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2009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理论试卷
2009年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理论知识复习题一、填空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指的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2、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3、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4、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5、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6、《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8、《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9、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10、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11、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12、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13、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14、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15、《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1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17、《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18、《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功能是诊断与(调节)功能、强化与(教育)功能。19、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教学方法品德课可划分为(明理课)、(体验课)、(复习课)、(考察课)等四种课型。二、问答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参考答案: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参考答案:(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3、《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参考答案: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4、《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5、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参考答案: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6、《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有哪些?答:⑴.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⑵.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⑶.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7、《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是以什么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点”是指什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什么?答:“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盐城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课程试题(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一、填空(共10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4.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二、判断题(共10分)1.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2.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3.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4.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5.“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简答题(共20分)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得分评分人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得分评分人得分评分人2.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4.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四、案例分析题(20分)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2、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得分评分人五、学科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共40分)1.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什么?(8分)2.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分)3.评析《长江三峡》教学实录片断。(10分)师:课下,同学们已搜集了关于长江尤其是三峡的一些图文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两至三份材料在全班交流。(学生组内交流筛选,准备汇报)生: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大河。生(补充):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浩浩荡荡,最后流入东海。师:对,要“知新”先“温故”,你们小组很会学习。(播放课件,屏幕出示中国地形图)长江的源头,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它的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随后滚滚东流,浩浩荡荡,最后汇入海潮无垠的东海。(屏幕依次闪烁)生:我知道长江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终点是南津关,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谷。师(继续播放课件):你们组课前预习了课文,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呀,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边缘时,江流好像一把利斧,开山劈岭,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奔流而下,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它全长193千米,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屏幕依次闪烁,显示长江三峡的位置)生(展示文字资料及图片):长江三峡有很多历史古迹,有张飞庙、昭君祠。生:还有屈原祠、悬棺。师:你们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上网查到的。生:我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师:不错,上网、看电视、查资料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看来同学们真会学习。师: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的杰作,就像一幅绵延不尽的山水画卷,但三个峡谷又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好了,不多说了,同学们亲自去饱览美景吧!得分评分人评析:(播放录像,并伴解读)师:欣赏了壮美秀丽的三峡风光,你最喜欢哪个峡谷?为什么?(小组讨论准备作答)生:我喜欢巫峡,因为巫峡的神女峰很美。生:我喜欢瞿塘峡,因为那里瀑布多,比如“白龙过江”。生:我也喜欢巫峡,因为那里云雾缭绕,像神仙住的地方。生:我喜欢西陵峡,那里水流很急,坐在橡皮艇上,真过瘾!……师:三峡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令我们心旷神怡,而沿江两岸的古迹更如一颗颗明珠,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增添了色彩。(欣赏图片:张飞庙、陆游洞、昭君故里、屈原祠、千年之谜——悬棺,还有三峡的起点——白帝城,更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遗迹)评析:4.以“乘坐公共汽车”主题为例,请你制定本主题学习的活动目标。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简要的说说你的设计意图。(14分)活动目标:设计意图: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每题2分,共10分。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4.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5.知识、生活经验二、每题2分,共10分。1、×,2、×,3、√,4、×,5、√三、每题5分,共20分。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说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2.在下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发展教材。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由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
本文标题:2009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理论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0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