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09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1密云县2009年初三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纸上。(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惬.意(qiè)污秽.(huì)脊.梁(jí)随声附和.(hè)B.联袂.(jué)侥.幸(jiǎo)脑髓.(suǐ)扣人心弦.(xuán)C.惩.罚(chénɡ)提.防(dī)绯.红(fēi)首当其冲.(chōnɡ)D.允.许(yǔn)憎恶.(wù)祈.祷(qǐ)一碧万顷.(qǐ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闲暇婉约完璧归赵各行其事B.布置陪伴破釜沉舟搬门弄斧C.秘诀端详三顾矛庐相辅相承D.包容竟然再接再厉焕然一新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瓢泼大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B.在这次活动中,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C.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D.在新世纪里,我们要刻苦学习,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B.《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按要求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报名号和准考证号。3.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一律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2《左传·庄公十年》,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和体验。二、填空(共8分)5.默写(6分)(1),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1分)(2)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1分)(3)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4)《陋室铭》中,一句表现了作者的交往不俗。(2分)6.文学名著(3分)《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在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以(人名)的经历最为典型,高俅父子为了谋害他,竟然派人到沧州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他因此(情节);黑旋风李逵是众多好汉中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姓名)。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为落实通知要求,初三年级准备开展“爱父母”主题教育活动,语文教师要求同学们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7.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求每位同学写两句献给父母的话,请你补全第二句话。(2分)上句是:父亲那深沉的爱,叫我领悟生活需拼搏;下句是:母亲那温柔的爱,。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两项任务。(1)这两则材料给你怎样的感受?(2个字作答)(1分)(2)请采用议论性...的表达方式,把你的最深感受写出来。(2分)[材料一]5·12汶川大地震,一座废墟下,一位母亲,蜷曲着身子,牢牢地顶着倒塌体,她那3弯曲的身子下面,静静地躺着他的孩子,孩子是毛发未损,母亲早已逝去。这位母亲的手机上已编辑好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要记住:我爱你!”[材料二]越南战争一镜头:美国兵用机枪扫射难民,美国记者拍摄了此景,发现一女子,当她中弹时,不是向前扑到,而是蹲下,然后再倒下。当记者把照片冲洗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原来,这位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记者得知:如女子中弹向前扑倒,会压着小孩,而蹲下后再倒,就有效地保护婴儿的平安。9.孝敬父母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别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就是最大的孝敬。例如:“多读书,不去网吧。”就是其中一条标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3条。(3分)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曹刿请见.(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彼竭我盈.,故克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夫战,勇气也。412.本文所加题目为“曹刿论战”,请从“论战”的角度概括三段大意。(3分)①第一段,曹刿论:②第二段,曹刿论:③第三段,曹刿论: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那个孩子》,完成第13一15题。(11分)那个孩子朱萍①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会梦见父母是市长或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②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③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④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5⑤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予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⑥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⑦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听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⑧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象、崇拜的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哭了,哭得好伤心。⑨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⑩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13.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1)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2)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3)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4)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614.结合语境理解“母亲的表情很舒畅”句子中“舒畅”一词的含义。(2分)15.文中的父母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不超过150个字)(5分)(二)阅读《说“雀”道“鹊”》,完成第16—18题。(共8分)说“雀”道“鹊”卞自①“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同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②“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个“小”字。鸟之小者,麻雀也,当然也可泛指小鸟。麻雀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吱吱喳喳,所谓“雀喧知鹤静,鸭嬉识鸥闲”也。某小说写幼儿园的孩子,便喻之为“一窝麻雀”。当年有部影片《乌鸦与麻雀》,用麻雀喻指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看完这部影片,喧闹的场景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其次是跳跳蹦蹦。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房前屋后觅食。而稍加观察,我们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雀跃”。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④麻雀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胆小。人们讽刺胆小鬼时,总是说“麻雀胆子”。成语“雀目鼠步”,也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惶恐的神态。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曾作过这样的描写:“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⑤“鹊”则是个形声字,以“鸟”作形符,以“昔”作声符。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其名曰“鹊报”、“鹊语”、“鹊喜”。冯延巳的词中便有这样的名句:“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声鹊鸣给“留守女子”带来了无限希望。⑥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较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鹊起”不能误为“雀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⑦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7身。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的解释是:“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16.请你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雀”有哪些行为特征?(3分)17.文章列举了“鹊巢鸠居”的例子,
本文标题:2009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0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