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南财福建路审计第22章 完成审计工作
第二十三章完成审计工作•第一节完成审计工作概述•第二节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第三节或有事项审计•第四节期后事项•第五节书面声明第一节完成审计工作概述•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二、汇总审计差异•三、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四、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1•完成审计阶段的工作更具有综合性。–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汇总审计差异–持续经营假设审计–或有事项审计–期后事项审计–撰写审计总结–与客户治理层沟通–获取书面声明书–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报告措辞……•完成审计阶段的相关工作底稿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2•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期中复核中的重大发现及其对审计方法的相关影响–涉及会计政策的选择、运用和一贯性的重大事项–就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对审计策略和计划的审计程序所作的重大修正–在与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讨论重大发现和事项时得到的信息–与CPA的最终审计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的信息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3•计划阶段审计重要性的初步判断的变化•随着审计进程的深入,CPA及时根据最新信息修改对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如拟接受低于初步判断时的重要性水平,CPA应当考虑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从审计风险模型考虑:–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二、汇总审计差异•(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二)编制试算平衡表(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1•审计差异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分为:–核算错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核算引起的错误。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对每一项核算错误又可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未调整不符事项)–重分类错误:因企业未按有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列报财务报表引起的错误。(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2•如何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凡是在审计中累积的所有错报,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划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管理层沟通,并要求管理层更正所沟通的错报。–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积,其数量级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明显微小的错报,无论单独或者汇总起来,无论从规模、性质或其发生的环境来看都是明显微不足道的。(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3•以会计分录的形式反映审计调整分录。•审计差异调整表–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表22一1–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未更正错报汇总表,表22—3–重分类错误——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表22—2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序号内容及说明索引号调整内容影响利润表+(-)影响资产负债表+(-)借方项目借方金额贷方项目贷方金额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参加人员:被审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计项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审计单位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否同意上述审计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审计单位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序号内容及说明索引号调整项目和金额借方项目借方金额贷方项目贷方金额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参加人员:被审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计项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审计单位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否同意上述审计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审计单位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未更正错报汇总表序号内容及说明索引号未调整内容备注借方项目借方金额贷方项目贷方金额未更正错报的影响:项目金额百分比计划百分比1.总资产2.净资产3.销售收入4.费用总额5.毛利6.净利润结论:被审计单位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二)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表是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提供未审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考虑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等内容以确定已审数与报表披鼹数的表式。•1.试算平衡表中的“未审数”栏,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2.试算平衡表中的“账项调整与调整金额”栏,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同意的“调整分录汇总表”填列;•3.试算平衡表中的“重分类调整”栏,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同意的“重分类分录汇总表”填列;•4.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对相应的勾稽关系。三、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一)对财务报表总体合理性进行总体复核•(二)评价审计结果•时点: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强制要求•目的:确定审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是否具有合理性•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时的应对措施: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一)对财务报表总体合理性进行总体复核•1.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1)确定可能错报金额。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1)对事实的错报;(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推断误差:(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2)根据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确定可能错报总额(可能包括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CPA还应当考虑审计风险是否处在可接受水平。(二)评价审计结果-1•2.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项目经理汇总和评价项目组成员的审计结果,以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逐级交给部门经理和项目合伙人认真复核。•与被审计单位召开沟通会–口头报告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说明建议被审计单位作必要调整或表外披露的事项及其理由。–对需要被审计单位做出的调整达成协议。如达成了协议,一般即可签发标准审计报告,否则可能不得不发表其他类型的审计意见。(二)评价审计结果-2(二)评价审计结果-3•3.复核审计工作底稿•项目组内部复核,两个层次:–审计项目经理的现场复核–项目合伙人的复核•独立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消除妨碍CPA判断的偏见。•可以通过填列业务执行复核工作核对表的方式来进行,如表22-6。第二节考虑持续经营假设•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二、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五、识别出事项或情况时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六、审计结论与报告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一)管理层的责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考虑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如果认为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就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就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未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审计报告,不应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能够持续经营做出的保证。二、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1•风险评估程序:–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确定管理层是否已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如是,应当与管理层讨论并确定管理层是否识别出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如是,应当与管理层讨论应对计划。–如管理层未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应当讨论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二、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2•(一)财务方面–1.债务违约。–2.无法履行借款合同的条款。…•(二)经营方面–1.管理层计划清算被审计单位或终止经营–2.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三)其他方面–1.违反有关资本或其他法定要求。–2.未决诉讼或监管程序,可能导致其无法支付索赔金额。…•在下列事项中,最可能引起A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是()。2009A.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所需资金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C.以股票股利替代现金股利D.存在重大关联方交易【答案】A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1•管理层应当定期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分析和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和假设作出的评估。•(一)管理层评估涵盖的期间–持续经营假设中的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财务报表日后十二个月。–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合理评估期间应是自财务报表日起的下一个会计期间。如果评估期间少于财务报表日起的十二个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将评估期间延伸至十二个月。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2•(二)管理层的评估、支持性分析和注册会计师的评价–如被审计单位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并很容易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管理层可能无须详细分析就能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CPA通常无须实施详细的审计程序,就可对管理层做出评估的适当性得出结论。–在其他情况下,CPA应当评价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所作的评估,包括作出评估时的程序、依据的假设、管理层的未来应对计划以及计划在当前情况下是否可行。在管理层提出的下列应对计划中,最有可能缓解A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的是()。2009A.建设新产品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B.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已租入的设备C.计划出售部分固定资产D.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转换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答案】C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期:通常为财务报表日后的十二个月。•CPA应当询问管理层是否知悉超出评估期间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只有当存在充分证据表明超出评估期间的有关事项或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影响时,注册会计师才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可提请管理层对超出评估期间的有关事项或情况的潜在重大影响作出说明。五、识别出事项或情况时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识别出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1.如管理层尚未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应提请其进行评估。•2.评价管理层提出的未来应对计划•3.评价现金流量预测(如已编制且对预测的分析是重要因素)•4.考虑自管理层作出评估后是否存在其他事实或信息•5.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提供未来应对计划及其可行性的书面声明。•如cpa可以要求管理层作出如下声明:“在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内,管理层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的计划。”在确定管理层评估持续经营能力的适当性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2009A.管理层评估持续经营能力的期间不得少于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6个月B.如果甲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外部资金支持,管理层无须针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C.如果存在超出评估期间但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管理层没有义务确定其潜在的影响D.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时考虑的信息,应当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答案】D在下列审计程序中,最有助于
本文标题:南财福建路审计第22章 完成审计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