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动机和需要(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动机和需要•第一节动机•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是对所有引发、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二、动机概念的作用•心理学家采用动机这一概念有以下5个基本目的: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解释行为的多样性从外显的行为来推断内心的状态将责任赋予行为解释逆境中的意志•三、动机产生的条件•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推”和一个“拉”的作用。“推”强调的是动机中个体的内部力量,即内部动机。“拉”强调的是动机中的外部环境,即诱因的作用。•四、决策中的动机冲突及其解决•(一)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为双趋冲突,指个体以同样强度追求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解决接近—接近型冲突的办法是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放弃另一个目标(“两利相权取其重”),或者同时放弃这两个目标。•(二)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个体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产生的内心冲突。•解决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者”。•(三)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内心冲突。•解决办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四)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为多重趋避冲突,指一个人面对两个以上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种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解决办法:成本-收益分析法。•五、饮食•(一)饮食的生理学•如果我给一位同学一块比萨饼,你认为该同学会吃吗?•人是怎么知道到了该吃东西的时候了?有机体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使得个体有饥饿的感觉?有机体是凭借什么来调节个体的摄食行为的?这些问题与饮食的内部动机或生理过程有关。•胃部收缩、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变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胃部收缩的信息,还是血液中血糖含量变化的信息,都汇聚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和整合。摄食行为是由两个相互影响的中枢控制的,一个是位于下丘脑外侧部的摄食中枢,一个是位于下丘脑腹内侧区的饱食中枢。事实上,除了下丘脑,通过控制其它脑内系统的区域也能让动物出现摄食或拒食行为。)•(二)饮食的心理学•现在你已经知道,人机体内有许多调节饮食的机制。但是你吃东西仅仅是为了不饿吗?•比如,抛开社会和文化的限制,人们对体型的考虑也会影响饮食。•六、饮水——干渴动机•坎农曾提出由于口干而喝水的假设,但这个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研究发现,对机体的水平衡起调节作用的不仅仅与下丘脑有关,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有关。•七、成就动机及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一)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是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架强大的“发动机”,激励着个体努力向上,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二)成功动机的归因理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的观点,所谓归因,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即个体对可能导致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多种因素的原因加以解释、推测并判断其属于什么性质的过程。•韦纳认为,“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激发因素,是人类动机的主要源泉。”他认为,一个人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分析是理解成就动机及其行为的关键。个体对行为成败原因的知觉影响到个体成就动机与行为的坚持性、强度和选择性。•在个体寻求事件的原因时,会从内外源、稳定性、控制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内外源是指行为原因是在个体本身,还是外部环境方面。努力、能力、个性等原因都是内源性的,任务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等原因是外源性的。•稳定性是指行为原因是稳定的,还是可以变化的。任务难度、能力、家庭条件等原因是稳定的,努力、运气、心境等原因是不稳定的。•控制性是指行为原因是可以控制的,还是不可以控制的。努力等原因是可受个人控制的,运气等原因则不受个人意志的控制。•为此,他把三个维度的原因分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归因的三维度模式三维度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可控的不可控的可控的四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MartinSeligman的研究发现,很多人甚至可能成为稳定的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对成败的归因并不一定是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个人的归因存在着偏差。•例如,维纳曾经做了一个有关社会标准信息对行为原因的归因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个体的成功与其他人相同时,他会将行为结果归因于任务太简单容易;当其失败与其他人相同时,他会将行为结果归因于任务太艰涩困难,即当个体的行为结果与大多数人相同时,个体倾向于寻找外部原因。但若个体成功而其他人失败时,或个体失败而其他人都成功,那么,他会将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第二节人类的需要层次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认为,人类有七种基本的需要,这七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七种基本的需要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要组合体,其中,基本的具体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这七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说,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空气和性。这些是个体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在人类各种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最为迫切的要求,必须首先给予满足。•(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求,是在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产生的需要,包括稳定、受到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免除焦虑等,尤其是对纪律和秩序等的需要。当个体对未来感到不可预测,或者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需要。人们所需要的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以及避免灾难等都是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个体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子女、渴望与人建立一种充满感情的关系,渴望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如向往爱情、需要朋友、参加社团并被团体接纳。•(4)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求。•(5)认知需要•认知需要包括求知、理解、探索和好奇,是人所具有的学习和发展的愿望以及探索新异事物与未知事物的愿望。•(6)审美需要•审美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和谐、完善的事物。自我实现需要表现为人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7)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达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和谐。自我实现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马斯洛指出:“音乐家必须去创作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如果他最终想达到自我和谐的状态,他就必须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为匮乏性需要。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这类需要既与人的本能、健康状况相联系,也与一个人的社会要求有关。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当我们吃饱喝足了,我们就暂时不需要满足这些需要了]•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又称为衍生需求,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念左右,以发挥自我激励的潜能,这类需要的需要会使人产生最大程度的快乐。它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我们对这些需要的渴望。]•局限性:•(1)不完整:研究还发现人们有表达权利、征服和攻击的需要;•(2)不完善:该理论的主张有不完善只之处。如,在生理需要根本未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个体也可能追求更高级的需要。
本文标题:动机和需要(第十四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1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