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一)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一)朝阳区教研中心音乐教研室2009年8月27日专题一认识高中音乐新课程对当前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20世纪高中音乐教育的思想与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理念一、对当前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1、历史回顾20世纪50—90年代中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1996年: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美术)出台《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资料“音乐教学为政治服务”“音乐教育涵盖在德智体三育之中并为三育服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讨论题•结合所在学校课改前音乐课的教学情况,包括音乐教育的政策、师资与教学设施配备、上课方式、教材的使用、学生对上音乐课的态度等,进行总结与评价。•谈谈现行高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表一)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突破课程基本理念无单独阐述,融于“教学目的”之中审美、兴趣学生、个性实践、创造民族、多元从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和音乐的艺术特征出发,较全面地归纳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把握的课程基本理念,便于一线教师一以贯之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表二)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突破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表三)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突破教学内容(模块设置)单一的“音乐欣赏”,并规定了“必选曲目”、“参考曲目”的数量。??•《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表四)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突破课程评价(成绩考察)全体学生必修统一的教学内容,分班开课。以考察(平时、期末)评定成绩,采用提问、书面作业、问卷、写作短文等形式进行。??讨论题•分组完成表二至表四090827培训\比较表格1.doc二、20世纪高中音乐教育的思想与实践•“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卡尔﹒奥尔夫(德)•“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柯达伊(匈牙利)•“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他将获得一颗美丽的心。”——铃木镇一(日)材料•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分类教育。素质教育是我们思考21世纪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我们构建21世纪中国学校音乐审美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础。摘自《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尹爱青同名文章设想:•实质: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音乐审美意识、感知能力、表现能力的,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宽容开朗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内容:以科学、民主、开放的观念和意识,立足于中华传统和现代音乐文化母语的根基,汲取世界音乐文化的精华;•结构:具有创造、审美、传统和鉴赏的全面综合性、多层次、多元化音乐学习领域和音乐教育活动而构成的完整的音乐文化体系。讨论题•感想与启示•列举你所知道的其他国家的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对制定和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后的高中音乐课程的发展趋势,发表自己的看法。三、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理念•新课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三种认识:是知识、是经验、是活动新课程观: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音乐新课程在原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原音乐课程在理念、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不同的课程。•课程性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课程理念﹡“艺术就是情感”实施美育,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思考(如何体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变被动为主动,变接收为探索,变“学会”为“会学”思考(如何实现?)讨论题★如何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怎样理解“注重个性发展”★如何落实“重视音乐实践”;怎样实施“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和讨论。专题二学习准备工作•认真阅读学员研修手册中的“前言”和“学员守则”,完成相关内容的填写。•各组按照分工完成“指导意见”的第二至四部分的阅读,并将重点内容进行提炼、整理,做好交流材料的准备。•准备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附上教案(课件)。请在学习结束之前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电子稿传到公用邮箱中,邮箱地址:chaoyangyinyue2009@126.com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本文标题: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0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