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兽药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中药在动物疫病上的防治作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毕玉霞中兽药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我国养猪业现状中兽医学发展历史中兽医学的特点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特点现代化养猪业面临的问题中药在养猪中的应用中药参与猪生产防疫的特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具体应用中兽药制剂在养猪中的应用一、目前我国养猪业的现状2016年生猪存栏数量为4.344亿头,比上年下降3.6%;活猪出栏量为6.852亿,比上年下降3.3%。猪肉产量为5299万吨,比上年下降3.4%,其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达62%;中国肉类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48.5%,比上年下降1.4%。生猪产业占畜牧业产值43.2%,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15年,我国畜牧业产值达到198.8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10.71万亿元,占27.8%。猪产值1.2万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3.2%。根据2015年猪产量估算,2016年生猪产值约为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4.6%。小规模养猪企业不断退出,数量减少;大型养猪场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一、我国养猪业的现状(河南)首先,就生猪养殖总量来看,河南为全国第二大省份。图1全国最新不同省份生猪出栏2016年四川生猪出栏6925万头,位居全国第一。按照我国每年出栏7亿头生猪来算,四川占全国全国出栏总量的十分之一,为我国第一养猪大省。但就四川的生猪养殖结构来说,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仅占40左右,低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当地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较少,铁骑力士、特驱、新希望六和等养猪业务多是以“公司+农户”模式展开,而且多是近两年才开始的业务。河南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出栏已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80%,有牧原、雏鹰、银发牧业、新大牧业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一、我国养猪业的现状(河南)其次,河南不同规模猪场生猪出栏占比图2不同规模猪场出栏占比根据数据显示,河南年出栏500-10000头猪场占出栏总量的62%;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量占198%;500头以下散户占总量的18%。也就是说,对于河南来说,生猪出栏量的主要集中在规模猪场。从猪场规模来看,辽宁、安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数量大多在50家左右;广东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猪场数量有300家,而河南则有580家。一、我国养猪业的现状(河南)再次,河南猪场养殖时间更长图3河南猪场进入时间与其他省份不同,河南养猪人养猪的时间更长,在走访的55家猪场中,大部分猪场在2000年以前、2004-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这四个时间段进入,在2013年猪价逐步下跌,切环保越发严格之后,新进猪场逐步减少。中兽医基本理论最早导源书《黄帝内经》最早、最珍贵的医学典籍《素问》、《灵枢》灵枢:重点介绍了针灸经络理论和针刺手法的运用确立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地位。创立了以五脏为核心的生理学结构理论和病因病机学理论。确立了诊断学和治疗学的原则。二、中兽医学发展历史对战国-东汉用药经验和药物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总结。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0种。创立药物三品分类法,系统概述药性、方剂配伍原则。1982《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秦汉时期、战国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二、中兽医学发展历史唐·李石编,对隋以前兽医著作和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汇编。现存最早较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也是最早的兽医教科书。在理论方面,创立了五脏论学说。在病因学上,提出了八邪论。在疾病方面,提出了七十二大症。收载有《伯乐针经及画烙》二、中兽医学发展历史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于1608年编著了《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内容涉及中兽医理法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对七十二大症祥加论述。首次提出“八证论”。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中兽医古典著作二、中兽医学发展历史三、中兽医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独特理论体系中兽医的特点1.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通过经络将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局部病变是整体患病的局部表现,从外部表现可推测内部病变。2.机体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在预防和饲养上可提出相应的措施。四季口色和四季脉象。四季调理药。(一)整体观念三、中兽医学的特点五脏四肢白骸五体六腑五官九窍(二)辨证施治辩证施治“病”、“证”、“症”“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三、中兽医学的特点“病”、“证”、“症”三者的关系“病”,是指有特定病因、病理、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即疾病的全过程,如感冒、痢疾、肺炎等。“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呕吐、疲乏无力等。“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病机的本质,包括病因(如风寒、风热、湿热等)、病位(如表、里、脏、腑等)、病性(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的概括,它既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同时也提出了治疗方向。三、中兽医学的特点脾虚泄泻证:病因:湿。病位:脾。病机:正邪力量对比属虚。主症:泄泻。治法:健脾燥湿。方剂:补中益气汤。药物:黄芪白术党参茯苓陈皮柴胡升麻甘草三、中兽医学的特点三、中兽医学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相同的病,由于证不同,治疗原则不相同。异病同治:不同的病,由于证相同,治疗原则相同。三、中兽医学的特点四、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四、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四、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四、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特点五、现代化养猪业面临的问题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自全国收集的监测数据看,近年来一般大肠杆菌对沙星类药品耐药性超过54%,而从尿样本的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高达74%;曲伐沙星的耐药性已经高达67.4%;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已达50%左右。