后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说理,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把问题说清楚。二是要学会正反对比说理。先从正面举例分析,再从反面举例论证,形成正反对比,道理不讲自明,所谓黑白自辨也。三是要学会层层深入地说理。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或者艰深,就可以由浅入深,先说大家容易接受或理解的事物道理,然后再逐层深入,这样才能把问题分析得深刻、全面、透彻。可以使用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由具体到抽象,由浅显到深奥。语言的要求。如何说理,是很多学生的软肋。说理,不是举出例子就完事;说理,也不是空讲道理就可以。议论文说理,常常采用下面的几种说理方式: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我国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讲座,电台的同志以为是传说。一次,记者当面考他:“今天早上科学知识节目讲的什么内容?”钱学森脱口而出:“南京天文台的趣事。”我们可以由大科学家听广播这件小事,想到钱学森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这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持久的一种动力。(《热爱科学》)这段话采用因果分析法。通过一件生活琐事,分析出钱学森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原因是热爱科学,并进一步指出了热爱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运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先摆事实,后分析因果,这种方法用得好便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转折分析法。此法首先肯定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用“但是”一转,论述与之对立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使问题论证得更加严密、全面。一般用转折关系的句式表达。例如:科学有世袭的吗?否,科学无世袭。当然,出身在科学之家,从小便能接触到科学,熟悉科学,耳濡目染,会养成深厚的科学兴趣。然而科学家的子女攀登科学高峰,依旧要靠他们自己的双脚,而无法坐父母的“直升机”,不费吹灰之力踏上峰巅。(叶永烈《科学无世袭》)这段论述先肯定出身于科学之家的有利的一面,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一面,因此用“然而”一转,论述靠自己努力这个更重要的一面。这就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科学无世袭”的论点,使论述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假设分析法。此法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据此推出结果,从而阐明观点。可以从正面假设与观点一致的情况,也可以从反面假设与观点相反的情况。例如: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2008年江苏考生《好奇心》)这段论述,作者采用假设推理,运用万有引力的事例来证明思考对于人类创造与进步的重要性,令人信服。条件分析法。此法论述得到某种结果需要满足何种条件,以此支持论点成立。一般用条件关系句式表达。例如: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2008年四川考生《坚强》)在这段论述中,作者用了三个必要条件关系的句子进行论述,阐明了坚强的品格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议论要辩证中学生写论述类文章,有一种毛病是不善于作辩证分析。作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学习好的议论文,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一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佳作示范1.对比(并列)论证的考场佳作成败皆因常识2009年广东考生回望历史星空,古今多少故事。有的成则为王,有的则为寇。多少英雄豪杰,随江水滚滚东去。蓦然回首,顿觉成败皆因常识。翻开泛黄的史册,浮现的是那些败于常识的魂魄孤影。未央宫灯火不明,乌江畔波浪滔天。史宫乐曲已成记忆,浪涛齐鸣却乐音难闻。他的心已沉积在四面楚歌中,“征人远去兮何时还?”是啊!何时还呢?八千楚士亡江北,他只身一人,又怎回楚地?又怎么面对乡人们期待的眼神。他只身饮一口牵挂的江水,便把热血洒在了血色的沙滩上。我不禁痛吟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精心细想,西楚霸王不正是死在一条常识上吗?他忽略了一条最基本的常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生命在他手里化为灰烬。如果他牢记这条常识,十年之后东山复起,八千弟兄之望,八万楚人之盼,不就实现了吗?而他却偏偏败在了常识上。不仅项羽,就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是死在所谓的常识上。“君命不可违”,“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正是那时的常识。而岳飞不是败给了金人,而是败在了常识上,是所谓的常识害死了他。走进流动的文字,看到的是那些成于常识的胜者在熠熠闪光。东汉末年,诸葛亮走出隆中,辅佐刘备,于艰难万险中助刘备建立蜀国,终成三分天下。而他的成功正是在于善用常识。江雾弥漫之时,若有不明船队靠近,必不敢出战,只能放箭穿敌。这是军事常识,也是智慧的体现。而诸葛亮正是利用这个常识,一举收获了十万支箭,使孙刘联军战胜了曹操。城门大开,城内无兵,必以为有埋伏而不敢接近,这是常识,却也是成败之关键。诸葛亮弹琴城上而退万兵,就是利用这一点。一点小常识,诸葛亮成了不败的王者。八年奋战,英勇的共产党人,相信“正必胜邪”的常识,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共产党人的成功。忽视常识如残花,唯有凋零;利用常识若雄鹰,展翅高飞。盲从常识的人自掘坟墓,践行常识的人锦途千里。昂视蓝天,我发现:成败皆因常识!【赏析】文章的突出亮点如下:一是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围绕“常识”切入点题,切合题意;开宗明义,给人留下立论鲜明、干净利落的良好印象。二是考生善于从正反两个不同的层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开,论证全面。三是论据丰富,文章选取了历史人物项羽、岳飞、诸葛亮,以及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实例,由古到今,有详有略,很具有说服力。四是文采飞扬,特别是一些语言富有文化底蕴,很老到,不是套作,而是发自考生的真情实感。2.层递论证的考场佳作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考生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
本文标题:135-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议论文(PPT5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