五、现代化养猪业面临的问题国家颁布无公害兽药使用准则、饲料添加剂使用条例等规范2006年1月1日起,欧盟新的食品卫生法规正式生效,食品安全必须建立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基础上。5月29日,日本开始全面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规定16种农兽药禁止使用;为739种农药、兽药鸡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4,785个限量标准;只有65种天然和化学合成物质(主要是营养剂)作为豁免物质不设限量。针对猪肉制品,检测项目由原来的14项增加到了438项。养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政府和人们的急切关注。为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大量与畜禽养殖环境治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其中包括:《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均加入畜禽养殖防治污染的内容。这些政策法规的运行将直接引导我国生猪产业进行变革。五、现代化养猪业面临的问题5、环境污染畜禽健康养殖、安全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呼唤中兽药产品应用于养殖业和中兽医药纳入兽医防疫尽快提高我国控制药残和疫病的水平满足国内外绿色畜产品市场需求六、中药在养猪中的应用天然性有机性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或低残留性不易产生抗药性药源广泛性1、中草药的作用和特点六、中药在养猪中的应用营养作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可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转化、促进畜禽生长。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内抗病、抑病机制,提高畜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整体上强化机体的防卫能力。抗生素作用具有抗菌、杀菌、增加动物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的功效。•激素样作用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起到与激素相似的作用(淫羊藿补骨脂等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使血浆LH及E2的分泌增加,卵巢机能加强。2、中草药的多功能性六、中药在养猪中的应用双向调节作用有的中草药能使处于亢进的动物调节至正常,将处于抑制的动物调节至兴奋,达到正常平衡状态;在抗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中,可供利用的中草药几乎包括了应激综合症所含的方方面面,其中可供选择的中草药种类远远超过了化学类添加剂。复合作用许多中草药含有植物色素,可改善畜禽产品色泽和口味。六、中药在养猪中的应用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中草药添加剂可增进猪的食欲,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腹泻率和调节肠道菌群)在母猪生产上的应用:母猪繁殖周期是一个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繁殖性能是一切工作任务的核心,需要通过营养学的手段调控来实现。在肥育猪中应用:肥育阶段的饲养管理等直接决定着肥育猪的出栏效益。中草药添加剂作为一种新的饲料添加剂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肥育猪的抗应激能力,提高猪肉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作用。在种猪生产上的应用:提高冷冻精液质量,充分利用公猪种用价值,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发育水平,是养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3、中草药在养猪中的应用新观点——“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七、中药参与猪生产防疫的特点隋唐时期102岁层次:未病-欲病-已病医生: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治未病”——未雨绸缪“治未病”——未雨绸缪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外感热病四个阶段:卫、气、营、血。早祛病邪,防止生变。中兽医“治未病”的理念与中兽药研发思路中兽医防治理论核心——治未病。含义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进一步衍化为:治未生治未发治未成治未传大青叶治未生未病之先,增强和调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保证自身健康和生产力的正常发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防止应激,增强自身素质、抗病力和适应力。把握某些疾病的发病时机、规律等特点,先欲发未发之时而治,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免疫抑制性病原引起的疾病,在欲发未发之时积极预防和治疗,扶正以祛邪,抵御疾病。(星星之火,尚未燎原)治未发指疾病初发轻浅阶段,或曰先兆萌芽之时的早期治疗。旨在把握治疗时机,防止病情的发展。《内经》主张:“上工救其萌芽”,“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温热病早期,先兆萌芽之时,“异病同治”,使用中兽药“银翘散”加减可以取得早期治疗的良好疗效。治未成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治疗于未传之时。一旦对疫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原微生物有了确切的判断,防止疾病传变。抓紧抓准时机,综合治疗,防止病邪由表传里,由轻转重,步步深入,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素问·阴阳应象》提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治未传治未病构想后期(营血)最佳生产状态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临床状态易感染潜伏期早期(卫)中期(气)治未传抓住时机,针对性治疗防止邪气深入疾病传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成上工救其萌芽异病同治、早期治疗治未发扶正以抗邪,抵御疾病治未生抗应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新思路——“治未病”指导中兽药研发与应用建立“五屏防疫”——中西兽医防疫技术模式,将稳固和强化现有的防疫技术体系。中兽药研发与应用相结合,临床需求、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三个环节紧密联系、不可或缺。中西兽医防疫技术模式阴平阳秘治未病兽医生物防疫五屏防疫抗应激、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加强环境控制重视带畜禽消毒降低机体外部的病原体含量环境控制中西药合治中药早期治疗中药主动防疫①中兽药的主动防疫中兽医学认为畜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重在平衡阴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中医中药擅长调理,对畜群进行主动药物防治,旨在通过药物干预,调整其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易感日龄前进行有目的的主动预防性投药,可大大提高畜群的素质和整体防疫水平,降低发病率。中兽药具有上调抗体滴度,提高免疫力的效果。②环境控制加强环境控制,加强空气、水源、废弃物等环境管理,带畜消毒和降低
本文标题:中兽药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2280 .html